公安文化研討會論文集

  公安文化是法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對公安法治文化建設的思考

  [摘要]公安文化是法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安文化不僅直接關係民警精神狀態,關乎公安隊伍整體形象好壞,甚至影響著整個公安機關運作效率和社會治安管理水平。在當前治安形勢日趨複雜、工作任務不斷增加、民警壓力日益增大的情況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精神,加強公安文化建設,堅守對法律的信仰,培育現代警察精神,以實現文化育警、文化強警。

  [關鍵詞]公安法治文化建設;價值取向;“五個結合”

  胡錦濤同志在報告中提出,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並強調要“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公安機關擔負著維護國家安全、駕馭社會局勢、處置突發事件和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等重要職能,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公安法治文化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1 公安法治文化的含義

  法治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新的重大治國理念和發展戰略。報告指出“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筆者認為,把這些內容變成現實,也就是要形成一種社會性的法治文化。公安法治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法治文化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公安政治工作一個重要內容,它涵蓋法治理念教育、法治輿論宣傳、法治文學藝術、警察公共關係和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

  周永康同志在中央政法委會議上講政法機關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有力保障時,具體講了三條,第一條就是“要在推動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中發揮作用。”並進一步明確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加強司法公信力建設,維護憲法法律的尊嚴和權威。要弘揚我國優秀法律文化傳統,在執法辦案中注意融法理情於一體,努力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要認真實施‘六五’普法規劃,加強法制宣傳教育,促進人人學法尊法守法用法。”這深化和擴充套件原有法治文化的含義。也就是說,牢固樹立法律至上的理念,維護憲法法律尊嚴和權威,提升公安工作的公信力,就是公安法治文化的價值取向和內涵所在。

  2 公安法治文化的價值取向

  法治是社會文化發展和文明進步的產物,以法治精神為核心的法治文化是“人類文化系統中獨特的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人類在漫長的文明進步過程中從事法律實踐活動所創造的智慧結晶和精神財富,構成社會法律現象存在和發展的文化基礎。”。法治文化與社會其他文化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共同發展的,法治文化的文明與進步必然帶動了社會文化的文明與進步,實行法治就意味著公平與正義的最高道德理念以及其他社會價值理念,如人權、秩序、和平、文明、幸福等將藉助法律的力量得到最大限度的體現和維護,和諧社會應是一個各種不同價值觀念的文化之間和諧共處的社會,法治能夠將各種不同價值觀念整合並有效地化解矛盾和衝突,從而使各種不同價值觀的宗教信仰、意識形態、科學技術和文學藝術等文化關係和諧共處。這就是法治文化的價值取向。

  2.1 公安法治文化是以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為核心

  公安機關是執法機關,公安工作的主要內容是執法,其根本保障是隊伍。公安法治文化是以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為核心,全體民警應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忠誠法律、尊重法律、學習法律、敬畏法律、信任法律、信仰法律、捍衛法律,並以自身的自覺、自律和嚴格、公正、廉潔、理性、平和、文明、規範的執法行為去影響、引導執法相對人和服務物件的心理意識、思維理念、行為方式、行為準則和價值追求。法治文化有利於最大限度地統一全警意志,規範全警行為,凝聚全警力量,為公安機關的職業理想服務,是警營文化的靈魂、核心和根本,是推動公安事業沿著社會主義法治軌道不斷髮展進步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2.2 加強法治文化建設是提升公安機關依法履職能力的內在要求

  法治是現代文明的重要標誌,在實施依法治國方略和建設法治政府建設的偉大程序中,公安機關責無旁貸,必須自覺充分發揮實踐者、主力軍、主陣地的作用。在公安機關加強法治文化建設,教育引導全體民警普遍確立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實現“文化”層面的法治與“工作”層面的法治之間滲透、融合、對接,讓忠誠法律、尊重法律、學習法律、敬畏法律、信任法律、信仰法律、捍衛法律成為每個民警的文化自覺,併成為支撐公安機關依法履職的“軟實力”。具體來說,公安法治文化對公安內部:通過凝聚、引領、激勵、約束等機制,起著堅定民警理想信念、規範職業道德、增強法治理念、提高文化素養、陶冶高尚情操等功能;對社會:通過媒介、載體、交流等手段,發揮宣傳法治、聯絡群眾、震懾犯罪、淨化風氣等功能。這些功能直接關係到公安隊伍的建設、治安的穩定、社會的安定,甚至關及政權的鞏固。概括地說,做好公安法治文化工作,既是為公安工作和公安隊伍提供理論指導、輿論力量、精神支柱和文化要件,又是為社會治安、政治穩定,進而為構建和諧社會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和輿論氛圍。

  3 公安法治文化建設應當堅持 “五個結合”

  3.1 堅持公安法治文化建設和加強公安隊伍建設相結合

  以人為本,是公安法治文化建設和隊伍建設的結合點,要抓住培養和造就建設法制型、學習型、服務型、數字型、創新型和諧公安正是契合了公安法治文化建設的職業核心。塑造“五型”公安、和諧公安的這個根本,要通過公安法治文化建設這個載體,廣泛開展政治思想、科學文化和法律法規、業務技能的學習和教育活動,培養其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打造文化育警、文化強警“軟實力”工程。

  3.2 堅持公安法治文化建設與加強人民警察核心價值觀教育相結合

  古人云:“徒法不能以自行”。法律是靠人來執行的,法律秩序也是靠人來維持的。由於法律是以強制形式規範行為的手段,只能解決“不敢”、“不準”的問題,卻無法解決“不想”、“不願”的問題,也就是說,法治難以觸及人的思想問題,無法使人在內心深處形成一道防禦犯罪的堤壩。一個人思想有問題,價值觀出現偏差,對於違法之事,雖一時“不敢”,但難以保證其長久“不敢”。法治解決不了信仰、價值觀問題,而道德教育主要通過民警內心的義務感、責任感、榮譽感來實現法律規範行為。所以只有加強“忠誠、為民、公正、廉潔”的人民警察核心價值觀教育,才能使廣大民警樹立正確的信仰、價值觀、人生觀,並以其作為自己的行為指南。   3.3堅持公安法治文化建設與樹立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相結合

  一是樹立統一的標識形象。作為行政執法機關的公安部門應該實施標準化、規範化管理。建立統一規範、文明有序的辦公環境,是培育公安文化的有效途徑。特定的單位標識、辦公秩序、辦公環境等,可以體現單位精神、理念,啟迪工作人員的思想,規範工作人員的行為。為打造公安部門文明、規範、統一、高效的形象。二是樹立良好的儀表形象。良好的儀表形象不僅體現出一個人的精神面貌,更能體現出一個單位的風貌。每一名公安幹警尤其是視窗單位和一線執法人員要按照公安部統一著裝規範的要求著裝。在人際交往中要舉止端莊,衣著得體,語言文明,待人誠懇,樂於助人,樹立良好的公眾形象。三是樹立公正執法的形象。公安部門是行政執法的政府職能部門。公安文化的培育必須貫穿於日常工作的始終,每一位公安幹警都要切實履行職責,到位不缺位,在位不越位,既要嚴格依法行政,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又要文明執法、誠信執法、公正執法,樹立公安機關秉公執法的形象。

  3.4 堅持公安法治文化建設與依法行政相結合

  樹立法治理念。一是行政程式的觀念。公安行政機關的公務人員應當牢固樹立程式法治意識和行政證據觀念,依照法定的含正當的方式、步驟、順序、期限等方面的行政程式規定來實施行政管理。二是行政許可權的觀念。公安行政機關的公務人員必須具備權力界限的意識,依法行使行政職權,防止行政權力的濫用。三是行政服務的觀念。公安行政機關應當樹立服務意識、改進管理方式,順應由管理行政、秩序行政、指令行政轉向服務行政、發展行政、指導行政這一時代潮流,積極向行政管理相對人提供資訊、政策、專業技術等方面的指導幫助以及各種公共服務。

  完善公安執法監督制度,強化公安執法監督。憲法和法律法規已經規定了許多對公安機關的監督制度。進一步完善執法監督機制要把警務公開作為一項制度長期堅持下去。例如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公開執法依據、執法許可權、執法程式和執法結果,不斷增強執法工作的透明度,但仍需繼續拓展。要完善特邀監督員制度、警民聯絡制度、執法辦案回告制度、案件回訪制度和領導公開接訪制度。完善外部監察機制,不斷暢通外部監督渠道,自覺接受人大、政協、檢察院、法院、人民群眾和新聞輿論的廣泛監督。要認真對待人民群眾的批評、投訴、申訴、控告、和舉報,切實解決問題,取信於民。並以群眾反映屬實的情況作為民警考核、晉升、末位調整、評選先進的重要依據。

  加大對執法過錯行為的懲治。一是執法過錯的情節較輕,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可根據《人民警察法》《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公安機關人民警察執法過錯責任追究規定》及公安機關內部紀律規定給予辭退、限期調離、停止執行職務、延期晉級晉職、扣發崗位津貼、獎金等處理和黨紀、政紀處分。二是執法過錯情節惡劣,後果嚴重構成違法犯罪的。依法移送有關機關給予行政或者刑事處罰。三是執法過錯造成國家賠償的。除追究執法過錯責任外,還應依照《國家賠償法》向責任者追償部分或全部國家賠償金。四是執法過錯後果特別嚴重或影響特別惡劣的。除追究直接人員責任外,還應依照《公安機關追究領導責任暫行辦法》等有關規定,追究單位負責人的領導責任。

  3.5 堅持公安法治文化建設與資訊化建設相結合

  以推進公安警務綜合平臺建設為突破口,加強資訊化建設是推進依法行政的有效途徑。構建網上公安是順應行政管理方式轉變的時代要求,也是建設法治公安的必然要求。在不斷推進公安資訊化建設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公安資訊化服務實戰水平。建立警種間、部門間情報查處工作協辦聯動機制,充分發揮平臺支援決策、預警、導偵、促控的積極作用,使平臺成為一鍵查詢、串併案件、分析研判、預警緝控、情報流轉和考評、考核的戰鬥實體,為實戰服務。

  新時期注重公安法治文化建設,加強人民警察核心價值觀教育,樹立“文化育警、文化強警”的意識,探索具有公安特點、時代特徵、與現代警務機制相匹配的法治文化,既是為公安工作和公安隊伍提供理論指導、輿論力量、精神支柱和文化要件,又是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努力提高行政執法、打擊犯罪、服務群眾的水平,為社會治安、政治穩定,進而為構建和諧社會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和輿論氛圍。

  參考文獻:

  [1]夏勇.走向權利的時代[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

  [2]樑治平.法律的文化解釋[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4.

  [3]許章潤.法學家的智慧:關於法律的知識品格與人文型別[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94.

  [4]高文英,姚偉章.警察法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8.

  [5]陳晉勝,魏冬.樹立人權觀念,培養法治意識,全面提升警察執法能力[J].山西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56-60.

  [6]劉斌.法治文化三題[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13.

  篇2

  淺談公安院校的寢室文化建設

  【內容摘要】公安院校的寢室文化建設要突出警務化管理特色,嚴格的制度管理與學生的自我管理相結合,注重精神文化和心理素質培養,真正把學生培養成政治合格、業務精通、紀律嚴明、作風過硬的高素質人才。

  【關 鍵 詞】公安院校 寢室文化 建設 警務化管理

  一、引言

  一大學生寢室文化及其功能

  大學生寢室文化是一種微組織文化,指在大學校園內寢室成員共同學習和生活,通過交流思想、人際互動、行為習慣與價值信念的互相影響而形成的一種群體文化。

  寢室文化是反映大學生素質和道德修養的重要場所,是體現大學生思想、人格和心理的視窗,已成為高校工作者洞察學生真實思想、把握學生精神活動脈搏、及時開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陣地。[1]積極、健康、向上的寢室文化對大學生身心健康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公安院校寢室文化的特點

  公安院校作為培養人民警察這一特殊群體的大學,其寢室文化有別於普通院校,獨成體系,形成自己的特點。

  1.嚴格執行警務化管理制度

  警務化管理制度是公安類院校實行學生管理的核心和靈魂,是指在公安院校圍繞培養目標,按照“三化”建設要求,依照人民警察的有關條令、條例,堅持從嚴治警、從嚴治校的方針,實施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計劃、協調和控制的學生管理活動。其具體內容是維護“五個秩序”,即一日生活秩序、操課秩序、內務秩序、就餐秩序和警容著裝秩序,培養學生的優良品德和作風,樹立學校良好校風。[2]警務化管理制度體現在寢室文化上,形成了內務整潔、作風嚴肅、紀律性強、團結一致的文化特色。

  2.講政治,講紀律,重凝聚,求統一

  在警務化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公安院校的寢室文化形成了講政治、講紀律、重凝聚、求統一的風格。

  1講政治。人民警察在政治上必須要和黨和國家保持高度一致,這要求每個學生都要有政治責任感,在寢室文化中也不知不覺蘊染了忠誠求是的精神風尚。

  2講紀律。本著從嚴治警的要求和警容風紀的高標準,人民警察是一個紀律性很強的隊伍,寢室文化也要培養出良好的紀律作風。要做到令行禁止,服從命令聽指揮,營造嚴謹的寢室氛圍。

  3重凝聚、求統一。公安院校對學生實行一日生活制度,除了統一作息、操課、內務、著裝和就餐的硬性要求外,寢室成員在思想上要有凝聚力和集體意識,真正做到嚴肅有紀律,團結有力量。

  二、加強公安院校寢室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一公安院校寢室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公安院校的寢室文化建設,在新時期下存在一些突出問題。

  1.90後獨生子女學生難適應。90後獨生子女學生普遍存在追求個性化,思想較早熟,挫折承受力弱,自律性較差,人際關係問題多的特點。入學後嚴格的警務化管理無疑是一種挑戰,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等方面都表現出了諸多的不適應。主要表現在角色轉換、學習心理、人際關係、理想衝突等方面。[3]

  2.網路普及引發諸多問題。網路進寢室,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學習空間,搭建了平等溝通的交往平臺,也對寢室文化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一是減少寢室成員交流時間,一自我為中心,造成人際交往障礙;二是大學生容易受到社交軟體和互動遊戲的吸引,擾亂作息,荒廢學業;三是網路是資訊的垃圾場,不健康的資訊易腐蝕大學生身心健康。[4]

  3.作息緊張造成交流較少。公安院校嚴格執行一日生活制度,學生的自由活動時間較少,這樣就減少了寢室成員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不利於和諧寢室文化的構建。

  二公安院校寢室文化建設的職能

  公安院校對學生的培養目標是“養成素質,形成能力”。其寢室文化建設的目的也旨在於此。寢室文化建設的職能集教育、管理、服務與一體,公安院校的寢室文化建設更注重學生的自律,即自我的教育、管理和服務,是一種以強化學生社會責任感為核心的契約式管理,使學生自覺規範日常行為,養成遵紀守法的習慣,把制度規範的內容內化為自己的行為標準,促進學生對管理制度產生認同,進而外化為行為習慣,達到“知行統一”的境界。[5]

  三、警務化管理體制下寢室文化建設的途徑

  一制度和行為文化建設:發揮警校特色,嚴格一日生活制度和紀律作風

  公安院校的寢室文化建設是具有警務化管理特色的寢室文化建設。一日生活制度管理是警務化管理的重要內容,其主要參照了《人民警察內務條令》的有關規定及軍事化管理的模式。具體包括起床、早操、洗漱、開飯、上課、午休、課外活動、晚自習、晚點名、晚檢查、就寢等內容。[6]具體體現在按時就寢、起床,被子疊得稜角分明,物品擺放整齊劃一,經常性地組織會操等等,強化了學員們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心。此外,與一日生活制度相結合的寢室文化也是促成寢室成員關係和諧發展的積極因素。比如晚點名、晚檢查過程中,有問題可以及時發現,及時處理,通過檢查、彙報等制度來體現室員之間相互關心、真心幫助的良好意願。[6]對一日生活制度的執行要力求嚴格,以培養學生高質量的行為習慣,形成嚴明的紀律作風。

  二寢室管理隊伍建設:落實管理責任,發揮模範作用,加強自我管理

  良好寢室文化的構建,需要一支科學的管理隊伍。隊伍建設是落實寢室文化建設的關鍵。高校學生寢室文化建設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應該設立一個獨立的組織機構,配備完善的專職管理隊伍。[7]目前,在公安院校中,學生處領導及大、中隊長隊伍和學生幹部隊伍是寢室文化建設的兩支重要隊伍。

  1.建設由分管領導牽頭、分工明確合理的管理隊伍

  學生處是實施學生教育管理的職能部門,具體指導大學生寢室文化建設,應指定專人負責,建設由分管領導帶頭,大隊長、教導員、中隊長分工明確的管理隊伍,落實管理責任,切實把寢室文化建設作為重點的日常工作來抓,在學期工作計劃中統盤考慮,周密安排。[1]把工作職責範圍延伸到學生寢室,經常深入寢室,關心學生日常生活,與學生交流談心,主動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縮短師生距離,使學生感到信賴。[7]   2.發揮黨團幹部的帶頭作用,增強學生自我管理監督

  實行學生幹部參與管理包括兩個方面涵義:一是成立學生監督團體,如在校和大隊學生會中設立自律部,在中隊由黨團幹部和區隊幹部負責,協調管理,堅持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工作方針;二是充分發揮先進榜樣和黨員幹部的模範帶頭作用,如實行黨員床鋪掛牌制度,評先內務標兵,優秀寢室等。

  三精神和心理文化建設:豐富寢室活動,促進心理相容,和諧人際關係

  寢室精神文化是師生在學生寢室管理的各項活動中體現的思想理論體系、認知方式、思維方式、思想態度、目標信念、價值觀念和共同的心理狀態等。他滲透在寢室的一切活動中,主導著寢室的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是寢室文化的靈魂。在寢室文化建設中,要構建一種內容完善與活動促進的精神文化氛圍。[8]

  1、加強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理想教育

  作為公安院校的寢室文化建設,要格外注重對學生的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公安院校的學生未來將是掌握公共權力的警官,忠誠、正義、公正、嫉惡如仇、清正廉潔、勇於奉獻和犧牲是他們必須具備的優良品質。對於一年級的學生,重點應進行基本道德規範教育及服從意識、團隊精神、警察意識的培養,使其實現由普通大學生向公安大學生的轉變;對於二、三年級的學生,要重點開展忠誠教育、警察職業道德教育,培養協作精神等,通過黨課、警察英模報告會等,提高學生思想的先進性;對四年級的學生,要重點開展廉政教育,培養無私奉獻精神等,使其真正成長為合格的人民警察。[9]同時要加強理想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抱負,激勵他們向高層次目標邁進。要注意引導學生把團隊價值觀與自己個人的提升相融合,把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有機結合起來。

  2.形成積極觀念,關注心理健康

  在寢室成員的互動中促進心理相容,形成健康統一的政治觀、警察價值觀、道德觀、審美觀、戀愛觀、消費觀等等。寢室成員之間及中隊長、教導員應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定期和及時地做心理疏通,學校應提供專業的心理諮詢服務,同時通過開展多種活動,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

  3.依託寢室活動,促進人際和諧

  積極開展寢室文化活動,是潤滑寢室成員關係,增進人際交往,促進寢室和諧的重要手段,是有效推動校園文化建設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措施。寢室活動既包括寢室內部和寢室之間的活動,也包括以寢室為單位組織的區隊、中隊活動和學生社團活動。寢室文化活動要從單一、零散的文體活動,發展到激發團隊精神、提高職業技能、開展創新實踐、增進交流合作等的多種實踐活動。寢室文化活動要與學風建設緊密結合,營造求知探索的良好氛圍。

  綜上,公安院校的寢室文化建設要把制度和精神結合起來,發展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能力,在嚴格教育、嚴格管理、嚴格訓練、嚴格紀律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室風、學風、校風,才能真正把學生培養成政治合格、業務精通、紀律嚴明、作風過硬的高素質人才。[6]

  參考文獻:

  [1]劉燕.淺談大學生寢室文化建設[J].南京工程學院學報.200512:60-63.

  [2]陳顯才.淺談公安院校警務化管理[J].雲南警學.19974:36-40.

  [3]吳萌.試析警務化管理下新生常見心理問題及調適[J].實踐與探索.

  [4]王橋蓮.淺談網路環境下寢室文化建設[J].中國科技資訊.201019:268-269.

  [5]趙金龍.高校寢室文化的調查與思考[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52:102-104.

  [6]黃悅波.試論警務化管理體制下公安院校的寢室文化建設[J].山西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9:62-64.

  [7]鄭福龍.關於大學生寢室文化與寢室管理的思考[J].內江科技.20113.

  [8]嚴麗純.論大學校園學生寢室文化建設[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106:66-69.

  [9]閻繼忠.關於公安院校警務化管理科學化、規範化的幾點思考[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20056: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