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的傳統飲食習俗

  到了大寒,要怎麼進行食譜養生呢,小編整理關於大寒的養生食譜,希望大家喜歡。

  一、雞湯

  到了大寒寒冬季節,南京人的日常飲食多了燉湯和羹。大寒已是農曆四九前後,傳統的一九一隻雞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南京人選擇的多為老母雞,或單燉、或新增參須、枸杞、黑木耳等合燉,寒冬裡喝雞湯真是一種享受。

  燉湯不宜使用高壓鍋,因為營養物質在小火慢燉的過程中才能慢慢釋放出來。使用高壓鍋儘管可以縮短煮熟肉的時間,卻達不到煲湯的效果。因此,熬製雞湯時應該選用砂鍋,先開大火燒煮10分鐘,後調小火慢燉。此外,在熬湯時,儘量不要揭鍋蓋,不然容易“跑氣”影響雞湯的滋味。

  二、年糕

  吃“消寒糕”的習俗在北京由來已久。“消寒糕”是年糕的一種,不但因其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後全身感覺暖和,有溫散風寒、潤肺健脾胃的功效,而且老百姓選擇在“大寒”這天吃年糕,還有“年高”之意,帶著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昇的好彩頭。所以老北京的習俗中大寒這天,一家人分吃年糕,既帶著吉祥味,也能驅散身上寒意,所以稱為“消寒糕”。

  三、八寶飯

  民間有大寒節氣吃糯米的說法,因為糯米能夠補養人體正氣,吃了後會周身發熱,起到禦寒、養胃、滋補的作用。而糯米制作的食品,最典型的就是八寶飯。糯米蒸熟,拌以糖、豬油、桂花,倒入裝有紅棗、薏米、蓮子、桂圓肉等果料的器具內,蒸熟後再澆上糖滷汁即成。味道甜美,是節日和待客佳品。

  關於八寶飯的由來各有說法,一說是周王伐紂後的慶功美食,所謂“八寶”指的是輔佐周王的八位賢士。不過更加靠譜的解釋是八寶飯源自於江浙一帶,經由江南師傅進京做御廚才傳到北方。如今寧波、嵊州、嘉興也都保留著過年吃八寶飯的習俗。

  四、糯米飯

  古語有云:“小寒大寒無風自寒”。小寒、大寒早上吃糯米飯驅寒是傳統習俗。民間認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後全身感覺暖和,利於驅寒。中醫理論認為糯米有補中益氣之功效,在寒冷的季節吃糯米飯最適宜。加之糯米飯寓意溫暖,從年頭到年尾“暖笠笠”,更是有吉祥之意。

  糯米味甘,性溫,具有禦寒滋補的功效,人們可以蒸煮糯米飯,也可以用糯米、大米、赤小豆、薏米、蓮子、枸杞子、桂圓肉、大棗等一起用旺火蒸熟,然後加點白糖,可健脾益氣、養血安神,適用於身體虛弱、倦怠乏力等氣血兩虛的人群。

  五、發散風寒湯

  雞蛋1個、香菜10克、蔥白5克、生薑5克,鹽味精等調料適量。雞蛋攪拌均勻,香菜、蔥白、生薑洗淨後切為碎末。將清水在鍋中燒開,加入少許水澱粉,使水略稠後,將攪拌好的雞蛋慢慢倒入,使之成片狀。再加入香菜、蔥姜及鹽味精等調料,出鍋前加入香油少許。有祛風散寒、發汗解表的作用,適用於輕度感冒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