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特色文化名城提升保定文化軟實力

  提要保定作為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擁有豐富而獨特的文化資源,如何利用這些資源轉化為發展優勢,從而提升文化軟實力成為當前迫切解決的重大課題。
  關鍵詞:文化名城;特色文化;文化軟實力;創新策略。
  近年來,保定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工作。面對文化主導的新形勢、新機遇,如何把這塊金字招牌擦得更亮,顯然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名城文化,無疑是保定建設歷史文化名城,提升文化軟實力的有效途徑。
  一、注重凸顯特有歷史文化內涵,有效利用歷史遺產的文化效應。
  對於歷史文化名城而言,其特色體現更多地取決於歷史遺留所蘊含的特有文化內涵,在對歷史文化古蹟的保護和修繕上,不僅要在原有的古建築間修繕仿古建築,儘可能不破壞歷史原貌而尊重特有的歷史風格,更要注重挖掘出保定歷史文化有別於他城的特有文化,凸顯保定獨特的歷史文化內涵。
  保定老城區以明清風格著稱,尤其是裕華路沿線,集中了市區90%以上的文物古蹟,是保定歷史文化遺產的集中體現。
  在修繕老城區主體建築的同時,應樹立永久保護思想,擬定長期保護修繕計劃,不斷完善配套設施,使這一區域的歷史原貌和周邊環境越來越完美的融合,從而使其成為展示保定特有歷史文化風格的重點區域。如,以西大街—總督署—古蓮池—大慈閣—鐘樓為軸線,可開拓富有古韻特色的“古城歷史文化風貌遊覽黃金區”,以突出展示古城歷史古蹟和特色產品為主,成為集文化、藝術、建築和景觀於一體的經典遊覽場所。沿線從事的活動都與傳統文化有關,要打出一些保定老字號招牌以弘揚保定特色,儘可能減少現代商業氣息。現代商業經營、機動車流和商業購物可規劃移至新區,明確區分歷史古城和現代新城的城市功能,這樣文化氛圍分明,既可保持歷史文化景觀寶貴的整體性、規模性和協調性,更加突出古城濃郁的古韻文化意蘊,使遊客真正感受保定獨特的清末明初歷史文化,擦亮保定“歷史文化特色牌”,又可有效改善保定市區中心的交通壓力和衛生環境,提升城市整體形象。
  對歷史文化遺產要始終堅持“保護與開發結合”的原則,多方恢復與開發文化名城內的可觀歷史文化景點。目前,城內景點開發的還少,遊客來到保定一般只能參觀總督署和蓮池兩處,城內的旅遊事業遠不能與滿城漢墓、白洋澱、野三坡等外圍相比。而事實上,城內的旅遊資源還有很大的開發空間。因此,凡史料上記載的能體現保定文化特色的歷史景觀,均應努力恢復與開發。如結合總督署和正在修繕的清河道署,可開發體現保定官府中的“官署休閒文化”;結合古蓮池,可開發體現保定書法藝術特色的蓮池書法文化。此外,可打造老保定特色美食字號,尤其打出一些保定歷史上享有盛名的美食老字號招牌,如原位於直隸總督府東邊口碑甚佳的老字號“馬家老雞鋪”,原位於古蓮花池對面、保定歷史上的名店、憑窗可以眺望蓮池美景的“望湖春飯店”,還有白雲章的包子、老馬號的羊雜湯、白肉罩火燒等。
  這些歷史上曾經聞名一方的老字號,都是悠悠歲月留給保定的寶貴財富,若得以恢復名號,無疑可吸引著人們前去品味、回憶,成為古城遊覽的一大亮點。
  再比如,西大街兩側房子多建於民國時期,是最具老保定特點的商業文化街,若把西大街原汁原味的民國特色加以修復,重現歷史風貌,儲存延續其鮮明的時代建築特色,考慮建造成“中國保定西大街影視城”,兼或開闢以展示保定歷史文化名人、歷史事件、古城傳說、名稱來歷等主題的古城歷史文化展覽館,藉此開發民國特色旅遊專線等,可成為吸引國內外遊客的遊覽亮點。同時,整頓所有與其歷史風貌嚴重背離的商業店鋪,進行合理商業開發,多打出一些老字號招牌,如有百年老字號之稱的“槐茂醬園”、“萬寶堂”、“稻香村”、“樂仁堂”等,還有曾享譽古城、肉香味美的“六味齋”、膳食業四大名園“宴樂園”、各自成派的書法名家題寫的各種商業牌匾等,這些老字號招牌既體現了西大街歷史上商業文化的特點,更是保定歷史文化名城顯現其獨有歷史文化內涵很重要的方面。若考慮加以恢復光大,即可成為保定文化名城建設的又一特色對外視窗,進而擴大知名度和美譽度,為文化效應轉換為良好的社會效應、經濟效應創造條件。
  二、整合文化資源優勢為品牌優勢,重點打造保定特色文化品牌,強化品牌帶動效應。
  就保定而言,當前要重點打造好三張文化特色品牌:第一張文化特色品牌———“中國生態電谷,全國首座新型低碳”之城,引領未來城市建設新趨勢的示範城品牌。確立“生態電谷、低碳新城”特色品牌,建設節能低碳城市,是保定建設文化名城程序中的重要舉措。目前,保定在實現特色發展之路上已經進行了有益的嘗試,並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隨處可見的太陽能電池板,高新區所有的輔路路燈採用太陽能發電,所有的路口採用太陽能交通指揮訊號系統,全球首個也是唯一的電站式酒店———電谷錦江國際酒店等等,都走在了全國前列,顯示出強大的發展潛力。
  “生態電谷,低碳新城”的理念正與當今全球發展低碳經濟的趨勢相契合,順應了國家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潮流,預示著發展低碳經濟是當前城市建設所面臨著的重大發展機遇。一個好的機遇對於建設文化名城的長遠發展影響是不容小覷的,保定要建設具有特色的文化名城,就要憑藉自身獨有的新能源產業優勢,抓住機遇,繼續打好節能低碳的特色品牌,推動文化名城建設向著更高層次加快發展。
  第二張文化特色品牌———“冠軍搖籃”之城,打造大型體育活動特色品牌。保定被形象地譽為“體育冠軍的搖籃”、“體育之城”。保定成功舉辦的籃球文化節、空竹藝術節、狼牙山登山節、敬老健身節等系列文化活動說明,打造一批文化內涵豐富的大型體育特色活動是展示文化名城形象的重要策略。一要全面提升活動的文化品位,注入保定特有的體育文化精神,突出展示保定作為“體育之城”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彰顯朝氣蓬勃、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擴大美譽度;二要把籃球文化節、空竹藝術節、狼牙山登山節、敬老健身節等文化節慶作為重要的文化資源,形成文化節慶的長效發展機制,牢牢紮根於古城,常抓不懈,同時汲取經驗,增強創新意識,不斷注入新的文化活力,開拓更新更完善的文化節慶品牌專案;三要加強國內外體育專案交流,建立高水準綜合性能的“中國保定體育活動交流中心”,成為國內外進行大型體育交流的重要活動場所,承辦國內、國際大型體育賽事活動,充分利用“冠軍效應”,邀請保定籍冠軍或國內外知名運動員參與大規模宣傳保定、推介保定、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體育活動,擴大影響力,全面提升保定體育特色形象;四要加大各方投入,完善基礎設施,形成全民參與的良好風氣,定期展開各種體現保定體育文化特色的全民健身節活動,打造全民健身活動品牌。規劃建設適應不同人群、不同用途的多種體育場館,重點健全學校、社群、廣場等配套的文化體育活動設施,真正形成全民健身運動的風潮,突出名副其實的“冠軍之城”特色。同時,成立多種體育專案高水平培訓基地,普及體育技能,建立選拔、培養、輸送配套體系,為“冠軍之城”儲備大量優秀的後備人才。
  第三張文化特色品牌———“中國優秀旅遊”之城,打造全國旅遊中心特色品牌。
  保定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素有“中國優秀旅遊城”之稱。保定要建設文化名城,就要打好特色旅遊的文化品牌,在“四個不斷”上做文章。一是不斷打造以弘揚保定特色文化為主題的精品旅遊線路,爭創全國優秀旅遊線路;二是不斷推出和精心策劃富有保定文化特色的大型旅遊文化藝術節知名品牌,除推出“中國保定紅色旅遊文化藝術節”“、華北白洋澱旅遊文化藝術節”之外,還可結合總督署文化內涵開發“中國保定官署文化藝術節”、結合易縣燕昭王建黃金臺招賢納士和荊軻南渡易水刺秦的故事以及涿州“桃園三結義”的三國文化,開發“燕趙傳統美德文化藝術節”等,多方位地展示保定文化獨有魅力;三是不斷提升旅遊點的文化內涵,在各旅遊點建設有保定文化象徵意義的標誌性人文景觀。組織高素質專業旅遊人才進行策劃、經營和管理,提高保定文化旅遊在國內外的美譽度;四是不斷挖掘歷史旅遊資源,開發旅遊新思路。對於未開發的或開發力度不夠的特色景點,要不斷加大開發力度,努力提升海內外知名度,增加旅遊前景發展空間。對於位於一些保定縣區的有豐富歷史文化內涵卻至今仍然處於飄零無聞狀態的旅遊景點,如同樣作為長城重要關隘的紫荊關卻遠不像八達嶺、居庸關那樣聞名海內外,需要加大資金投入,擴大宣傳。對於保定豐厚的近現代歷史文化資源也要深入挖掘,像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定縣平民教育實驗、高陽勤工儉學運動等近現代史上影響深遠的有旅遊價值的近現代歷史文化遺存,可開發成“中國保定近現代旅遊文化”專線,增加新的旅遊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