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的教案設計有哪些

  初中物理教案對大家學好物理知識有很大的幫助,能夠讓大家掌握物理課本上的重點知識,這樣大家在學習的時候就能做有目的性了,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初二的物理教案設計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初二的物理教案設計一、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常識性瞭解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

  能力目標

  1.初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2.培養靈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質.

  通過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的圖示,培養學生欣賞線條美的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是選學內容.教材首先通過實驗使學生定性地認識到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力大小小於二力之合,大於二力之差.合力的大小隨二力間的夾角的改變而改變.兩個力互成角度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情況在生活中經常遇到,簡單定性地講述一下這個知識,使學生有所認識,對分析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有關問題,使學生認識力是一個有方向性的量,力的合成不能簡單地用加減法來處理,是有好處的.

  教法建議

  本節是選學內容,是在前節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二力互成角度時合力的情況.只作定性研究.主要是做好課本中的演示實驗.

  關於合力大小隨二力夾角而改變,最好演示一下.同時舉出例項來說明,可以仍用兩人拉車的例子來說明.

  用平行四邊形法求合力的方法,可向學生作簡單介紹.這有助於學生認識這種情況下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教學設計示例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具、學具準備  二力合成演示器、投影儀、互動式動畫

  教學設計示例

  一新課引入

  上一節我們學過了同一條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但是物體受到的力大多不在同一直線上,而是互成角度的.例如,兩個人在打夯時,他們用來提夯的力是互成角度的.那麼,兩個互成角度的力又該如何合成求它們的合力呢?

  二新課教學

  1.演示實驗

  參照課本中的演示實驗中的第一步,請兩位同學分別用彈簧秤向不同方向把橡皮繩拉長到某一長度,記錄兩個力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

  學生操作,教師沿著拉力的方向做出力的圖示

  再用一個彈簧秤代替剛才的兩個彈簧秤拉橡皮繩,即用一個力F代替F1和F2兩個力的共同作用,記錄彈簧秤的讀數和拉力的方向.

  教師演示並畫圖

  2.分析實驗

  1力F1和F2的合力大約多大?

  2合力F和兩個力F1和F2比較,合力F比F1和F2之和大還是小?比F1和F2之差呢?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F比F1和F2之和要小,比F1和F2之差要大.

  3.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方法

  本知識點的教學可使用互動式動畫輔助教學.

  以F1和F2的力的圖示為一組鄰邊做平行四邊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就可以表示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改變兩個力的夾角重做上面的實驗,可以看出,用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來表示它們合力的方法是成立的.

  用投影儀將互動式動畫投影到螢幕上,找幾名學生親自拖動滑鼠,改變兩個力的夾角,觀察它們的合力大小如何變化,合力與分力的夾角如何變化?

  最後教師在學生觀察、發言的基礎上進行總結:兩個力互成角度時,它們的合力小於這兩個力之和,大於這兩個力之差.兩個力的夾角減小時,合力增大;夾角增大時,合力減小.當兩個力的夾角減小到 時,合力就等於兩個力之和.當兩個力的夾角增大到 時,合力就等於兩個力之差.因此可以說,我們在上節所學的在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是這裡所學知識的特殊情況.

  三總結

  教師可適當向學生介紹一些有關力的合成的方法,例如三角形定則等.

  探究活動

  【課  題】 實驗分析成角度的合力的範圍

  【組織形式】 學生活動小組

  【活動流程】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

  用一些測量工具至少兩個彈簧秤實驗分析成角度的合力的大小的範圍,並得出一些結論.

  【備  注】 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

  2.發現新問題.

  初二的物理教案設計二、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什麼是合力,什麼是二力的合成.

  2.會計算同一直線上兩個力合力的大小,並會判斷方向.

  能力目標

  1.培養觀察能力

  通過觀察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產生的效果與兩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產生的效果相同的實驗使學生明確實驗中應觀察什麼現象,並由此分析出這些現象說明什麼問題.進而認識到觀察物理現象應首先明確觀察目的,並根據觀察目的明確觀察什麼,觀察的各現象之間有什麼關係,這些現象是如何說明所要觀察的問題的.

  2.培養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能計算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力,確定合力的方向,能已知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力及其中一個力,求另一個力的大小和方向.

  情感目標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質.

  通過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的圖示,培養學生欣賞線條美的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先通過“提水”和“推木箱”兩個例項說明兩個力產生的效果可以用一個力來代替,這個力就叫做那兩個力的合力,引出求合力的問題.接著研究兩個力沿同一直線作用在物體上這種最簡單情況下求合力的問題.通過 “研究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和“研究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兩個演示實驗,得出結論.最後聯絡實際,應用知識分析兩個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法建議

  教學中要注意從合力產生的效果與兩個分力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相同來使學生認識合力.然後說明二力的合成就是求兩個力的合力.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合力的概念,還可以再補充其他的事例,例如,兩個人拉著一輛車勻速前進.也可以用一個人來代替這兩個人拉著這輛車勻速前進,後面一個人對車的拉力就是前面兩個人對車的兩個拉力的合力.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難點分析

  1.合力的概念.

  理解合力的概念關鍵是要讓學生認識兩個力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和一個力產生的效果相同.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除利用課本中的例子以及補充其他事例之外,可以通過實驗進行定量的研究,使學生對這個問題的認識能從感性上升到理性,並進而自己分析生活中相關事例,以加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尤其要注意引導學生認識合力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力之和,而是等效代替.

  2.同一直線上同方向的二力合成,同一直線上反方向的兩個力的合成.

  兩個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情況很多,首先應組織、啟發學生通過討論認識各種形式的兩個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例項,使學生對兩個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問題有感性認識,然後對這些事例進行分析,區分不同型別,進而明確我們所要研究的問題,然後再組織學生進行課本中安排的實驗.

  對於同一直線上同方向與反方向二力的合成問題,在進行實驗前可以讓學生思考,兩個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能會怎樣,在猜想的基礎上進行實驗.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示例

  一匯入新課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當一個人用力推一個物體或者提起一個物體時如果力氣不夠,這時再過來一個人幫忙則往往會達到目的,但是如果換一個力氣比較大的人,他一個人也可以達到目的.這時我們就說一個人經過努力達到的效果與兩個人相同,今天我們就來專門研究這樣的問題.

  二新課教學

  1.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請同學們舉出生活中的例項說明一個人用力作用的效果與兩個人共同用力作用而產生的效果相同.

  學生討論並舉例

  例1 兩個小孩一同努力可以提起一桶水,一個大人就可以提起來.

  例2 一個人拉一輛車拉不動,再有一個人在後邊推就可以把車推動,如果一個力氣大的人一個人就可以拉動.

  例3 一根木頭一人扛起來比較費勁,如果兩個人一人扛一頭則可以比較輕鬆的扛起來,但效果是相同的.

  以上同學們舉的例項都非常對,這裡所說的效果相同,在物理學中我們叫它等效,也可以叫等效代替,在學習物理中建立等效的觀念十分重要.下面我們用實驗來進一步研究這個問題.

  教師向學生介紹實驗儀器,並開始下面的實驗:將一根彈簧掛在支架上,彈簧後邊用一塊白紙板襯托.將一個物體掛在彈簧下,彈簧伸長一定的長度,其指標指在一定的位置,用筆在白紙板上標上記號.換用兩個物體掛在彈簧下,彈簧指標指在同一位置.實驗前讓同學注意觀察指標所指示的位置.實驗結束後教師講解並提出問題.可配合將實驗過程製成圖,用投影打出.如圖所示

  將一個物體掛在彈簧下,說明這個物體對彈簧施加了一個力的作用.將兩個物體掛在彈簧下,這兩個物體分別對彈簧施加了力 和 .彈簧伸長說明了什麼?

  說明力作用在彈簧上,使彈簧的形狀發生了變化.

  掛一個物體和掛兩個物體彈簧的伸長量是什麼關係?說明了什麼?

  彈簧的伸長量相同,說明一個力作用在彈簧上與兩個力共同作用在彈簧上產生的效果相同.

  一個力F產生的效果跟兩個力 和 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F就叫那兩個力 和 的合力.求兩個力的合力叫二力的合成.

  在講解中要求同學注意,合力不是力的和,在後面的研究中同學們會逐步加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請同學們列舉一個物體受兩個力作用的事例,前邊舉過的事例也可以重複.學生邊舉例,教師邊在黑板上畫出示意圖,以便於分析

  【例1】 一個人在前面拉車,另外一個人在後邊推車.

  【例2】 兩個人共同提一桶水.

  【例3】 房頂上的吊燈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和電線的拉力.

  以上這些事例如果要分類的話可以分成幾類?

  有兩個力互成角度的,也有兩個力在一條直線上的.

  在一條直線上的力有方向相同的,有方向相反的.

  在上面這些事例中,最簡單的是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我們先來研究同一直線上的二力合成問題.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同一直線、方向相同,另一種是同

  直線方向相反.請同學們首先根據日常生活中的經驗猜想一下,這兩種情況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與兩個力的大小和方向是什麼關係?

  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請同學說出自己的猜想,教師把同學猜想的大意寫在黑板上.

  請同學們開啟課本看書上兩個實驗示意圖和相關說明,看完後親自完成這兩個實驗;驗證一下自己的猜想.

  學生看書,然後開始實驗,教師在同學中間巡視並進行指導,實驗結束後提問.

  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與兩個分力是什麼關係?

  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的大小等於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和,合力的方向跟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同.

  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與這兩個分力是什麼關係?

  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於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較大的那個力相同.

  在完成上述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可提問:兩個小孩共同提一桶水,每個人都對水桶施加了一個力,大人一個人提一桶水,她對水桶如果施加的是一個豎直向上的力,如果他們提的是同一桶水,那麼大人施加的力和兩個小孩施加的力的效果是否相同?

  [學生]效果相同.

  [老師]兩個小孩子所用力的合力的大小與大人施加的力的大小是什麼關係?

  [學生]相等.

  [老師]在這種情況下,大人所用力的大小是否等於兩個小孩所用兩個力的和?

  [學生]不等.

  [老師]為什麼?

  學生今天我們研究的是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的合成,這兩個小孩施加的兩個力不在同一直線上,不能用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的規律來研究這個問題.

  三總結、擴充套件

  今天我們研究同一直線二力合成的方法,這一方法就不能用來研究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問題.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邊形法則,用力 和 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就是它們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兩個小孩提水桶問題為例,用平行四邊形法則求出它們的合力實際上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問題,是互成角度二力合成的特殊情況,課本第六節就是這方面的內容,同學們感興趣可以先看書自學,然後我們再一起探討.

  探究活動

  【課  題】 實驗分析同向合力和反向合力

  【組織形式】 學生活動小組

  【活動流程】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

  用一些測量工具至少要多個彈簧秤探究同向合力和反向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備  注】 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

  2、發現新問題.

  初二的物理教案設計三、重力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什麼是重力、重力的方向、重心.

  2.理解重力的大小跟質量成正比,會用公式計算重力.

  能力目標

  1.通過上節力的三要素的學習引入重力的三要素,培養學生學習的遷移能力.

  2.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講解重垂線和重心,培養學生尊重物理事實,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科學探究精神.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是在前三節內容的基礎上,研究最常見的力——重力.教材通過“蘋果落地”和“丟擲去的石塊向地面下落”兩個例子使學生認識重力的存在.然後用實驗研究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跟質量的關係,方法是用彈簧測力計測出質量成倍數關係的鉤碼所受到的重力的大小,算出每次測得的重力的大小跟質量的比值,由此得出重力跟質量成正比,質量增大幾倍,重力也增大幾倍.並由此關係,得出重力的計算公式 .

  關於重力的方向,教材說明用一根線把物體懸掛起來,物體靜止時,線的方向就是重力的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這種講法比直接告訴學生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更符合邏輯.

  由於物體重心的位置跟形狀、質量分佈情況有關,教材關於重心的問題只做了簡單介紹.

  本節後面的“想想議議”中的問題,目的在於讓學生正確理解地球上不同地方的重力方向是不同的,都是指向地球中心的.

  有關“重力的方向”的教學建議

  可讓學生通過觀察並認識物體自由下落的方向、懸掛物體的線自由下垂的方向就是重力的方向.人們把這個方向叫做豎直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

  學生常常把重力的方向誤認為踉接觸面垂直.為了糾正這種錯誤,在講授重力的方向時可以做以下的實驗:讓學生觀察兩條重垂線的方向,看它們是否相同?重垂線與水平桌面、斜面的方向是否垂直?

  為了讓學生了解重垂線在建築中的作用,課後可以讓學生利用重垂線校準牆壁是否豎直看重垂線是否與牆壁平行,窗臺、桌面是否水平看重垂線是否與窗臺、桌面垂直.

  有關“重力的概念”的教學建議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觀察思考能力,建議教學中可以演示下面的小實驗:手中的小球離開手以後,豎直下落;杯中的水從高處流往低處;小球在桌面上滾到桌邊後要落地……等等,讓學生分析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通過討論,學生不難得出,物體都是由高處落到低處,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是由於它們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這時再總結出:地面上的一切物體,都要受到地球的引力,由於地球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再讓學生列舉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物體受到重力的種種現象.這樣既可加深學生對重力的理解,又可培養學生觀察思考的習慣.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難點分析

  1.重力

  重力的概念比較複雜,而且比較抽象.由於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重力有一些模糊的認識,而且有些認識是不科學的,例如有的學生認為重力是物體自己施加的,這樣給教學造成一定的困難.因而在進行“重力”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分層次進行.

  1從觀察入手,手中的物體離開手以後豎直下落,而且速度越來越快;向上丟擲的小球在上升過程中速度越來越慢,升高到一定高度改變運動方向向下降落.

  2分析思考,物體下落速度越來越快,向上丟擲的物體速度越來越慢,物體升高到一定高度改變運動方向,都是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了改變,由於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說明物體受到了力的作用.

  3物體下降時速度越來越快,向上丟擲時越來越慢,升高到一定高度改變了運動方向,說明物體受到了向下的力.

  4有受力物體必然有施力物體,這個施力物體就是地球,是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了力.由此得出重力的概念.

  2.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

  關於重力的方向,在學生中易出現兩個錯誤說法:一是把豎直向下說成垂直向下,或者誤認為與接觸面垂直.由於學生對放在斜面上的物體可以沿斜面下滑有感性認識,因此認為這時重力的方向是沿斜面向下的,為了解決上述學生中的問題,建議在教學中採取以下方法.

  1認真觀察物體自由下落的方向,懸掛物體的線自由下垂的方向,然後向學生明確,這個方向被人們稱為豎直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

  2從數學知識可以知道,垂直是兩條線、兩個平面,或者是線與平面之間的位置關係,但是重垂線的方向與水平桌面垂直、與斜面不垂直,因此講垂直向下或者講與接觸面垂直是錯誤的.

  3.重心

  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做物體的重心,當一個物體的幾何形狀及質量分佈不發生改變時,它的重心位置相對物體來說也是確定的,並不隨物體放置的位置改變而改變.但如果形狀發生了變化,其重心位置一般也將發生改變,如一個人在運動時其重心位置就會不斷髮生變化.

  分佈均勻,形狀規則的物體其重心在其幾何中心,如球形,正方體,圓柱體等.

  重心的位置不一定都在物體上,例如一個圓環其重心就不在環上,而在圓心上.

  對於不規則的物體,其重心可以採用懸掛法來確定.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觀察手中的物體離開手後自由下落,向上丟擲的物體速度越來越慢最後改變方向自由下落,通過分析這些現象得出重力的概念.

  2.通過實驗得出重力與質量的關係

  3.通過觀察、分析、討論認識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

  4.小實驗,確定重心的位置.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具學具準備  重垂線、彈簧秤、鉤碼

  教學設計示例

  一匯入新課

  實驗一:教師將小球放在手中,鬆開手,請同學們觀察鬆開手以後小球如何運動?它的運動狀態變了沒有?為什麼會發生這些現象?

  教師進行實驗,反覆幾次,然後請同學回答上述問題.

  小球下落,它的速度越來越快,它的運動狀態發生了變化.由於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可見小球受到了力的作用.

  在教師的引導下,由學生回答出“力的方向是向下的.”

  實驗二:教師向上丟擲一個小球,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小球整個運動過程中的情況.

  教師進行實驗,反覆幾次,請同學敘述觀察到的現象.

  提問:為什麼小球在丟擲以後運動的速度越來越慢,為什麼小球會改變運動方向?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指出:以上現象都說明小球受到了一個向下的力,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體對它施加這種作用.丟擲小球以後、小球向上運動,速度越來越慢.上升到一定高度改變運動方向,向下運動,而且速度越來越快.產生上述現象的原因是由於小球受到了地球的吸引而受到了力.這個力我們叫它重力.

  二新課教學

  1.重力的方向

  老師:放在講桌上的粉筆盒、板擦,同學們課桌上放的書、鉛筆盒,以及桌子、椅子,包括我們自己在內受不受重力?

  [學生]都受到重力.

  [老師]重力的施力物體是誰?

  [學生]是地球.

  [老師]在地面附近有沒有不受重力的物體?

  [學生]沒有.

  [老師]請同學們看一下,在鐵架臺的橫杆上用線掛著幾個物體,有重錘、有砝碼.懸掛物體的線自由下垂的方向,剛才我們看到的小球自由落下的方向,一致不一致?

  [學生]這些方向都是一樣的.

  我們把這個方向叫豎直向下,所以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

  2.重力的大小

  日常生活經驗告訴我們,重力是有大小的,這裡有兩個金屬球,一個大一個小,我們請一位同學到前面來把這兩個金屬球放在手心感覺一下.

  請一位同學到前邊來拿起金屬球.

  [老師]這兩個金屬球哪個質量大?

  [學生]大金屬球.

  [老師]根據你日常生活中的經驗,哪個金屬球的重力大?

  [學生]大球.

  [老師]金屬球的重力和它的質量是什麼關係?

  [學生]質量越大的金屬球,它的重力也越大.

  [老師]回答的很對,但這只是一個定性的結論,下面我們定量的研究這個問題.在研究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明確一下,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彈簧秤來測量,把大小兩個金屬球用膠條固定兩根小線,並掛在兩個彈簧秤上大金屬球彈簧秤示數大,掛小金屬球的彈簧秤示數小,彈簧秤的讀數就等於物體的重力.我們每個同學的課桌上有一個彈簧秤和3個100g的鉤碼,請同學們分別測出100g、200g、300g的鉤碼所受的重力,並計算出重力跟質量的比值,把測量值和計算結果填在教材P96的表格中.下面開始實驗.

  實驗過程中教師在同學中巡視,進行指導,瞭解實驗情況,實驗結束後請同學說出自己測出的三次重力值和物體的重力與它的質量的比值,將學生測得的值寫在黑板上.由於彈簧秤不十分精確以及測量中不可避免的誤差,計算出的比值不會正好等於9.8N/kg.應要求學生實事求是的說出自己的測量值,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數值不準確的原因.

  大量的實驗和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經驗都告訴我們,質量增大幾倍,重力也增大幾倍、物體的重力與質量成正比,它們的比值是9.8N/kg,如果用G表示重力,m表示質量,g表示9.8N/kg,那麼重力與質量的關係可以寫成如下表達式 .

  請同學考慮一下g=9.8N/kg,它的物理意義是什麼?

  質量是1kg的物體,受到的重力是9.8N.這個結論如果學生一時說不出,教師應通過對實驗結果的分析逐步進行引導

  利用這個公式,我們可以已知質量計算出物體的重力,也可以已知重力求出物體的質

  量.但計算中要注意質量的單位用千克,計算出重力的單位是牛.下面請同學們計算一下,質量是450g的物體重力是多少?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練習結束後請學生說出計算過程,教師將學生回答內容寫在黑板上,最後形成正確解題過程的板書.

  例題 質量是450g的物體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已知

  求 G=?

  解

  答 物體受到的重力是4.41N.

  4.重心

  請同學們把直尺、鋼筆、鉛筆放在手指上並且讓它們能靜止不動.

  學生進行小實驗,實驗結束後教師提問.

  是不是隨便怎麼放,直尺、鋼筆等物品都可以在手指上靜止不動.

  不是,對每一樣東西總是有一個固定的位置.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物體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集中在一個點上,如果這個點正好在手指中間的位置,物體就可以不掉下來,這點是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我們叫它重心.

  老師:剛才實驗中同學們是否注意到,直尺重心的位置與鋼筆、圓珠筆等物體重心的位置有什麼不同,沒注意的同學可以再試一下.

  [學生]直尺重心的位置正好在中間的位置,鋼筆、圓珠筆就不在中間.

  [老師]同學們觀察的很好,這說明物體重心的位置與物體的形狀,材料是否均勻有關.

  外形規則,密度均勻的物體的重心就在它的幾何中心,如球心、圓心、正方形對角線的交點.

  現在同學們的課桌上都有兩塊不規則的紙板,大家能不能想一個辦法,迅速、準確的找到它重心的位置.

  組織學生討論,最後引導大家利用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這一物理規律,利用幾何中兩條

  直線相交確定一個點的數學規律歸納出用吊線法來確定不規則物體重心的位置.

  三總結、擴充套件

  今天我們研究了重力,實際研究了兩個問題,首先,我們研究了什麼是重力,重力的概念比較複雜,初中只能作一般的瞭解.17世紀末,英國科學家牛頓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發現,任何兩個物體之間都存在引力,引力的大小與兩個物體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與它們之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這個引力稱之為萬有引力,地球與物體之間的萬有引力就是一般我們所說的地球引力,但是一般地說重力並不等於地球引力,所以我們的教材中在講重力時只說“物體由於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並沒講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也沒有給出重力的定義.由於這個問題比較複雜,今後到高中還要作進一步研究.今天研究的第二個問題是重力的三要素,即重力大小的計算、重力的方向、重力的作用點.這三個問題對於今後學習物理十分重要,因此一定要掌握.

  探究活動

  登月報告

  【課  題】 關於失重的資料和登月資料

  【組織形式】 個人或自由結組

  【活動流程】

  制訂子課題;制訂查閱和查詢方式;收集相關的材料;分析材料並得出一些結論;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 查詢有關登月的資料和失重的資料.

  【備  注】 1、網上查詢的資料要有學習的過程記錄.

  2、和其他成員交流,發現共性和差異.

  3、發現新問題.

  重力的應用與克服

  【課  題】 探究人類應用重力知識與克服重力影響的例項

  【組織形式】 個人或自由結組

  【活動流程】

  制訂子課題;制訂查閱和查詢方式;收集相關的材料;分析材料並得出一些結論;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 查詢有關航空航天新技術的資料和建築方面的資料.

  【備  注】 1、網上查詢的資料要有學習的過程記錄.

  2、和其他成員交流,發現共性和差異.

  3、發現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