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案例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立國之本,民族興旺的標記,一個國家有沒有發展潛力看的是教育,這個國家富不富強看的也是教育。無論什麼時代?什麼社會?什麼制度?這個國家向那方面發展?教育是不可忽視的。不可不好的。正因無論什麼時代什麼社會什麼制度都需要有文化的人、有知識的人、有潛質的人。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1:
教育背景: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興趣、愛好,每個學生都渴望受到教師的表揚及同伴的認可,都希望自己在各方面比別人做得好,而且不斷超越自己。這就需要教師走進學生,瞭解關心學生,從其興趣愛好中捕捉閃光點,不失時機加以鼓勵,並給以機會充分發揮他們的潛在能力,為他們找到不斷進步的支點。成功的教育需要心靈與心靈的碰撞,感情與感情的共鳴。只有訴諸於情感,從內心深處生髮的道德情感才會有生命力。只有觸動孩子的心靈,教育者才會有豐盈的收穫。教育的成功不是教師“推一推”,學生“動一動”的結果。只有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觀能動作用被尊重和重視,才能使學生的發展得到動力性的支援。
在班級中,總有一部分學生,他們各方面表現都處於中等水平,他們是一個最容易被忽視的群體,但是這個群體卻是班級的中堅力量。對於正處在生長髮展特別階段的兒童來說,由於人生閱歷和思維能力發展的侷限,他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往往停留在較浮淺的層面,頭腦中更多的是感性的、直觀的、形象化的東西。針對孩子們這樣的特點,要觸動孩子的心靈,首先要貼近孩子的心靈,瞭解他們最需要什麼?有什麼煩惱,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種種困惑。如果在班級工作中,教師多去關注他們,為他們創設多個表現自我的舞臺,讓他們在班級活動中,在班級的管理中體現自己的價值,發揮他們的潛力,他們將發揮巨大的作用,從而加快集體進步的步伐。
描述事件:
在班裡小實在是個默默無聞的孩子。個子不是很高,瘦瘦的,平日裡沉默寡言,很守紀律,成績一般。所以他既不會因為成績的優秀而令我喜上眉梢,也不會因為不做作業而讓我怒上心頭。很長一段時間,小明給我留下的所有印象用十幾個字便可以描述了。
我開始對小明關注起來是在一次家長會後,他的父母留到很晚,與我懇談了很多關於小明的情況。小明的父母都是工薪階層,年紀也比較大了。他們對小明的期望值很高,可孩子的狀況並不令他們滿意。他成績平平,對讀書好像也不是非常感興趣。不過令我感興趣的是,在學校很少說話的小明,到家之後竟會滔滔不絕的把在學校發生的事情全部講給家裡人聽,事無鉅細,毫無隱瞞。這實在是一個巨大的反差。
那次家長會後,我便有意的觀察小明,發現他其實是一個很調皮的孩子,老師不在的時候,和同學打鬧很多,有幾次看見我的時候,動作已經停止了,但臉上的笑容還在凝結的過程之中。看來小明平時不苟言笑原來都是假象。小明的母親把這稱作“悶皮”。這樣的學生通常都比較膽小,見到老師有一種天然的恐懼,老師的一句不經意的話活動作他可能會在心中回味很久.因此對這樣的學生言行要特別謹慎.
實施措施:
面對這樣的學生,作為教師不應該因為他們的“平凡”而忽略了孩子的存在。所以此後我注意增加了與小明對話的次數,但每次小明的回答都是十分的簡單。有幾次在辦公室裡我與小明促膝談心,他基本上都是用搖頭或點頭來回答我的問題。除非是我問他一些諸如“小明,你好象有一次數學作業沒有做”或“小明,有人說你昨天欺負女同學了“這樣對他有刺激的問題,他才會很激動的分辨“沒有!誰說的”除此之外,我很難讓他多說話。既然他不愛說話,我並不勉強他,交流不一定得通過語言來進行。上課的時候我會有意識的提問小明一些並不十分難的問題,小明答對了我會及時表揚他;課堂上作練習,小明在練習本上做對了我會給他一個肯定的眼神;考試卷子發下來了,小明考了90多分,我用手拍拍他的腦袋說“不錯,有進步”。小明抬起頭來,在他的眼眸中,我分明看到了激動的光芒。
漸漸的,小明上生物課變得很專注,每次我講完一節內容,小明的嘴角如果流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我就知道他聽懂了。慢慢的,小明的生物成績已經穩定在班級的中上水平,我便鼓勵他課後自己多去看一些課外資料,並推薦了幾本書讓他去看。果然小明不僅能認真去看,遇到不懂的地方還能夠來問我。小明對語文的興趣越來越濃,對一個內向的人來說,這種興趣是穩定而持久的,從那以後,他基本上是微笑著上完。
教育啟示: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不瞭解孩子,不瞭解他們的思想、興趣、愛好、才能、稟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每個孩子,都是一本值得好好研讀的書,只是這每一本書的開啟方式不同,但開啟每一本書都有一個核心的思想,那就是讓孩子感受到成功,也就是教師要堅持從成功中學習的思想。要讓孩子感受到成功,就應該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並不斷給予孩子們成功的反饋,這樣才能使他們努力堅持下去,不斷取得成功。作為一名班主任,就要做一個有心人,在平時的工作中注意發現並抓住開啟學生心靈之門的契機,讓班中的每一個孩子在老師期待的眼神中;在老師殷切的話語中;在老師無微不至的關懷中,切實的感受到教師的愛,並在老師給予的愛中健康快樂的成長。
2:
記得剛剛那個步入班主任行業,我承擔的是一個一年班。班裡有一個學生叫李某。剛剛上學就不聽管教,他上課注意力不夠集中,好搞小動作,而且隨便下座,影響別人學習;對老師管教總是不服氣,鑽到桌子底下不出來以示反抗;書寫潦草,物品髒亂……學校的老師幾乎都關注到了他。
於是,我有機會就和他耐心的談話,希望他能遵守班級、課堂的各項紀律,按時完成作業,知錯就改,爭取進步,爭取做一個他人喜歡、父母喜歡、老師喜歡的好孩子。他開始時很認真地口頭上答應了。可是過不了一天,他又一如既往,毫無長進,真是“承認錯誤,堅決不改”。此時我盲目、灰心,想要放棄不管了。但又覺得身為班主任,他是我的學生,我就要負責任。不能因一點困難就退縮,必須面對現實。這或許是對他一生的轉變!他無進步,或許是他並沒有真正認識自己的錯誤,沒有真正要做個他人喜歡的人的念頭。
為了有針對性地做工作,我決定先讓他認識自己的錯誤,樹立做個受人喜歡的人的思想。於是我再次找他談話,談話中,我瞭解到他心裡其實很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愛。只是在幼兒園時老師經常批評他,家長又十分溺愛,不善於正確引導他的正確處事的心理,於是他形成了小小的叛逆心理。
我找到了原因,首先與他的父母進行了交流,互相總結了一點教育想,指導父母家庭教育的做法並得到了父母的支援。平日裡還是經常與他溝通、交流,我總是鼓勵他,甚至是用誇大的做法。後來,他在紀律上,學習上,都有了一點的進步。當他有一點進步時,我更是及時給予表揚、激勵。使他處處感到老師在關心他。他也逐漸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有了明顯的榮譽感和責任感。
為了更好地提高他的學習意識,我特意安排責任心強、學習成績好、樂於助人、耐心細緻的同學跟他坐,並發動全班同學幫助他。目的是發揮同學的力量。這樣使整個班級也凝聚起來,增強了同學相處的和諧性。在此時,我進一步安排他當班級管理員午飯管理員,增強他對集體的認識,意識到自己是班級的一員,要為班級服務,發揮自己。這樣,在同學們的幫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進步。他學習上更努力了,紀律上更遵守了,甚至自己當起了值日生,勞動也更積極了,成績也有了很大的進步。為此,我會心地笑了。我笑著說:“你長大了,懂事了,進步了。我真替你高興。”
在第一學期期末考試中,他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我為了鼓勵他,獎給他一本日記本。獎品雖少,但能表示老師的一點心意。
案例分析:
一、以人為本,付出師愛
作為一個教師,都應“以人為本”,尊重每一位學生。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我們教育學生,首先要與學生之間建立一座心靈相通的愛心橋樑。這樣老師才會產生熱愛之情。如果我們承認教育的物件是活生生的人,那麼教育的過程便不僅僅是一種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滿了人情味的心靈交融。心理學家認為“愛是教育好學生的前提”。對於這位學生我敞開心扉親近他,以關愛之心來觸動他的心絃。“動之於情,曉之於理”,用師愛去溫暖榮華塌心中的堅冰。
二、以生之助,友情感化
同學互助是班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方法,同學的力量有時勝過老師的力量。同學之間一旦建立起友誼的橋樑,他們之間就會無話不說。同學是學生的益友。在學生群體中,絕大部分學生不喜歡老師過於直率,尤其是批評他們的時候太嚴肅而接受不了。因此,我讓他與其他同學交朋友做起,讓他感受同學對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學是自己的益友。讓他感受到同學給自己帶來的快樂,讓他在快樂中學習、生活,在學習、生活中感受到無窮的快樂!通過同學的教育、感染,促進了同學間的情感交流,在轉化後進生工作中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誘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每一個後進生的實際情況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瞭解弄清學生的行為,習慣,愛好及其後進的原因,從而確定行之有效的對策,因材施教,正確引導。李某的情況比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對自己的錯誤、缺點認識不足,不能正確地對臺自己和他人。因此,我就以愛心為媒,搭建師生心靈相通的橋樑。與他談心,與他交朋友,使其認識錯誤,樹立做個好學生的念頭;充分發揮學生的力量,讓他感到老師的關心、重視……用關愛喚起他的自信心、進取心,使之改正缺點,然後引導並激勵他努力學習。
四、家長配合,多元影響
在發現問題的時候,我及時與家長溝通交流,多方面瞭解學生的根本狀況,從而正確的對待學生的問題。與家長溝通,會促進家長對孩子的正確認識,糾正家庭教育的不當之處,對在校實施對學生的教育也很放得開,使學生儘快地轉變。
在更新教育觀念的今天,作為一個熱愛學生的教師,有責任讓學生樹立信心進而達到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