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案例分享
教育是指通過一定的手段,把某種本來潛在於身體和心靈內部的東西引發出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要使一個班級有良好的班風,有強大的凝集力,一直不斷前進,班主任除了做好一些常規工作外,還應有一顆愛心,把自己真正融入學生中間,多理解他們,使他們信服你,願意把你當作他們的好朋友,願意與你多方面地交流思想。
一、民主地處理問題,給學生“辯護”的權利
一個班那麼多學生,那麼多事情,班主任不可能樣樣事情都瞭解得完全屬實,偶爾也會帶上一些自己的主觀色彩,倘若事實並非如班主任瞭解的那樣而輕易就下結論,那麼不僅僅是學生受委屈,而且班主任也將面臨著信任危機。學生首先是人,也有自己的自尊。“辯護”不僅能讓班主任多方面瞭解事情真相,有助於解決問題,也可以是學生維護自己的權利和自尊的手段。做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自尊,學生懂得自尊,班主任應當高興。當然,也不否認有些學生思想認識並不正確,總是掩蓋自己錯誤,甚至於狡辯。那麼,何不讓他充分表現?班主任反而可從其表現認識其錯誤思想根源,以便對症下藥。為了學生今後少走彎路,我們就應多做耐心細緻的工作,這是一個班主任最基本的責任心。
二、懂得寬容,以同齡人的心態理解學生、尊重學生
作為一名班主任,要尊重學生人格,並善於進行“心理移位”,設身處地體察學生的心理處境,關心學生學習的細微變化和點滴進步,及時地加以引導、表揚、鼓勵,使學生逐漸對班主任產生一種親切感、安全感。班主任信任學生,尊重學生,就能喚起他們的自尊心、自強心,激勵他們發奮學習,戰勝困難,產生強大的內在動力。相反,如果班主任不信任、不尊重學生,尤其在公共場合,哪怕是無意識地用羞辱的語言去刺激學生,在學生面前,你就失去了教育的基礎和權力。對善於做學生朋友的班主任,有哪個學生不喜歡他呢?
作為班主任,自然大多都會兢兢業業地工作,有時勞力費神卻效果不佳,這時候,埋怨、牢騷都無濟於事。班主任與學生會產生思想觀點的不一致,看問題角度不一致,解決問題方式也不一致,於是,許多矛盾便產生了。此時,如果多一點理解,經常想想自己是他們那個年齡時,面對班主任的教誨是怎樣一種心態,樂意接受什麼樣的教育方式,厭惡反感什麼樣的方式,恐怕就不會埋怨了。
班級各項活動要充分放手讓學生去做,如:主題班會、運動會、班幹選舉及班級日常工作都應聽取學生意見,使學生在被尊重的同時,學會尊重別人,從而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如果一切都由班主任一手包辦,不尊重學生的意見,不給學生各抒己見和參與班級管理的機會,久而久之,學生便會對班主任產生不信任感,進而導致逆反心理的形成,不利於師生間的情感溝通。
三、多賞識學生,讓表揚和鼓勵助學生走向成功之路
每個人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讚揚。學生也是一樣,班主任為什麼總是要帶著挑剔,而不帶著賞識的眼光去看他們呢?要知道,學生是渴望賞識的,因為它就像生命中的陽光、空氣和水一樣,是必不可少的。很難想象一個成天被挑剔的人,會不垂頭喪氣,會有成就感,會充滿信心。我們要培養的是熱愛生活,勇於實現自我的人才。我想,還是多給一點笑臉,多給一點讚揚吧。鼓勵學生的每一個優點和長處,讓學生充滿自信,自我覺醒。當然,對好的學生給予賞識也許不難,而對那些所謂的“差生”更要多給一些關愛、賞識,因為他們更需要鼓勵,更需要信心。一個信賴的眼神,一個鼓勵的微笑,都可能帶來巨大的效應。我們應當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嘲諷譏笑學生,尊重學生的任何一點成果,這也是對他的一種無形的鞭策,我們在工作中應及時地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予以賞識、鼓勵,使他充滿自信,激起他學習的興趣,讓表揚和鼓勵成為走向成功的催化劑。
四、看準機會,選擇最佳時機,進行思想教育
班主任若真正愛護學生,那首先應該理解學生感情,尊重學生人格,在平等立場上同他們談話、交往,在交往當中尋找教育時機,只要班主任注意調查研究,摸準學生的思想脈搏,掌握學生心理活動規律,善於捕捉教育時機,教育工作就會更加主動、有效。尤其對後進生來說更為重要。
1、捕捉學生“閃光點”。對後進生來說,他們的心靈深處同樣蘊藏著進取奮發的心理需要。班主任不能只是被動地等待後進生的“閃光點”的出現,而是應主動地抓住或創設條件,誘發後進生的自尊心和榮譽感,哪怕只是閃電般的那麼一瞬間,也往往是後進生轉化的最佳時機。
2、選準教育時機。在教育時機未出現時,班主任要耐心等待,當最佳教育時機到來時,要抓住契機進行教育,因為此時教育學生,最容易被學生接受,教育效果最佳。如每次考試失利的後進生,往往會有在新環境中調整自己的慾望,這是轉變後進生的大好時機。因此要提前做好後進生的情況調查,主動而自然地接近他們,從失利第一天起就關懷、鼓勵、幫助他們,促使其把調整自己慾望變為爭取進步的實際行動。
五、把班會課還給學生,班主任只是他們中的一員
在班會課上,很多時候,班主任總是一個人從頭講到尾,結果,犯過的錯誤照樣犯,講過的道理沒有多少進入了學生的腦海。想想自己做學生時不也是覺得班主任對大家講的話不一定是講自己嗎?問問學生,也是這個心理。若每個學生都這樣想,那我不是白講了嗎?不如用班會課來討論問題,讓每個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然後進行總結引導。所以,讓學生在班會課上發表意見,師生共同探討問題,營造良好的班會氣氛,有利於強化班級的凝聚力,有利於學生接受教育。
我還體會到,對學生有一份愛,再加上紮實努力的工作,與同學建立起了團結、親密的師生之誼,那麼他們有什麼想法、要求就會主動找我們談心,尋求幫助,同時我們也深入到他們中間,關心、瞭解每一個同學,師生關係融洽,嚴而有格,嚴而有情,班集體的總體成績也就會有較大進步。事實證明,關愛學生,理解學生,主動的去做他們的一員,才能真正贏得他們的敬重,才能使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的前進,才真正盡了一個班主任應盡的職責。
六、與學生建立互信的朋友關係
那麼,如何與學生建立朋友關係呢?這一年來,我總結出這麼幾點體會:
1、教育過程中要多些微笑。如果學生怕答錯問題被老師批評而不舉手或站在那裡有話不敢說,那麼這常常是由於教師居高臨下而造成的,這必然會妨礙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如果任課教師在課堂上多一些微笑,多幾句鼓勵的話語,堅持“無錯原則”,那麼,課堂上必然會出現積極舉手、各抒己見的場面。我給自己提出了要求:要面帶微笑地上每一節課,不在課堂上批評學生,表揚激勵的語言不離口。這種做法使我和學生在課堂上關係融洽了。
2、遇事要有耐心。如果學生的不恰當行為較突出,那麼就需要班主任有耐心,付出較大的努力去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否則就會欲速不達。我班有一個學生關振宇,是個懶懶散散、很不服管的孩子。幾次教育失敗後我總結出:對待這樣的學生需要根據他的特點,拿出比對別人更多的耐心。因此,在解決問題時,我儘量讓自己說話的語調輕鬆自如,把講道理變成聊天式的談話,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為了使我與他的關係更融洽,我常表揚其優點,發動周圍同學幫他,使他生活在溫暖的群體之中。
3、以情感投入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愛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前提。班主任對學生懷有真誠的感情,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自覺愉快地接受班主任的教誨。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會引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事業的基礎和開始,教育的成功來源於對學生的最大熱情。學生非常需要班主任的愛,班主任只有情感投入,把愛的甘泉灑向他們的心田,使學生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從而使得學生對教師崇敬、信任和親近,形成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縮短師生的心理距離。
七、激發學生對班主任的情感與對班級的熱愛
那麼班主任在實施思想教育過程中,應如何激發學生的情感呢?
1、用愛激勵學生。崇高的愛要求教師具有高尚的師德,充分利用教師形象的影響力激發學生的理智感、道德感和審美感。班主任老師的一句話,一個手勢,一個眼神就像高明的琴師一樣在學生的心絃上彈撥出動人的樂章。班主任應當用自己言行一致、光明磊落的品質,對工作認真負責、精益求精的態度去感染學生,身先士卒,身體力行,要求學生做到的事情自己先做到,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學生。同時,班主任的愛應是公正的,一個班集體中品學兼優者有之,班主任不應偏信偏愛;品學均差者有之,班主任不能冷淡歧視。否則受冷淡遭歧視的學生會自暴自棄,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從而拒絕接受教育。
2、用愛溫暖學生。班主任要關心學生成長,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學生的優良品質和文明習慣,教育引導學生學會做人;要多給學生講做人的道理,講為人處事的原則,使學生“悟”出做一個高尚人需要具有良好的品德,注意引導使學生獲得健康的心理;要多與學生談心、交心,做學生的知心人,你只有讓學生充分信任你,才能瞭解學生心中的“結”,才能排解學生的不良情緒,引導學生克服心理障礙;要從生活中多關心學生,體貼學生,想辦法解決學生生活上的困難。如學生生病後,我總能把學生的冷暖掛在心頭,幫他***她***補課,與班上的同學一道照顧他,使學生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班集體的溫暖。
3、用愛鞭策學生。真心愛護教育物件,就必然要嚴格要求,沒有原則的愛是偏愛溺愛,過分的嚴厲便缺乏情感的交融。因此,班主任對學生要求要適度、合乎情理。嚴格要求學生應以充分尊重學生為基礎。班主任對學生的嚴格管理是必要的,批評應是善意的,特別是對屢犯錯誤的同學,應進行恰當的批評,春雨潤物細無聲嘛!總之,批評的藝術應是嚴格與善良的圓滿結合。學生對班主任的批評,感受到的不僅是合乎情理的嚴格,而且是充滿人情味的關切。
從總體上說,班主任和學生要建立一種新型關係,班主任要從“獨奏者”過渡到“伴奏者”,從此不再主要是傳授知識,而是幫助學生去發現、探求知識,引導他們而非塑造他們。在任何情況下都應特別重視師生關係,心與心的交流,善意的批評,熱心的教導,密切的關懷,這些都是不被學生拒絕的教育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