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教案人教版導學案

導學案是根據課程標準和具體的學習目標設計,已涵蓋了“三維目標”的基本要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僅供參考。

《“兩彈”元勳鄧稼先》導學案

【課標要求】

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對作品中的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學習目標】1.瞭解鄧稼先的生平事蹟,深切體會鄧稼先的人品風貌;

2.體會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現力的語言動作進行細緻生動的描寫,從而表現人物內心世界的 ;

3.學習本文運用環境烘托表現人物的方法。

【學習重點】學習本文在具體事件的敘述中注意人物語言、動作描寫的特色。

【學習難點】體會環境對人物的烘托作用。

【自主學習】

一.夯實基礎知識

1.藉助工具書,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元勳 浩hàn 惶恐 膽qiè 臻

mò地 模型 liáo liáo無幾 珩 輪kuò

解決方法:學生課前預習完成,小組長課前檢查完成情況。

2.下面成語的書寫都有錯誤之處,請指出並改正。

暫露頭角 消聲匿跡 含辛如苦 漢馬功勞

風塵樸樸 風餐路宿 風刀雙劍 廖廖無幾

解決方法:學生課前預習完成,小組長課前檢查完成情況。

3、整體感知:

1 鄧稼先,著名 家,是中國 、 主要的理論設計者,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追授“ ”獎章。

2 本文是一篇 通訊。這種文體要求能 地報道新近發生的事情。以敘述為主,也可結合 、 ;時間要求不像 那麼及時。

解決方法:第一小問,學生自行根據課後註釋及預習,上網查閱資料完成,加深對人物的理解。第二小問,教師課前講授。

【合作探究】

1、 課文依次寫了哪些事情?表現了鄧稼先什麼精神?

解決方法:學生根據課文小標題的提示,概括三大事件,並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探究事件中所體現的人物精神,老師最後加以總結歸納提煉。

2、將文中富有表現力的人物語言、動作和細節描寫標示出來,想一想它們分別表現了人物怎樣的內心世界?好在哪裡?

解決方法:老師通過引導學生體會語言、動作描寫的細節,結合前一小問,點撥細節描寫的妙處,引導學生學會寫人的技巧,將讀和寫統一起來。

3、讀了這篇文章後.主人公鄧稼先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認為本文在寫作上還有什麼突出的特點?

解決方法:此問題考查學生對課文寫作技巧的借鑑,尤其是環境烘托對錶現人物精神的作用。此題主要通過老師提問學生,講授來完成。

【拓展延伸】

1、近幾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又取得了哪些重大的科研成果?你還知道哪些有突出貢獻的科學家?講一講你所瞭解的有關事例,與同學交流。

解決方法:學生自主查閱資料,於課前三分鐘以圖片、文件的形式交流。建議還可利用班會課交流展示,尤其是視訊資料,可以很好地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和科學觀教育。

2、你認為鄧稼先的哪些精神品質值得我們終身學習?

解決方法:學生自由暢談,言之有理即可。主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練練測測】

閱讀下面的文段,按要求答題。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鄧嫁先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模 式——親臨第一線。他東奔西走,風餐露宿,在試驗場整整度過了十年的時光。失敗的風險,成功的快樂,大戈 壁的風刀霜劍,染白了他的bìn fà 、在他的臉上刻下了深深的zhòu

wén 。

1給文段中的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填在文中的括號內。落實字詞積累

2結合語境解釋文段中畫線的詞語。通過校對答案檢驗學生字詞學習效果。

①東奔西走:

②風餐露宿:

3文段中破折號的作用是 此題考查學生對標點符號的用法的理解。

4文段中有一句話與原文不完全一致,請用波浪線畫出來並將正確的句子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此題考查病句的辯別與修改

【我的疑惑與反思】

教學反思:鄧稼先為民族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長期以來卻鮮為人知。因此,精心設計導語就非常重要。只有這樣,才能拉近學生與“兩彈元勳”的距離。因此匯入時,我選擇了另一篇報道鄧稼先的人物通訊匯入課文,激起學生很大的興趣。不足之處:在愛國主義教育等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滲透上由於時間太倉促沒有展開,未能達到滿意的效果。

參考答案

【自主學習】

1、Xūn 瀚 huáng 怯 zhēn 驀 mó 寥寥 héng 廓

2、嶄 銷 茹 汗 僕 露 霜 寥寥

3、1物理學 原子彈、氫彈 “兩彈一星功勳”

2人物 真實 描寫 議論 訊息

【合作探究】

1、第一部分:寫鄧稼先接受使命時的激動和喜悅,突出他的愛國情懷和崇高的使命感,體現他對祖國、對民族鞠躬盡瘁,無私奉獻的精神。

第二部分:寫鄧稼先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克服重重困難,完成原子彈的理論設計,為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作出貢獻的事蹟。突出他幹工作身先士卒、不怕犧牲、不求名利、甘當無名英雄以及為人真誠謙虛、樸實坦誠。

第三部分:寫鄧稼先再接再厲,為氫彈的研製成功付出巨大代價的事蹟。突出他搞科研有超凡的創造才能,堅強的意志和堅定的信念。

2、 提示: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在具體事件的敘述中注意人物的語言、動作的描寫。全文寫得最詳細的是地下核試驗一事。這是一個有情節、有具體情境的故事,其中對人物的動作、語言的描寫非常細膩,非常傳神地表現了鄧稼先的精神境界。二是注意細節表現。比如寫原子彈研製的一段,並沒有完整具體的情節,而主要是將一系列人物語言和動作細節組合起來,表現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3、A過程為序,各有側重。B點面結合,概述細寫交融。C對人物的語言、動作描寫細膩。 D環境烘托,表現人物。如:自然環境:“只是一片莊稼地”、大戈壁的風刀霜劍、零下三十幾度的嚴寒等。社會環境:蘇聯毀約、國外資料嚴密封鎖、科技人員寥寥無幾、沒有大型計算機等。作用:突出環境的艱苦,對錶現人物起烘托作用。

【拓展延伸】

1、略

2、示例:他的愛國情懷和崇高的使命感,他一心撲在工作上的敬業精神和紮紮實實搞研究的嚴謹作風,他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風和哪裡最危險就出現在哪裡的獻身精神。

【練練測測】

1mó gē 鬢髮 皺紋

2①到處奔波。多指為生活所迫或為某一目的四處奔走活動。②風裡吃飯,露天睡覺。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3解釋說明

4在試驗場整整度過了十年的時光。

教學反思

《鄧稼先》一文的作者也是科學家,與鄧稼先有著五十年的友情。他寫鄧稼先大氣磅礴,始終以一百多年的中國近代史為背景,把鄧稼先放在國際大舞臺上來寫,顯示作者博大深遠的視野,並且最大限度地凸現了一個立體的光芒四射的鄧稼先的形象。鄧稼先為民族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長期以來卻鮮為人知。因此,精心設計導語就非常重要。只有這樣,才能拉近學生與“兩彈元勳”的距離。整個教學過程呈三個板塊,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與認知規律,更符合新課改的理念。該課的教學流程按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緯度的教學目標來設計,並將三個緯度的教學目標有機地整合,可操作性較強,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誦讀課文,品味語言,從中感悟,受到薰陶,進而上升為語言感受能力的培養,鮮明地突出了注重知識,注重過程,同時還十分注重方法的特點,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學習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提升人文精神,這正是當前語文新課改革應大力倡導的一種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