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教案新人教版

  認真編寫教案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過程.教師編寫教案是一個研究教學大綱、教材、教學內容、學生及教法等因素的綜合過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僅供參考。

  一

  詩兩首

  一、學習目標

  ① 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

  ② 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道德、情感、價值觀: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二、學習重難點

  反覆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三、課時安排

  兩課時

  四、課前準備

  學生:查字典解決生字詞;熟讀課文;以“媽媽,我想說愛您”為題,寫一段話,準備在班裡交流。閱讀冰心表現母愛的詩篇。查閱有關冰心的資料。

  教師:查閱有關泰戈爾的資料,多媒體輔助教學。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金色花》

  《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蘊豐富。寫的是一個假想,“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髮想像??一個神奇的兒童與他母親“捉迷藏”,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母親的感情,構成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表現了家庭之愛和人類天性的美好與聖潔。在教學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在體味詩歌感情基調上,控制好語速、節奏和重音,提高朗讀質量。在反覆朗讀中加深對詩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詩的能力。還要注意引導學生體會聯想和想像在詩歌中的作用。

  二、自學設計

  1、匯入

  母親是孕育萬物的源泉,是推動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動力。母愛是人類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現在請同學設想向母親表達愛意的方式,然後以“媽媽,我想說愛您”為題,說一段話。學生略思考後,2?3名同學回答同學們說的很好,都向母親傾訴了自己深深的依戀之情。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表達母子之間親密感情的散文詩??《金色花》。《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詩人、作家泰戈爾,他一生創作豐富,詩集有《新月集》、《飛鳥集》等,長篇小說有叫、沙子》、《沉船》等。曾獲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印度是一個以佛教為國教的國度,在泰戈爾的散文詩裡可以處處感到富有宗教意義的愛??最高尚、最純潔的愛。

  檢查生字詞可用大螢幕投影

  2、朗讀課文

  教師範讀課文播放音樂配音,學生仿讀。教師的朗讀一定要有示範作用,在朗讀中把學生帶入詩歌的意境。

  過渡同學們仿讀得很好,自己讀一讀試試。

  學生自由朗讀,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以一個調皮的孩子的口吻來讀。

  3、教師指導朗讀:注意重音、語速、節奏、感情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舒緩、溫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讀處理方法不同。如果學生讀不好,教師要一句一句地教。

  例:“你到哪裡去了,你這壞孩子?”媽媽不見了孩子,多麼著急,一旦見了,又驚又喜,自然嗔怪孩子。這句應讀出媽媽驚喜的語氣。

  例:“我不告訴你,媽媽。”孩子撒起嬌來了,為自己能給媽媽做些好事而高興,還要對媽媽保密,讓她莫名其妙。這句應讀出孩子撒嬌、調皮的語氣。

  感知課文內容

  4、[教師導學]

  這首散文詩,讓我們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愛。在這首表現母子情深的散文詩中,作者為我們展現出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像變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的時間裡與媽媽三次嬉戲。為什麼“我”那麼快樂,那麼天真,那麼活潑,那麼可愛?學生回答:因為孩子沐浴著母愛。他是怎樣回報母愛的呢?

  5、[合作探究]

  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提出共性問題。

  ① “我”通過什麼方式來表達對媽媽的愛?怎樣表現的?

  ② “我”為什麼想像自己變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黃的色彩又象徵什麼?

  ③ “我”變成金色花為什麼不願讓媽媽知道?

  ④ “我”和媽媽各是什麼性格?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參與交流

  6、體驗反思

  過渡母愛就在我們身邊,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時時刻刻地滋潤著我們。學習這首詩,你從中感悟到什麼?請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

  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談感受,教師給予評價和鼓勵。

  過渡詩人以其新奇而美妙的想像,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母子情深的故事,現在請同學們再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生朗讀課文

  7、作業

  背誦課文,準備朗誦比賽。

  8、小結

  《金色花》是一首很美的散文詩,是一幅耐人尋味的圖畫。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多讀,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文中由“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生髮想像,讓學生感受到想像的新奇而美妙,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既發展學生的個性,又發展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第二課時

  一、自學設計

  《紙船》

  這是一曲遠離家鄉的遊子對日夜思念的母親深情的呼喚。在這首詩中,詩人以紙船為題,託物言志,賦予紙船特別的含義。紙船象徵漂泊無依的孤獨,象徵思念母親、思念祖國的一顆心,象徵詩人純潔、美好的心願。

  二、教學步驟

  1、匯入

  同學們,你可知這小小的紙船曾滿載著一個遠離家鄉的遊子對母親深深的思念。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我國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作品??《紙船》。1923年秋天,冰心赴美留學,在遠離祖國的太平洋上,眼含熱淚、專心執著地疊著一隻只紙船,然後一個一個拋放在海里。希望總會有一隻能漂流到日夜思念的母親身邊。這首詩的獨特之處就是以紙船寄託對母親的眷戀之情,以此展開自己的情思。同學們要想感悟詩人的情感,就要深情地朗讀詩歌。

  2、朗讀詩歌

  ①教師配樂範讀,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生自由朗讀或仿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要求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像,進入詩的意境,要讀得深情、低沉。

  ②朗讀指導:教師引導學生劃分節奏、劃出重音。

  過渡教師進行朗讀指導,學生運用朗讀方法再次齊讀,直至背熟。為進一步理解詩歌打好基礎。

  整體感知

  教師適時提出:這首詩表達詩人怎樣的感情?學生歸納總結這是遠離家鄉的遊子對母親的深情呼喚,是獻給母親深情的歌。

  3、[教師導學]

  古今中外表達母愛的詩作很多,但這首詩卻有自己的獨到之處。詩人以孩子般的純潔和天真,從兒童的遊戲世界找到一個可以寄託對母親無限思念的物品??紙船,並以此展開自己的情思。全詩共三節,每節各表達了什麼內容?

  4、[合作探究]

  第一節寫疊紙船;第二節寫拋紙船;第三節寫紙船進入母親的夢鄉。

  大螢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① 你能想像出詩人在什麼情形下寫的這首待?

  ② 第一節中哪些詞語表明詩人對母親思念之深?

  ③ 詩人明知紙船不能流到母親哪裡,為什麼還要不停地疊?

  ④ 第三節是詩人展開聯想,這一想像有何特點?有什麼作用?紙船,並以

  教師提出以上問題,引導學生多角度感悟課文,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可參與,學生全班交流。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特理解。

  5、[教師小結]

  海浪濤濤,天風吹卷,郵輪在巔簸中駛向一個陌生的國度。詩人此去遠涉重洋,相隔萬里,何時才能回到母親的懷抱?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中,沒有可以寄託思念的,所以詩人不停地疊紙船來表達對母親的思念。紙船雖漂不到母親的身邊,但一定能漂人母親的夢中。這一想像新奇、大膽,充分地寫出了詩人對母親的強烈思念,對母親深情的愛。

  過渡詩歌的語言是凝練而含蓄的,要深入理解,就要探究。

  6、問題研討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對於不理解的地方,小組內互相幫助解決。有深度、難度的組內不能白行解決的問題,可提出來全體同學共同探討。學生討論,提出共性問題。學生交流,學生只要說的合理,教師都給予肯定、鼓勵。

  7、[教師小結]

  這首詩構思新穎,詩人採用託物寓情的方法,感情抒發得既生動、具體,又含蓄、深沉。此外,這首詩的詩行較長,語調緩慢,正與對母親的綿長思念相協調。

  8、作業

  《金色花》和《紙船》這兩首詩都藉助具體的形象抒發對母親的愛。請你也用這種手法寫一段話或一首詩,抒發對父母親的愛。寫在練筆本上。

  9、小結

  在這首詩中,詩人以紙船為題,託物言情,賦予紙船特別的含義。紙船象徵漂泊無依的孤獨,象徵思念母親、思念祖國的一顆心,象徵詩人純潔、美好的心願。在教學中,以朗讀教學為主,教會學生“美讀”,帶著美好的情懷,美好的想像,用優美的聲調,抑揚頓挫地朗讀詩歌,在美的詩歌裡得到薰陶。

  10、資訊反饋:

  二

  《世說新語》

  一、學習目標

  ①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瞭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③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二、學習重難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三、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複述課文。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教師: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教學方式:誦讀、複述、疏通、討論,多媒體輔助教學。

  四、教學內容

  這兩個故事都是寫古代聰穎少年的故事。《詠雪》講的是晉朝著名文學世家謝氏家族裡的一個故事。在一次家庭聚會中,謝道蘊表現出了詠絮之才。《陳太丘與友期》講的是漢末名士陳紀七歲時,對父親的朋友侃侃而談的故事。兩篇故事雖是文言文,但語言文字比較淺顯,又是圍繞著家庭生活和親情,學生學習起來相對容易一些。

  五、自學設計

  課前兩分鐘訓練講故事

  請一名同學講述“司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1、導人

  同學們,其實像司馬光這樣聰明的中國古代少年還有很多,如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兩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們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和他們交個朋友。

  學生簡介作者及作品,教師補充。

  [參考資料]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2、誦讀課文

  3、教師教讀

  由於學生文言文知識不夠,誦讀可能有一定困難,所以,教師要一句一句教讀。教師教讀時,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正音和句讀,把握感情基調,體會語感。

  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奏。

  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等。重點突出“讀”的環節,力爭當堂成誦。

  過渡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要求複述,為疏通課文打好基礎。學生四人小組複述,也可以全班交流複述。

  疏通文意

  教師要求學生對照註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採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教師要提示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加字法、換字法疏通文意。

  4、自主合作探究

  教師導學

  ①以小組的形式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疑、討論、解疑,教師巡迴指導。

  ② 要求學生寫下討論筆記。把研討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難度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提出。全班討論,得出結論。必要時,教師加以點撥。可不必考慮學生提出問題的順序,教師靈活把握,如重點問題尚未提出,可由教師提出。

  《詠雪》問題組:可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而定

  a.“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b.聯絡上下文,“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麼不同?

  c.文章結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麼用意?

  多媒體投影下大雪的畫面讓學生觀察畫面,再討論分析。

  d.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

  學生從不同角度回答,教師給予鼓勵。對於詠雪的名句,讓學生拓展思維。

  [教師導學]

  以上的學習,同學們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得很好。運用以上的學習方式學習下一篇,希望同學們的收穫更大。

  《陳太丘與友期》問題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稱謂有什麼不同?

  b.“期日中,過中不至”說明陳太丘的朋友是個怎樣的人?元方義正辭嚴地指出了父親的朋友的哪兩點錯誤?

  c.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d.多媒體放一段錄影,讓學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錯誤,如無條件,可讓學生討論:家裡來了客人,家長不在家,你是怎樣接待的?談談你的具體做法。

  4、作業

  ①完成課後練習

  ②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再查閱《世說新語》,講給其他同學聽。

  5、小結

  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入手,聯絡生活實際,注重所學知識的運用,是這節課的重要的內容。閱讀淺易日文言文,積累文言詞語,學習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有助於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6、資訊反饋:

  三

  皇帝的新裝

  一、學習目標

  ① 培養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

  ② 理清故事情節。

  ③ 培養學生聯想和想像的能力。

  ④ 瞭解本文語言描寫的精妙,深刻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義。

  ⑤ 聯絡現實生活,體驗反思,培養敢說真話的良好品質。

  二、學習重難點

  ① 聯想和想像。

  ② 作品深刻的內涵和思想。

  ③ 培養敢說真話的良好品質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課前準備

  學生:熟悉課文。

  老師:錄音機、磁帶。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理清故事情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二、自學設計

  1、匯入新課

  說起童話,我們大家肯定會興趣盎然,那麼你都讀過誰的童話?學生可能說:鄭淵潔、安徒生、格林等等,看來大家都讀過安徒生的童話,也非常喜歡他的作品。小學時,我們學過他的哪篇童話?肯定會異口同聲地回答《賣火柴的小女孩》好,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另一篇很有特色,也肯定會受大家歡迎的作品《皇帝的新裝》。不過,我想提醒大家注意:學習本文,要學會多角度、多側面的地學習,去分析。

  2、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① 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可請一名學生朗讀,其餘學生邊聽邊猜想。到了一個新情節的開頭,不要急於往下讀,可以先把書合上,自己先試著想像,看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是否有差別。肯定會有不同的想像,可讓這些學生談談自己的想像內容,老師可及時給予鼓勵。

  ② 播放本課錄音。教師可指導學生邊聽邊圈點不理解的字詞,然後藉助工具書或與其他學習夥伴解決。

  ③ 指導學生在書上畫出一些自己認為重要的詞語、句子或段落,以便幫助理解文章線索,進行深入思考。

  然後讓學生討論,交流,得出結論

  愛??織??看??穿??揭??議

  本文以“新裝”為線索展開情節,讓不同身份的人在這場騙局中登場,充分展示了他們的性格特徵。

  3、角色朗讀,讀出各個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徵。

  旁白一人,皇上一人,老大臣一人,誠實的官員一人,小孩一人,其餘所有角色一人。

  4、佈置作業:

  ① 寫生字,理解詞義。

  ② 用普通話朗讀課文,做到讀音準確,語速適中,能正確讀出語氣。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

  對課文主題的認識,對騙子的認識,培養學生敢說真話的可貴品質,培養學生想像能力。

  二、自學設計

  指導學生探究性閱讀

  ① 品味文章重點詞語或語段。

  a.指導學生在文中劃出自己認為精彩的、重要的詞語或語段,然後進行旁批,寫出自己的看法。

  b.四人小組交流。

  c.全班進行交流,討論。

  在討論過程中,對具體問題可能有爭議,如找的重點語段不同、旁批的不夠精確等等,教師注意引導,要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同時要注意點撥與指導,促使學生修改、完善自己的答案。

  ② 理解文章主題。

  小組交流,得出結論,語言不必強求一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本文通過一個昏庸而又窮奢極欲的皇帝上當受騙的故事,揭露和諷刺了皇帝和大臣們的虛偽、愚蠢和自欺欺人的醜行。

  ③ 多側面地評價騙子。

  本文除了那個愚蠢的皇帝之外,還有兩個重要的人物,那就是騙子。他們為什麼用織新衣而不用別的手段來騙皇帝?

  3、小組討論、交流,得出結論:

  因為皇帝愛新裝已經到了成癖的程度,對騙子所說的神奇而又漂亮的新裝自然會感興趣,所以騙子看準了皇帝的心思,用織新衣來騙他,自然會行騙成功。

  你如何評價這兩個騙子?可多角度多側面地評價

  小組討論、交流,老師梳理,得出結論:

  a.騙子針對皇帝的貪圖享樂,不理朝政,設下騙局,其出發點是好的,希望皇帝改過自新,治理好國家。

  b.騙子騙皇帝,以騙對騙,只不過是以毒攻毒罷了。

  c.作者在文章的結尾沒有寫騙子落人法網,實在耐人尋味,其用意可能是有意向讀者敞開一扇感情之門??他並不痛恨那兩個騙子。

  d.兩個騙子也代表了社會上靠行騙為生的一種社會病態,所以作者把騙局當作一面鏡子,當作一把解剖刀,剖析這種社會人生的病態。

  e.騙子不值得肯定,純粹是為了個人撈取錢財。

  ④ 結合自身體驗反思,培養敢說真話的良好品質。

  a.文中的大臣、老百姓為什麼不敢說真話?現實生活中是否有類似的情況?請你就童話中小孩敢於說真話談談作品對我們今天有什麼現實意義。

  4、全班討論,教師梳理,明確:

  大臣們怕別人說自己是愚蠢的、不稱職的人,為了保住自己的官職,所以不敢說真話,而老百姓或出自安全考慮,或受不良世風影響,也不敢說真話。

  現實生活中有類似情況。可讓學生設想一種不敢講真話的情景:有學生可能會說到在老師面前不敢講真話的情景,教師應及時向學生檢查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以取得學生的認可與信任。

  b.拓展性閱讀訓練學生自由組合,分成小組討論。

  說真話需要勇氣,有時還要付出代價,如果你當時也在場,會怎樣做?試結合生活經驗,討論有關說真話的問題。

  5、[教師小結]作為一個人,要敢於正視現實,應該保持天真爛漫的童心,無私無畏,敢於說真話。如果每一個人都多一份真誠,多一份愛,那麼世界會變得更加美好!

  6、佈置作業

  不脫離原文主題,大膽想像,為課文續寫一個合理的結尾。

  要求:a.大膽想像,勇於創新。 b.書寫規範、工整。 c.字數300字左右。

  7、資訊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