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如何祛暑溼

  處暑將至,防“暑溼”成了這段時間的首要養生重點。那麼在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中醫認為脾主運化,久坐缺乏運動就會傷脾,所以,“伏案久坐”的人容易成為“暑溼”的危險人群。對著鏡子看一看,如果自己的舌苔厚膩且發黃,就要警惕“暑溼”到訪。天津市第四中心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李丹萍介紹,中醫常說的“溼”分內溼、表溼兩種:因節氣所致,“伏案久坐”人群易感的為“內溼”,退溼過程相對漫長;雨淋、中暑為“表溼”,來得快、去得也快。

  如果近期感到頭昏、睡不醒、疲勞缺氧、周身乏力、吃什麼都沒味道,舌苔上還有一層厚厚的黃苔,那八成就是體內有了“暑溼”。李丹萍提醒,出現上述症狀後,積極就醫的同時,在日常飲食的選擇上也要有所調整。

  去“暑溼”,飲食上應注意多食用薏米、西瓜、冬瓜等除溼化溼的食物。常食薏米有健脾化溼的作用;西瓜皮是化溼的藥,可吃些皮和瓤相間的部分;荷葉主要去表溼,用荷葉做的荷葉包飯、荷葉茶水有助除溼;冬瓜最好去掉軟毛後帶皮煮,可以化溼,也可用冬瓜皮和綠豆一起煮,為1:2的比例,冬瓜佔1,綠豆佔2;魚肉大都“生溼生痰”,因此,處暑期間最好少食大魚大肉。

  生活方面,專家提醒儘量保持室內環境乾爽、通風,如果有“暑溼”症狀,就不要在溼度大的屋內久呆,更不要在雨地蹚水;如果出了汗要及時擦掉,衣服溼了要及時更換。

  暑溼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是因飲食勞倦損傷脾胃,復感暑溼之邪而引起的以身熱不揚、微惡風寒、微汗、頭身困重、胸脘痞滿、納呆、苔膩、脈濡數等為主要症狀的外感病。暑溼感冒發生於夏季多雨季節。夏日氣候炎熱,陰雨霖霖,天暑下逼,地溼上蒸,致暑溼肆瘧。暑性大熱,毛竅開洩,加之貪涼飲冷,以致暑溼為風寒所遏而發本病。由於暑溼感冒的病因是夏季感冒夾溼冒寒,所以又稱為“寒伏暑”或是“夏日傷寒”。

  暑溼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是因飲食勞倦損傷脾胃,復感暑溼之邪而引起的以身熱不揚、微惡風寒、微汗、頭身困重、胸脘痞滿、納呆、苔膩、脈濡數等為主要症狀的外感病。暑溼感冒發生於夏季多雨季節。夏日氣候炎熱,陰雨霖霖,天暑下逼,地溼上蒸,致暑溼肆瘧。暑性大熱,毛竅開洩,加之貪涼飲冷,以致暑溼為風寒所遏而發本病。由於暑溼感冒的病因是夏季感冒夾溼冒寒,所以又稱為“寒伏暑”或是“夏日傷寒”。

  暑溼應該如何預防?

  防治暑溼洩瀉藥食兩用中藥及製造方法,由藥食兼用中藥材萊菔子、香薷、山藥、扁豆、芡實、蓮子、薏苡、荷葉、雞內金、蘆根等製成。生產成本低無環汙;產品無人群和年齡之分,口感好、用量小、效果肯定、患者易接受;中藥組方藥材及藥性同時兼顧心、肺、脾、腎等功能保護與協調,充分體現了中醫藥整體觀念和優勢,使藥效與功能更為全面而標、本兼治,實現了中醫藥性總體傾向於平和且相互提升藥效的極高境界,且因所有藥材法定藥食兼用、功效肯定且沒有毒副作用,適於任何人群而服務面廣;用藥品種與功能簡單明瞭且無爭議,組方靈活多樣、適應多種病情及選擇用藥更貼切,拓開了中醫藥辯症施治的具體內容和應用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