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城的創業小故事

  一個創業者最重要的,也是最大的財富,就是你的誠信。一個創業者一定要有一批朋友,這批朋友是你這麼多年來誠信積累起來的,越積越大。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搖身一變成了“萬元戶”

  廣東海豐縣蓮花山下的顧蓮峙村,長期以來依然過著借錢買米,乞油點燈的日子。改革開放後,這個窮村煥發了生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昔日赤貧之地,今朝果樹飄香。如今的顧蓮峙村已成為海豐縣蓮花山鎮的首富村,僅種果一項,年收入就達100多萬元。

  種果,是該村脫貧致富的“絕活”。做生意缺錢怎麼辦,早在1982年,老農甘譚因地制宜,率先在村後壩上種上桃李,第二年就收4000多斤李子,第三年,他便搖身一變成了村裡首個“萬元戶”。

  在老甘的影響下,全村掀起了種果熱潮。人們煉山打穴,運基肥、找貸款、尋種苗,把山前山後都裁遍了,甚至連砂礫地、石頭崗也種上果樹。數年後,顧蓮峙村便迎來了“嶺南佳果四時春,楊梅柚桔次第新”的豐收景象。在今日的顧蓮峙村,用村民自己的話說,現在算是實現了第二次翻身。走進顧蓮峙村,記者看到那外牆裝修華麗的新樓宇鱗次皆比,大螢幕彩電、錄影機、摩托車、電冰箱等高檔電器早已進入尋常百姓家。

  篇二:一把火燒出30萬元

  ,謝永新從部隊復員回到廣東連縣的福源村,看到家鄉依舊這麼窮困,他不禁眉頭緊鎖:怎樣才能使這個窮山窩走上富裕之路呢?福源村地處石巖地區,四周全是石頭山,若搞耕種養殖業肯定不行。俗話說:靠山吃山。對!就在“山”字上做文章。謝永新爭取到鎮信用社的支援,承包集體石山,辦起了一條年產萬噸的石灰流水生產窯。做生意缺錢怎麼辦,一邊生產一邊摸索,終於掌握了配料,火候,出煙等全套生產技術,產量逐步提高,生產出來的石灰,具有細滑、雪白粘性強的特點,深受使用者的青睞。產品不過夜,隨產隨銷,一把火燃起的生意越來越紅火。

  自點燃一把火至今,日均生產石灰達30噸,年獲利潤近30萬元,成為村中農民率先致富的楷模。

  篇三:化腐朽為神奇

  廣東省清遠市長石村青年謝漢生利用“樹仔頭”製作形態別緻的盆景供應市場,僅1994年已收入15萬元,成為深山溝裡致富的佼佼者。謝漢生所在的村子背靠深山大嶺,有豐富的樹樁資源,以往農民把樹頭當柴燒,每擔僅10元至20元。

  隨著人們生活的逐步富裕,社會上花卉盆景銷勢看好,他就萌發了巧做樹頭文章的念頭。1988年,他來到廣州芳村花地,拜師學藝。經過半年的刻若鑽研,他基本掌握了樹樁盆景的栽培、造型等技藝。回到村裡,他在屋後開闢了一塊半畝大的樹樁盆景園地,從山上採挖來樹樁進行樹樁盆景栽培。第一年把樹樁栽活,第二年上盆修剪,第三年經形態想象進行藝術造型成為商品出售。他製作的樹樁盆景有榆樹、紅楓,雀梅、南天竹、之角楓等30多個品種,千姿百態,使人在盆景的小天地裡也能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好風光。做生意缺錢怎麼辦,六年來,謝漢生靠這些“樹仔頭”已收入近40萬元,樹樁盆景園地已發展到近3畝地。現在,他還學習根雕的製作,看來他的野心真不少哩!

  篇四:白手起家的“大腕”

  深圳南方製藥廠的老闆趙新先是國內企業界有目共睹的管理人才,白手起家的“大腕”。他認為,企業發展的關鍵是造就一批懂經營、會管理、能賺錢的“人才群”;企業要突飛猛進,便要靠這個“人才群”的奮發拼搏。趙新先管理企業首重人才,他的管理機制也就是人才激勵機制,“幹部能上能下,工人能進能出,工資能高能低,機構能立能撤”。人員從職工到幹部,全部實行聘任制,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說到做到。

  九星分廠缺廠長,趙老闆一把拎起26歲的大學生李春,效益一年就翻了個;才進廠的年來清,從司藥、主管、車間主任到生產部長剛活過27個春夏秋冬,已開始象模象樣地指揮全廠生產;臨工戴圍山進廠3個月,趙老闆看出他是個人才,先任組長,很出色,半年升班長,更出色,創造數量、質量、耗損等綜合考評管理工資制度,提高了全廠管理效能,趙老闆當即提前賞給他一套住宅。

  看他縣城創業故事:做生意缺錢怎麼辦,趙老闆推行“四能”管理機制以來,先後提升了165名幹部,工人轉幹28名,辭退和降職使用15名。工人的年均淘汰率達10%左右。員工收入拉開了檔次,差距比為1:18,最少拿1,最高的拿18。同時,為了使激勵機制永保活力,趙老闆不惜“放水養魚”,從1991年開始,拿出企業純利的15%用於職工的工資和獎金,使員工的收入不斷提高,越幹越有勁,越出成績越想出成績。趙老闆的用人之道另有三絕:一好用青年人。他說:“想當初,志願跟我在筆架山下安營紮寨的都是年青人,我也就把骨幹隊伍建立在青年人的基礎上。”現在,全廠幹部平均年齡26歲,53名主要領導平均年齡不到30歲,國外分公司的經理也都是30多歲的小夥子,精明能幹。很快就學會了與外國人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