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反思總結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國著名的短篇小說巨匠莫泊桑最著名的小說名篇之一。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語文新課標》指出:“在閱讀教學中,要抓住關鍵詞理解好關鍵句,從而更好的理解文中主題,或是對人物的分析和把握。而且要充分發揮它的閱讀功能,讓學生在閱讀中解讀文字和理解文字,形成對文字的初步感知”,如在本課中,我對文字的關鍵詞進行了點撥,引導學生通過對關鍵詞的品析,朗讀進行人物性格和主題的有效探究。本課時定為一課時,教學設計的重點在也於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小說主題,我先讓學生找有關人物語言、神情的句子,再有感情地讀。

  在讀的基礎上,學生分析人物性格,在知曉人物性格後,再把人物特點用演或讀的方式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如品析文中“唉!如果於勒竟在這隻船上,那會叫人多麼驚喜呀!”一句時,短短的一個“唉”飽含了菲利普怎樣的感情?對於勒急切盼望,未見於勒歸的失望與希望。為什麼那樣盼望于勒,這時的于勒是怎樣的于勒?所有的一切的期盼源於一個“ 錢”,全都濃縮在這長長的一聲的嘆息裡,由一個小小的“唉”字讓菲利普貪婪、自私、唯利是圖的形象躍然紙上。

  篇2

  在學生對人物、主題把握好之後,我認為這一階段的重點應在怎樣引導學生認識、處理金錢與親情,或者說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因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僅在過去、即使在現在、在國外、在我們周圍,也是一個深刻的社會問題。

  我丟擲了一個假設:如果是你遇到了窮困潦倒的于勒時你會如何做?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議論紛紛,與文中的菲利蒲夫婦形成相反觀點和做法,從而挖掘出小說主題——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係。拓展延伸人性本性是善良的,但在面對各種壓力和誘惑時,是否能保持人性的善良?並又拓展延伸到我們當今社會更廣泛的層面,對周圍需要幫助的人,現在的我們,力所能及的我們能否伸出援手呢?這一個問題的丟擲,既注重了文字教學知識的滲透,也是對學生樹立正確人生價值觀的教育。

  篇3

  課後我反思這節課覺得自己收穫了很多,有成功之處,也略有不足,總結反思如下:

  舊瓶換新酒 楊柳發新枝——潛心文字,設計創新

  本課是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元老”級課文。許多教師都上過這節課,在百度上只要輸入篇名,就有各式各樣的教學設計展示眼前,傳統的教學設計一般都要幾課時,精煉的也要兩課時,如何在初三緊張的教學中,將“元老”級課的教學設計得更科學,更富有新意,更有實效性呢?唯有“潛心會文字”,在傳統教學環節設計上進行創新。為此就首先要找準切入課文的“點”。

  在反覆研究教材後,我將切入點定在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稱呼上,於是我先讓同學找出課文對於勒稱呼的詞語,然後畫線並思考為什麼會有如此不同的稱呼,由此理出一條小說構思的情節線索——小說情節可分為于勒有錢時和沒錢時;這其間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態度有什麼變化?由此又理出一條人物情感變化線索——害怕→盼望→躲避。

  再以“兩線”串全篇 ——小說是從人物的哪些語言、動作、表情等揭示人物的態度變化的,這樣最後挖掘出小說隱含的深刻主題思想。在品析語言同時連結中考考點——人物形象的分析。

  同時,在每個環節的過渡上改變傳統的過渡語,而是分別以引用教參書上“本文集中表現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態度的驟然變化,從而刻畫出他們貪婪、自私、勢利的醜陋形象。”過渡到人物形象的分析; 引用網上評論“于勒年輕時,是個浪蕩子,他是這場悲劇的罪魁禍首”過渡到挖掘小說主題;引用作者莫泊桑的“生活永遠不會像你想象的那麼美好,也不會像你想象的那麼糟糕。——莫泊桑”的語言過渡到對“我”這個人物的評析上。並且顛覆了傳統教學設計的環節,將作者莫泊桑的簡介放在本課的最後讚歎高超寫作技巧小結環節時。整個教學設計一環扣一環既流暢又有一種“舊瓶換新酒楊柳發新枝”的感覺,讓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