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教案湖南教育

  從教案的涵義,教案的基本內容,教案的編寫要求,編寫教案的三種境界,教案的管理等方面闡述了編寫教案的必要性,它有益於提高教學質量。這是小編整理的,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感悟!

  七年級地理教案範文

  世界的地形***1***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海拔、相對高度等基本概念。

  2、掌握平原、高原、盆地、山地、丘陵五種地形的特徵及相應的“世界之最”。

  3、熟悉海底地形。

  二、能力目標

  通過讀圖比較平原與高原、山地與丘陵的異同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歸納地理事物的能力。 教學重點

  弄清海拔與相對高度兩個概念,掌握陸地地形的劃分及其特徵

  教學難點

  掌握陸地地形的劃分及其特徵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

  教學準備

  海拔與相對高度示意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陸地地表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稱為地形,你認為我們這裡的地形如何?根據自己的見識說說你對哪裡的地形感興趣?原因是什麼?

  本節課老師和大家共同探討世界地形的基本型別及其特徵。

  二、課前熱身

  請同學們看地圖冊上各種各樣的地表形態,你知道這些有差異的美麗圖片分別什麼地形嗎?

  明確:陸地地形雖有多種多樣,但最基本的有五種,它們分別是平原、高原、盆地、山地、丘陵等。

  三、合作探究

  1、整體感知

  ***1***指名學生對五種基本地形的外貌作初步的描述。

  ***2***學生自學教材P27-29。

  2、四邊互動

  互動1:出示海拔與相對高度示意圖,要求學生討論什麼是海拔?什麼是相對高度?

  明確:海拔是地面某一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如A點海拔500米,B點海拔1500米,C點海拔-500米。

  相對高度是指地面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也就是兩個地點之間的高度差,如果示A、B兩點的相對高度***1500-500=1000米***。

  強調:前者是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後者是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

  互動2:出示相應表格,學生分組討論,完成下表:

  課堂活動將全班學生分五大組,並將每大組依次命名為五種地形名稱,然後展開“自述”,要求全面細緻地說出自己的特徵,最後各組推選一名代表進行彙報。

  明確:通過列表比較,準確辨別各種地形的基本特徵,並通過自述活動讓學生熟悉各地形的特點。 地形型別 主 要 特 徵

  海拔高低 地 面 起 伏 共同點

  平 原 低***200米以下*** 平 坦 廣 闊 地面起伏小

  高 原 較 高 起伏不大,邊緣陡峻

  山 地 較高***500米以上*** 坡度較陡,溝谷較深 地面崎嶇不平

  丘 陵 較 低 坡度和緩,相對高度不超過200米

  盆 地 四周高,中間低

  互動3:***1***結合查閱圖2-45,思考陸地上高大山脈主要分佈在哪兩大地帶?

  明確:一是環太平洋沿岸山脈帶,二是橫貫亞歐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脈帶。

  ***2***這兩大地帶分別分佈在哪些主要山脈呢?

  明確:環太平洋沿岸山脈帶主要有北美洲的落基山脈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等;第二大山脈帶主要是東西方向延伸,由喜瑪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等著名山脈組成。

  互動4:要求學生結合自己收集的課外知識,分組討論,查閱各種地形的“世界之最”。

  明確: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中國的青藏高原;世界上最大的盆地:非洲的剛果盆地。

  互動5:瞭解了陸地五種基本地形後,你想知道深不可測的海底地形是什麼模樣嗎?

  明確:***1***海底地形中的大陸架是開發海洋資源最重要的地帶。

  ***2***海溝是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水深可達1萬多米。

  ***3***大洋中脊火山活動比較劇烈。

  三、達標反饋

  1、填空

  ***1***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進距離,叫做***海拔***。地球表面最高的地方——珠穆朗峰,海拔8848米;最低的地方——死海,湖面為-400米。那麼地球陸地表面最大相對高度是***9248***。

  ***2***已知某一山坡上甲地比乙地高40米,乙地的海拔為80米,那麼甲地海拔高度是***120***米。

  ***3***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較小的地形叫***平原***。

  ***4***在靠近大陸的淺海地區,是大陸向海洋的延伸部分,深度一般不超過200米,叫做***大陸架***。

  2、讀圖題***圖略***

  ***1***寫出圖中甲、乙、丙三地的海拔:甲***1500***米,乙***550***米,丙***0***米。

  ***2***甲、乙兩地相對高度是***950***米,乙、丙兩地相對高度是***550***米。

  五、學習小結

  指名學生小結本節課所學的知識

  六、板書設計

  世界地形

  一、海拔與相對高度

  二、陸地地形

  三、海底地形

  大陸架、大陸坡、海溝、洋盆、大洋中脊

  七年級地理臨場發揮研究

  【摘要】

  要取得較好的中考地理成績,除了平時認真學習、複習外,還要靠考場上的正常發揮。考場上要答好試卷,首先要心平氣和,不能緊張,即使遇到冷偏的題目也不能急躁。

  【關鍵詞】

  地理;學習;複習;中考;發揮

  筆者認為,不管幹什麼事,明確它的目的是頭等重要的事。學習地理也是一個樣。學習地理的目的是什麼?瞭解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識,掌握一些簡單的地學原理,自然是中學生學習地理的重要目的,但筆者認為學習地理還在於培養學生記憶方面的素質、分析比較的素質和綜合論述的素質。這三個方面素質的培養是比較重要的。筆者想,只要我們能讓學生在一開始就意識到這一點,那麼,學生面對一大堆的書本,就不會手忙腳亂、不知所措了。記憶,甚至是死記硬背,是重要的,有些東西也只有像小和尚唸經一樣重複若干遍,才能牢固地儲存在你的頭腦中,以便考試時能流暢地輸送出來,同時你還得到了強化記憶的訓練。但單純的記憶又顯然不是學習的全部內容,地圖和資料的分析比較,一些主要原理及其應用的綜合訓練,也有著與記憶同等重要的地位。

  學生學習的第一個出發點不能是應付中考,那樣學生的思路就只能侷限在老師指點給學生的那些試題的範圍之內,而真正的能力卻沒有培養成,因而遇到千變萬化的試題往往不能應付自如。其次,對於學習地理來說,地圖很重要,它往往能幫助學生記憶,幫助學生理解,幫助學生分析。舉個簡單的例子,要記住哪個國家有哪些物產,學生想可能是自己都感到頭疼的事,但若藉助於地圖,事情就好辦得多。不同的物產在地圖上是用不同的符號或圖案表示的,而某特殊的符號分佈在地圖上的什麼部位,要比文字抽象地記敘某種物產產於某個國家易記得多。因為前者是對某一畫面的反映,牽強一些可算是第一訊號系統的反映,後者則完全是文字的組合,屬於第二訊號系統,前者自然要比後者易於記憶。其他諸如,根據地圖上不同國家的不同地理位置的印象,比較不同國家的氣候情況;根據某一地區特殊的地形圖示的印象,綜合該地區的地貌特徵;根據洋流圖的印象,分析海水的運動規律等等,比單純地背記文字要方便得多。總之,反覆地熟悉地圖,注意地圖上的每一細枝末節,在腦中形成一個牢固的印象,將大大有助於學生的地理學習。再者,筆者個人非常反對學生依靠大量的資料***習題***學習地理。課本是學生的“聖經”,充分地熟悉課本,將是學生取得成功的捷徑。“書本有限而資料無窮”,中學地理教科書可以編出不止六十本講義來,而學生畢竟又不能只應付地理一門課,況且中考怎麼考也淵源於課本,萬變不離其宗。複習地理必須掌握科學的方法。筆者指導學生主要是抓了兩條;一是利用地圖進行復習;二是有意識地自我考試。最後,筆者談談學生中考幾點臨場經驗:***1***如果面對同一道題,學生的腦子裡先後跳出兩種答案,而經過仔細分析,仍覺得都有道理***這在考試中常常出現***,那麼筆者建議最好選擇最先跳入腦中的那一個,這或許正確的可能性會大些。因為這符合生理學的道理。***2***對問答題,請不要相信某些“過來人”所說的“少答不行,多答些沒事”。要知道,現代的考試非常注重學生的反應還要求熟練程度,試題的量很大,用“寸金難買寸光陰”來形容中考的時間,實在不為過分,所以請切切珍惜哪怕是半分鐘的時間。你寧願多思考半分鐘也不要多寫半分鐘,平時考試就要養成這種習慣。再說寫得太多,閱卷老師不得不在你冗長的答案中尋找要點給分,往往連你正確的要點都給忽略了。***3***考場上要善於自我調整,遇到題目特別難或特別容易不要過於緊張或興奮,這樣往往會造成無謂的失誤。要想到這試題對你太難或太容易,對別人也沒兩樣,此時比的就是毅力了,看誰有最大的耐心去思考,有最大的細心去作答。

  另外,拿到試卷後,不必忙於立即答題,而應用一分鐘左右時間,把整個試卷瀏覽一下,做到對試卷有個粗略的整體的印象,最好能對每一部分題目所需的時間大致估計一下,心中有個數。而不要匆匆下筆,以致最後時間來不及,造成整個卷面虎頭蛇尾。在答每道題時,先要看清楚題意,在要求範圍內回答,不能離題太遠。否則,只是白費了時間、精力,甚者會造成答題過程紊亂。審題是答題重要的一環,題目分析得正確就能抓住要點,緊緊圍繞中心答卷。答題除抓住重點之外,還必須圍繞重點展開,較為詳細地加以說明,回答一道題不能僅僅是一兩條提綱式的句子。如讓你回答試卷上的比較題,你不能只寫位置、地形、氣候,物產的總特徵,而需要進一步具體地對各要點加以闡述,必要時可追溯其原因。答題時,若遇到自己不太有把握的題目時,可藉助頭腦中的地圖來有步驟地回憶。如回答某一地區氣候特徵及成因時,就可根據這一地區所處的地理位置、氣候帶以及地形等因素,用自己的語言逐項的來闡述、回答。答題時,還要注意條理和措辭。回答的內容要讓別人一目瞭然、要點分明、措辭恰當。比如,某一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設,會影響到大片地區的水資源、植被、食草動物、食肉動物等,回答時應按顧序有條理地回答。如果我們不顧前後順序,就會混亂不堪,甚至會出現邏輯錯誤。

  總之,要取得較好的成績,除了平時認真學習、複習外,還要靠考場上的正常發揮。考場上要答好試卷,首先要心平氣和,不能緊張,即使遇到冷偏的題目也不能急躁。心理因素直接影響到正常水平的發揮,若不能很好地穩定自己的情緒,就會連已掌握的知識也記不起來。

  作者:徐止秀 單位:江蘇省新沂市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