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澤征爾的判斷教學反思

  《小澤征爾的判斷》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一課所歌頌的崇高品質是“不迷信權威,敢於堅持自己的正確判斷”。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了解小澤征爾在什麼情況下做出了果敢的判斷和為什麼能做出這樣的判斷。為了突破這一難點,首先我讓學生對課題提出問題,加以梳理後歸納了這麼幾點板書在黑板上:1.小澤征爾做出了什麼判斷?2.他判斷的依據是什麼?3.他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做出的判斷?然後我讓學生自讀課文,在相應的地方做上批註。對於“小澤征爾做出的什麼判斷”學生很容易就找出來了,我把它板書在了黑板上,讓學生讀讀這句話,然後問:“這裡的‘不’字和‘一定’這兩個字能否去掉?”學生說:“不能。”我又問:“為什麼?”在學生說出理由後,我又讓學生反覆地讀,讀出小澤征爾堅定的態度,讀出他的果敢。隨後我讓學生們在文中找出小澤征爾判斷的依據。在這個環節中,我主要抓了兩個詞:“和諧”與“自然”。為了幫學生理解這兩個詞,我讓學生想象一下,在小澤征爾指揮的過程中音樂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使小澤征爾感到“不和諧”“不自然”。這個環節的設計既幫助學生理解了詞語的意思,知道了小澤征爾判斷樂譜出錯的理由,同時又活躍了課堂氣氛,還讓學生把平時上音樂課學到的音樂知識用上了。

  課後,我又省視了整課過程,我覺得我在上這課時,有個環節應調換一下,應該把“3.他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做出的判斷?”放在前面,先讓學生畫出小澤征爾參加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比賽——“世界各地的音樂大師”,“世界一流的樂隊”“具有國際水平”,以及他當時的情況——“成名之前”,“最後一個出場”。這樣首先讓學生明白,這是一個高手雲集,世界一流的比拼,讓學生置身於緊張激烈的比賽圍氛中,感悟小澤征爾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做出的判斷,這樣更能突顯他小澤征爾不迷信權威,敢於堅持自己正確見解的品質。

  篇二

  《小澤征爾的判斷》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版第七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敘述了世界著名音樂指揮家小澤征爾在一次參加指揮家大賽中,敢於在眾多權威評委面前,果敢地做出判斷,指出樂譜的錯誤,並在大賽中奪魁的事,表現了小澤征爾不迷信權威,敢於堅持自己正確見解的品質。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了解小澤征爾在什麼情況下做出果斷的判斷的和為什麼能做出這樣的判斷。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相關的句子,再談談對句子的理解,做到有感情的朗讀,從讀中悟出道理。這樣既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又能從中領悟到一定的道理。引導學生讀時基本上達到了預想的目標,學生的感情很豐富,感情達到了高潮,對小澤征爾產生了敬佩之情。

  教學過程中,我也存在著缺陷。學生在讀句子時,教師的引導是非常重要的,要讓學生在讀中談理解,每個學生對句子的理解是有所差別的,應給予充分的空間發揮,才能夠讀出更好的效果。

  作為一名教師,我只有不斷地充實和豐富專業知識,擴大知識面,研究學生的認知規律,認真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提高應變能力,才能積極能動地適應千變萬化的情況。

  篇三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學就是教給學生去學。”我一直以這句話為座右銘,所以在執教《小澤征爾的判斷》一課中我以“不是把現成的知識教給學生,而是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這個理念為核心,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積極學、主動學,課堂充滿和諧的氣氛,充滿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只有在這樣的課堂上,師生才能全身心投入,學生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獲得多方面的滿足和發展,教師的勞動才會閃現出光輝和魅力,也只有這樣,才能讓語文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在本節課中我注重以下幾方面教學:

  一、創設情境,自然融入

  二、語言精練,注重注重匯入語、過渡語、小結語的設計。

  三、自主學習,張揚個性

  俗話說得好:“不動筆墨不讀書”。在深入學習第二自然段時,請孩子們試著邊讀邊勾畫,將自己的體會寫在相應的字、詞、句旁。這是一個嘗試,孩子們自己讀書去寫體會,又把自己的體會拿出來分享。我把時間都交給了孩子們,讓孩子們用所學的讀書方法——圈點勾畫,作批註,去體會文章的字、詞、句。雖然有些孩子的體會十分勉強,但我覺得孩子們真正的在思考,成了學習真正的主人。孩子們思維不成熟,所以他們想得也很不周全,不過沒關係,相信在多次這種嘗試之後,孩子們能寫出獨特、精彩、成熟的體會。

  最後,我設計了“面對這位著名的指揮家,你想對他說些什麼?”意在把文字內和文字外的內容聯絡起來,拓展學習資源,看似平常的環節,實際是營造了強烈的文化氛圍,達到追求、陶冶學生心靈的效果,從三個維度去把握教材、演繹教材。

  本節課在以下幾方面還存在不足:一、沒有真正落實讀,且讀的形式不豐富,所以孩子們沒有讀出味兒來。二、評價學生的語言應有評判性,還應該有具體內容,這一點我做得不是很好。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要努力利用有效的評價策略,評價方式,使課堂從機械走向靈活,從僵化走向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