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複習方法全面指導

     初三學生即將面臨中考,抓好考前複習.是每個考生特別看中的事,也是多數考生心中無底的事,如何解決同學們這一困惑?

  

  一、複習的心理學分析

  複習,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再次學習,是對以前學習過的知識的重複學習。筆者試從心理學角度,給複習下一個樸實的定義,僅供交流。

  如果說初學,是大腦對新知識建立認知的過程;則複習,就是重新建立大腦認知的過程。學生經過初次學習後,大腦對某些知識獲得了一定的認知,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多種知識的交錯混雜,舊知識的留在大腦中的印象會逐漸減弱;新知識的獲得更加速弱化了舊知識在大腦中殘留的印象,使得大腦對知識的提取會產生混亂,最終產生 “遺忘”現象。舊知識,是“沉睡“在大腦裡了,還是從大腦裡“消失”了呢?

  筆者從教學實踐中發現,複習舊知識達到同等程度要比初學時縮減至少1/2的時間,由此不難推測,複習是喚醒大腦中“沉睡”的認知,並進行再次強化的過程。複習目的性分析

  複習的目的在於,喚醒大腦中“沉睡”的認知。因此,首先教師必須瞭解學生的大腦中究竟殘留了什麼,什麼是漏洞,什麼是薄弱環節等;然後結合課程標準和中考說明要求,進行鍼對性的複習教學,最終實現終極目標——學生能夠建立起完整而準確的知識體系,能夠結合實際問題熟練的提取知識,應用知識,能夠尋找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能夠把知識轉化為自身的能力。子曰:“溫故而知新”,“新”意味著學生的認知水平要達到新的更高的層面,也意味著學生能力水平要隨之提高,這才是複習的最終目的。中考物理複習策略

  二、中考物理複習可大致分為三階段,即第一輪全面複習、第二輪專題複習和第三輪模擬題練習。

  1第一輪:全面複習第一輪全面複習,是“撒網捕魚”的階段,“網”要織得密,撒得大,不能有“漏網之魚”。複習的關鍵在於全面性,目的在於掌握基礎知識,並使知識得以初步系統化。為達到此目的,很多教師在課堂上,耗費大量的時間在細節知識點的整理上,生怕有所遺漏,但像新課一樣講時間上又不允許,所以很多時候是“網”撒的夠大 ,“魚”確沒打到多少,原因就是課堂效率很低。那麼如何提高複習課的效率呢?

  以《牛頓第一定律和慣性》為例,學生暴露出來的代表性問題:一是慣性概念不清,慣性是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這一定義中,“保持”一詞理解不清;二是對慣性大小的意義和決定因素理解不清,很多學生認為速度大,物體保持原速就運動遠,所以慣性大,於是認為慣性與速度有關。

  其實慣性大小反映的是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難易程度,這是通過加速度反映的,並不是通過距離大小反映的。速度改變的越快,即加速度越大,則慣性越小,又根據牛頓第一定律m=F/a , F一定時,加速度大,則說明物體質量小,所以慣性大小的決定因素只是物體的質量。學生的誤區在錯把“保持運動狀態不改變的本領”等同於“運動快慢的本領”。

  知道了對知識理解的薄弱環節,就可以對薄弱環節詳理解學習。例如:對《牛頓第一定律和慣性》這一節複習課,可從慣性大小和質量、速度關係是什麼這一問題引入。先介紹慣性的概念,慣性大小的意義,然後通過舉例說明慣性與質量、速度的關係。最後結合力與運動的關係,過渡到牛頓第一定律的複習。

  這種複習策略的優點是,知識點的聯絡非常清晰,有助於理清知識的脈絡,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學生既掌握了重點,也糾正了錯誤認知,再輔以相應的鞏固練習,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複習效率。

  如果說每一節是一個“點”,則章節就是由每一個點組成的“面”。在章節複習結束之後,可以由點到面的建立起章節的知識點體系,這樣就能進一步完善知識點的整體把握,並且為總複習結束後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在第一輪全面複習階段務必掌握好基礎知識。大腦中零散的知識點,要經過複習強化後得以充實完整,錯誤的理解要儘可能的糾正過來,形成知識體系的大致輪廓。

  2第二輪:專題複習

  第二輪複習——專題複習,好比是“攻堅戰”。根據我市中考考試說明的要求,應重點突破電學和力學,可分實驗專題和計算題專題。

  實驗專題複習,主要考點有: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器材及使用、實驗條件、研究方法、資料處理和誤差分析等。重點實驗都要從以上幾個方面進行全面複習。

  力學的重點實驗有: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測量物質的密度、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探究影響液體壓強的因素、驗證阿基米德原理實驗、利用浮力測量密度、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等。

  電學的重點實驗有:探究串***並***聯電流***電壓***規律、探究電流和電壓電阻關係、伏安法測電阻、伏安法測功率、探究影響電熱大小的因素,以及電磁學中奧斯特實驗、電動機和電磁感應實驗等。

  這些重點實驗是歷年中考的熱點,實驗題考查呈現開放性的趨勢,特別注重考查學生的發散思維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實驗專題複習時,要立足於基礎,針對考點全面複習,同時要注意貫穿著實驗過程中的細節的討論,發散思維,大膽對實驗設計進行質疑和改進,在這個過程中逐步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和動手的綜合能力。

  計算專題,重點是練習力學和電學的綜合性題目。這類問題,對知識點的聯絡要求較高,注重綜合能力的考察。複習時,要注意解題方法的指導。先分析題目的已知和未知,把所求的問題分解,把公式和規律做為橋樑,把每個小問題解決;前面簡單的小問題的解決,就為求解比較難的小問題打下基礎。計算題解題能力的提高,並非一日之功,必須在平時練習中加強訓練,提高分析能力和計算能力。

  3第三輪:模擬複習

  第三輪模擬題練習,這一階段是檢查學生整體複習情況,查漏補缺,提高應試能力,提高學生成績的關鍵階段。

  這段時間教師主要任務是從試卷中發現複習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評講,並就不同層次學生提出目標意識,即高階學生要有滿分意識,中端學生要力爭上游,低端學生要有信心。要注意增強自主學習能力,自我反思,總結解題方法和應試技巧;同時也要加強心理的調節,適應中考的考試狀態,能夠在臨考時發揮出正常水平,避免心情過於緊張而導致發揮失常。總結

  不會複習的學生,一定是不懂得反思的學生,而不懂反思的學生,一定不是會學習的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教育教學的重要目標,為此上好複習課有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