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藝的空靈與充實閱讀答案

  空靈和充實是藝術精神的兩元,中國文藝在空靈與充實兩方都曾盡力,達到極高的成就。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論文藝的空靈與充實》閱讀材料

  空靈和充實是藝術精神的兩元。

  先談空靈。藝術心靈的誕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剎那,即美學上所謂“靜照”。靜照的起點在於空諸一切,心無掛礙,和世務暫時絕緣。這時一點覺心,靜觀永珍,永珍如在鏡中,光明瑩潔,而各得其所,呈現著它們各自的充實的、內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謂“萬物靜觀皆自得”。這自得的、自由的各個生命在靜默裡吐露光輝。

  空明的覺心,容納著萬境。萬境浸入人的生命,染上了人的性靈。所以賙濟說:“初學詞求空,空則靈氣往來。”靈氣往來是物象呈現著靈魂生命的時候,是美感誕生的時候。

  所以美感的養成在於能空。對物象造成距離,使自己不沾不滯,物象得以孤立絕緣,自成境界:舞臺的簾幕,圖畫的框廓,雕像的石座,建築的臺階、欄干,詩的節奏、韻腳,從窗戶看山水、黑夜籠罩下的燈火街市、明月下的幽淡小景,都是在距離化、間隔化條件下誕生的美景。

  李方叔詞《虞美人》雲:“好風如扇雨如簾,時見岸花汀草漲痕添。”風風雨雨也是造成間隔化的好條件。一片煙水迷離的景象是詩境,是畫意。

  然而這還是依靠外界物質條件造成的“隔”。更重要的還是心靈內部方面的“空”。司空圖《詩品》裡形容藝術的心靈當如“空潭瀉春,古鏡照神”。

  精神的淡泊,是藝術空靈化的基本條件。歐陽修說得最好,蕭條淡泊,閒和嚴靜,是藝術人格的心襟氣象。這心襟,這氣象,能令人“事外有遠致”,藝術上的神韻油然而生。陶淵明所愛的“素心人”,指的是這境界。他的一首《飲酒》詩更能表出詩人這方面的精神狀態:“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自遠”是心靈內部的距離化。然而“心遠地自偏”的陶淵明才能悠然見南山,並且體會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可見藝術境界中的空並不是真正的空,乃是由此獲得“充實”,由“心遠”接近到“真意”。

  晉人王薈說得好:“酒正引入著勝地”,這勝地是什麼?不正是人生的廣大、深邃和充實?

  於是談“充實”。

  尼采說,藝術世界的構成由於兩種精神:一是“夢”,夢的境界是無數的形象***如雕刻***;一是“醉”,醉的境界是無比的豪情***如音樂***。這豪情使我們體驗到生命裡最深的矛盾、廣大的複雜的糾紛,“悲劇”是這壯闊而深邃的生活的具體表現。所以西洋文藝頂推重悲劇。

  悲劇是生命充實的藝術。西洋文藝愛氣象巨集大、內容豐滿的作品。荷馬、但丁、莎士比亞、塞萬提斯、歌德,直到近代的雨果、巴爾扎克、斯丹達爾、托爾斯泰等,莫不啟示一個悲壯而豐實的宇宙。

  歌德的生活經歷著人生各種境界,充實無比。杜甫的詩歌最為沉著深厚而有力,也是由於生活經驗的充實和情感的豐富。

  黃子久***元代大畫家***終日只在荒山亂石、叢木深筱中坐,意態忽忽,人不測其為何。又每往泖中通海處看急流轟浪,雖風雨驟至,水怪悲詫而不顧。他這樣沉酣於自然中的生活,所以他的畫能“沉鬱變化,與造化爭神奇”。六朝時宗炳曾論作畫雲:“萬趣融其神思”,不是畫家這豐富心靈的寫照嗎?

  葉燮在《原詩》裡說:“可言之理,人人能言之,又安在詩人之言之;可徵之事,人人能述之,又安在詩人之述之,必有不可言之理,不可述之事,遇之於默會意象之表,而理與事無不燦然於前者也。”

  這是藝術心靈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由能空、能捨,而後能深、能實,然後宇宙生命中一切理一切事無不把它的最深意義燦然呈露於前。

  總上所述,可見中國文藝在空靈與充實兩方都曾盡力,達到極高的成就。所以中國詩人尤愛把森然永珍對映在太空的背景上,境界豐實空靈,像一座燦爛的星天!***選自《美學散步》,有刪改***

  《論文藝的空靈與充實》閱讀題目

  1.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兩項是 ***  ***

  A.藝術心靈的誕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剎那,即“靜照”。靜照的起點在於空諸一切,心無掛礙,和世務暫時絕緣。這時靜觀永珍,永珍如在鏡中,呈現著它們各自的充實的、內在的、自由的生命。

  B.建築的臺階、欄干,詩的節奏、韻腳,從窗戶看黑夜籠罩下的燈火街市、明月下的幽淡小景,都是在距離化、間隔化條件下誕生的美景。這些美景都是藝術空靈化的表現。

  C.尼采認為,藝術世界的構成由於兩種精神:一是“夢”,夢的境界是無數的形象;一是“醉”,醉的境界是無比的豪情。因為夢,我們體驗到生命裡最深的矛盾、廣大的複雜的糾紛。

  D.悲劇是生命充實的藝術。荷馬、但丁、莎士比亞、塞萬提斯、歌德,直到近代的雨果、巴爾扎克、斯丹達爾、托爾斯泰等,他們的傳世作品都是悲劇的。

  E.黃子久終日只在荒山亂石、叢木深筱中坐,意態忽忽,又每往泖中通海處看急流轟浪。他這樣沉酣於自然中的生活,所以他的畫境達到了“實”。

  2.下列有關“藝術的空靈與充實”的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

  A.李方叔詞《虞美人》雲:“好風如扇雨如簾,時見岸花汀草漲痕添。”這裡,達到藝術空靈依靠的是外界物質條件造成的“隔”。

  B.“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裡,達到藝術空靈的關鍵是精神的淡泊。

  C.陶淵明的《飲酒》詩說明,藝術境界中的空並不是真正的空,乃是由此獲得“充實”,由“心遠”接近到“真意”。

  D.司空圖《詩品》中的“空潭瀉春,古鏡照神”與六朝宗炳論畫詩句“萬趣融其神思”,二者都是對藝術空靈所作的精闢而形象的解釋。

  3.請簡述藝術空靈化的條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藝術心靈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是怎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論文藝的空靈與充實》閱讀答案

  1.CD

  2.D

  3.***1***外界物質條件方面:對物象造成距離,使自己不沾不滯,物象得以孤立絕緣,自成境界。

  ***2***心靈內部方面:做到精神的淡泊。

  4.首先是藝術心靈能空、能捨,然後是藝術心靈能深、能實,最後是通過藝術心靈的觀照,宇宙生命中一切理、一切事都把它的最深意義燦然地呈露於讀者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