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氣鬱結按摩哪些穴位

  肝氣鬱結是中醫上的症狀,如果肝火長期堆積在人體中,危害非常大。下面小編整理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按什麼穴位舒理肝氣鬱結

  1、按太沖穴疏理肝氣鬱結

  太沖穴是肝經的原穴,也是肝經上最重要的穴位,是治療各類肝病的原穴,也是肝經上治療各類肝病的特效穴位。它能夠降血壓、平肝清熱、清利頭目,和中藥菊花的功效非常相似,而且對女性的月經不調也很有效。所以刺激它可以疏肝解鬱,還可以使偏旺的肝火下降。

  太沖穴很好找,在足背上第一、二腳趾縫向上找,大約有兩指寬的地方,在兩個骨頭之間,按下去有很強的酸脹或脹疼感。刺激太沖穴的最佳時間是春季,因為,在五行中,肝屬木,而術與春季對應,春季是萬物生髮的季節,肝木之氣上升,這個時候多揉兩側太沖,瀉肝火,可以有效地預防腩血管疾病的意外發生。當然,在夏、秋、冬三季按揉太沖穴也有不錯的效果。

  具體操作方法:晚上9-11點是肝經經氣執行最旺的時持一段時間,肝氣鬱結的症狀就會慢慢消失。

  2、按陽陵泉穴疏理肝氣鬱結

  我們人體有一副看不見、吃不到,卻能摸得著的“逍遙丸”,這“逍遙丸”就是人體膽經裡的一個重要穴位———陽陵泉穴。經常按揉它,對肝氣鬱結的症狀,比如:鬱悶、易怒、脅下脹或痛,以及因情緒引起的各種疼痛、厭食、噯氣等,有很好的緩解作用,因此說它是人體自帶的“逍遙丸”。《內經》中說:“肝者,之官,謀慮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肝經在裡,負責謀慮;膽經在表,負責決斷。肝膽相照,互為表裡,肝經的氣需要通過膽經來發散。肝氣一旦抑鬱,膽經的循行路線就會出現不適。而膽經疏通了,肝氣也會得到發散。

  陽陵泉穴位於膝蓋斜下方,具體來說,就是在膝蓋下面的外側有一個突出的小骨頭,而陽陵泉穴就在這個骨頭下方的邊上,用食指按住它,像撥動琴絃一樣,此處有一根筋,反覆撥動幾次,小腿就會有麻麻的感覺。撥動雙側陽陵泉穴,每天早、中、晚各一次,每次2~3分鐘。經常堅持撥動,膽經就會通暢,膽經一通,所有的鬱結就不藥而癒了。

  3、肝氣鬱結的症狀表現

  女子月經正常與否與肝的疏洩功能正常與否密切相關,肝氣不疏可導致經期過短、月經量少、經間期出血、經行眩暈、經行不寐。

  肝氣鬱結引起的壓抑、憂慮往往導致女性頭痛、煩躁、情緒波動易怒、胸脅脹痛、腹部脹滿、內分泌紊亂。

  肝鬱導致失眠,無法保證睡眠質量,使女子氣血失榮、面板粗糙,臉色暗沉。其中肝鬱化火型失眠多因惱怒傷肝,肝失條達,肝氣鬱久而化火上擾心神引起;肝鬱血虛型則表現為難以入睡,即使入睡也多夢易驚。

  肝氣鬱結則氣機不利,還會讓人不思飲食,因為代謝緩慢,四肢乏力、懶惰少動,從而造成肥胖、便祕等問題。

  肝經循行在兩脅,肝經脈執行不暢還可能導致乳腺增生、乳腺結節甚至乳腺癌的發生。

  中醫推拿治肝氣鬱結

  舒氣會

  方法:兩掌重疊,置於兩乳間的膻中穴,***此穴為人體宗氣聚會的地方***,上下擦動30次。

  作用:舒理氣機,刺激胸腺,增強免疫機制。

  寬胸法

  方法:坐位,右手虛掌置於右乳上方,適當用力拍擊並漸漸橫向另一側移動,來回10次。以兩手掌交叉緊貼乳上,橫向用力擦動20次。兩手掌虎口卡置於兩腋下,由上沿腰側向下至髂骨,來回推擦,以熱為度。

  作用:寬胸理氣,通暢全身氣機。

  疏肋間

  方法:坐位,兩手掌橫置於兩腋下,手指張開,指間距與肋骨的間隙等寬,先用右掌向左分推至胸骨,再用左掌向右分推至胸骨,由上而下,交替分推至臍水平線,重複10次。注意手指應緊貼肋間,用力宜均勻,以胸肋有溫熱感為宜。

  作用:理氣疏肝。

  運雙目

  方法:端正凝視,頭正腰直,兩眼球先順時針方向緩緩旋轉10次,然後瞪眼前視片刻,再逆時針方向如法操作。

  作用:長久練習,可使雙目顧盼靈活,神采奕奕。

  嘆息法

  方法:全身放鬆,先深呼吸後,再儘量呼氣,在呼氣時發出“噓”音,並盡力瞪目,重複10次。

  作用:可調和臟腑,疏肝理氣。

  中藥方劑治療肝鬱

  柴胡疏肝糖漿

  主要原料:柴胡、白芍、香附子、枳殼、生麥芽各30克,甘草、川芎各10克,白糖250克。

  製作方法:將柴胡、白芍、香附子、枳殼、生麥芽、甘草、川芎加水2000克,煮汁去渣,取汁1500克,加白糖製成糖漿。

  效用說明:適宜於慢性肝炎、肝鬱氣滯之肋痛低熱等症。

  玫瑰花湯

  配方:玫瑰花初開者30朵,冰糖適量。

  製法:玫瑰花去心蒂,洗淨,放入砂鍋中,加清水濃煮,調以冰糖進食。

  效用:本品有理氣解鬱,和血散瘀功效。適用於肝鬱吐血,月經不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