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吃薑

  姜是我們很常見的一種調味品,姜也能夠做成菜來吃,如何健康吃薑呢?姜有哪幾種吃法?這個問題由小編來為您解答!

  怎樣吃薑最健康

  我國傳統中醫以為,生薑性溫而味辛,能健脾胃、散風寒,有“姜能疆御百邪,故謂之姜”之說。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季,人體輕易內生乾燥之氣。生薑不僅能夠刺激人體發汗,而且具有暖胃、祛痰、驅風、散寒、解毒等功效。

  生薑皮是良藥,去皮與否有講究

  中醫認為,生薑味辛、性溫,具有發汗解表、止嘔解毒的功效;而生薑皮味辛、性涼,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因此有“留姜皮則涼,去姜皮則熱”的說法。

  用生薑治療疾病時,是否去掉生薑皮則要看具體情況。比如說風寒感冒以及脾胃虛寒引起的嘔吐、胃痛等,喝生薑紅糖水可以緩解,此時的生薑最好去掉皮,因為生薑皮有礙於生薑充分發揮其辛溫解表的作用。相反,如果是治療一些熱性疾病或水腫,如便祕、口臭等,最好單獨用生薑皮,而不要用整個生薑。

  在烹飪中使用生薑則建議最好留皮以免上火。通常情況下,加入菜餚中時生薑皮最好不要去掉,這樣可以保持生薑藥性的平衡,充分發揮生薑的整體功效。只在一些特殊的時候,才建議將生薑皮去掉,如脾胃虛寒者,或在食用苦瓜、螃蟹、綠豆芽等寒涼性菜餚時,應去掉姜皮。

  生薑辛溫主發散,最佳早晨中午吃

  “晚上吃生薑,猶如吃砒霜”的說法流傳廣泛,那麼真相如何呢?

  一天之中有陰陽之分,從午夜開始,自然界的陽氣逐漸上升,至中午陽氣最旺;午後陽氣逐漸衰弱,直至午夜陽氣最弱而陰氣最甚;午夜過後,陽氣逐漸恢復。中醫認為天人相應,白天陽氣旺盛的時候應該多活動,溫補性質的藥物吃下去就可以幫助陽氣生髮,可以攝人適當的陽性***溫性***食物,例如生薑等;晚上陰氣逐漸旺盛時,陽氣就要收斂起來,不能再像白天那樣亢奮,這時如果攝人過多的溫熱食物或補品,會影響睡眠、影響身體合成代謝,不利於勞累後機體的自我修復,對身體有害。因此通常情況下,白天吃薑有益,晚上則不宜吃薑。

  中醫理論認為,人的體質有寒熱之別。熱盛的人,經常感到身體有各種熱的表現,這類人無論白天、晚上都不宜吃薑,而應該多吃寒涼的食物;寒氣大的人,經常感到全身有各種冷或怕冷的表現,晚上如果能有薑湯驅寒,則身暖眠安,平時也適宜多吃溫熱的食物。

  因此,所謂“晚上吃薑等於吃砒霜”的提法並不完全準確。食物、藥物的使用都有相應的適應證,用得恰當就是良藥,用之不當則猶如砒霜。

  吃薑的好處

  1、防治腳臭

  將腳浸於熱姜水中,浸泡時加點鹽和醋,浸泡15分鐘左右;抹乾,擦點爽身粉,臭味便可消除。

  2、防暑、降溫、提神

  在炎熱的氣溫下吃一些生薑能起到興奮、排汗、降溫,提神的作用。對於有一般暑熱表現,如頭昏、心悸、胸悶、噁心等情況的病人,適當喝點薑湯是大有裨益的。我國傳統的防暑中成藥——人丹就含有生薑成分,其作用就是健胃、提神、醒腦。

  3、治口腔潰瘍

  口腔潰瘍患者用熱姜水代茶漱口,每日2至3次;一般6至9次潰瘍面即可收斂。

  4、生薑能去面部暗瘡

  用溫熱姜水洗臉,每天早、晚各1次,持續約60天左右,暗瘡就會減輕或消失。此法對雀斑及乾燥性面板等亦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5、殺菌解毒,消腫止痛

  科學研究發現,生薑能起到某些抗菌素的作用,尤其是對沙門氏菌效果更好。在炎熱的氣溫下,食品容易受到細菌的汙染,而且生長繁殖快,容易引起急性胃腸炎,適量吃些生薑可起到防治作用。

  哪些人不能吃薑

  1、手腳心發熱的人:這類人屬於陰虛體質,是體內津液不足所導致。但是生薑是屬於溫補的食物,如果食用的話就會導致津液損耗,陰虛更加嚴重,還會伴隨口乾、眼乾、心煩易怒、失眠等症狀。

  2、眩暈耳鳴的人:有此症狀的人多是由於肝火過旺導致的一些併發症所致,這類人本來就陽熱亢盛,如果再吃過多的姜,相當於“火上澆油”。

  3、肝炎病人:一般情況下,肝炎病人都是忌吃薑的,因為常吃薑會加重其症狀,生薑引起的燥熱對炎症的消除不利。

  4、口臭的人:中醫認為口臭是由胃熱所致,生薑性溫,胃熱的人吃會加重原有的胃熱,甚至引起牙痛、頭痛、痔瘡出血等症狀。

  5、便祕人群:便祕是屬於一種腸熱的症狀,如果在食用生薑的話,就會加重病情。

  6、咳痰較黃的人:痰黃的人是因為肺熱肺燥,生薑性溫,食用姜易加重症狀。

  7、脫髮的人:中醫認為,頭髮與腎有密切關係,老年人腎精不足,腎陰虧虛,頭髮得不到充足的滋養,就會脫髮,生薑性·溫,脫髮的人食用,腎陰虛更甚,會加重脫髮的程度。

  還有陰虛火旺、目赤內熱者,或患有癰腫瘡癤、肺炎、肺膿腫、肺結核、胃潰瘍、膽囊炎、腎盂腎炎、糖尿病、痔瘡者,都不宜長期食用生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