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年如何吃得健康

  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節日,也稱過年,每逢過年都有很多美味的食物,但是,我們怎樣才吃得健康呢?下面小編跟你說說過年是如何養生的。

  春節養生一:識飲酒,可以少傷身

  春節親朋聚會免不了喝酒,推杯交盞之間一不小心就“喝大了”。喝什麼酒、怎樣喝才能降低酒精對肝的傷害?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治醫生尤華智介紹,酒精濃度主要以乙醇的濃度來計算,不同酒的不同成分也起一定作用。而不同的酒乙醇濃度大致為:啤酒3-5%,黃酒12-15%,葡萄酒10-25%,烈性酒40-60%。而這些酒精下肚後,80%會被迅速吸收,其中的90%會通過肝臟代謝。酒對人體影響最大的是酒精,酒精含量越高,喝得越多,對肝臟代謝能力要求越高。因此,喝酒忌“太多”、“太猛”,頻頻乾杯更是要不得,當大量的酒進入消化道,加速了胃腸道對酒精的吸收,讓血液中的酒精濃度在短時間內急速上升很快就達到峰值,加重肝臟的負擔。

  尤華智建議,喝酒前最好墊墊肚子,半飽的狀態可以減緩胃對酒精的吸收速度,從而降低肝臟代謝的負擔。另外,還可以在喝酒前先喝些牛奶,吃些肉,給胃“刷”上一層保護層,減慢酒精的吸收。還可以吃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如粗糧、奶類、蛋黃、菇類等,酒精在肝臟中的代謝需要它們的幫助。如果慢慢喝,給酒精揮發留出足夠的時間,那麼,肝的損傷會減少,也不容易喝醉。


 

  不建議酒和碳酸飲料一起喝,但是喝些果汁確是有益的。水果和果汁中除了含有維生素外,其中的果糖可以使乙醇氧化,對加速其他代謝和揮發有一定的幫助。

  啤酒:一杯起,兩杯止

  啤酒的酒精含量最低,可以說是酒類裡面最不容易醉人的。啤酒以發芽大麥為主要釀造原料的一類飲料,營養價值較高,含有碳水化合物、多種氨基酸、維生素、鈣、鐵、磷等物質有“液體面包”之稱。但啤酒利尿,而且容易讓胃部發脹,因此不宜多喝。

  患有胃炎、消化性潰瘍、肝病、膽結石、痛風、高血壓、糖尿病的人群要慎飲啤酒。這是由於啤酒的成分所決定的。啤酒中所含有的草酸會使人體中的尿酸量增加,尿酸高的患者不宜飲用。飲用啤酒還會導致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升高,胃病患者的胃黏膜損害等。

  黃酒:不超過100ML

  黃酒屬於低度釀造酒,其含有豐富的營養,如糖分、有機酸、豐富氨基酸和部分維生素,適當飲用可以促進消化酶分泌,但一天不能超過100ML。

  紅酒:不超過100ML

  紅酒是酒中較為健康的一種,除了酒精含量低之外,紅酒還含有多種氨基酸、維生素C,多種有機酸、礦物質以及一些“酚類物質”,少量飲用紅酒可以降低血壓,對人體心血管具有保護作用。

  尤華智強調,紅酒雖好,也不能過度飲用,每天不宜超過100ML。另外,喝酒對女性和男性的影響並不相同,在同樣適量的情況下,酒精對男性的影響稍低,所以,女性千萬別認為紅酒酒精濃度不高且能美容就可以多喝。

  過年飲酒需注意

  專家:酒多傷身誤事

  “當眾嘔吐”、“頭痛難當”、“腹痛腹瀉”、“不省人事”……記者隨機採訪幾名年終應酬頗多的市民,他們列舉了喝酒過量後的感受。

  酗酒對人體有諸多影響,首先是對軀體的影響。飲酒後,血中的乙醇由肝臟來解毒,超過解毒極限就會引起中毒。長期飲酒過量易引起腸胃功能紊亂、腸胃出血以及由此引起的營養不良、酒精性肝病、神經系統損傷、心肌炎和心房顫動等。

  許多人以為啤酒酒精度數低,其實過量喝啤酒同樣有危害,而且增加痛風發病率。胡醫生提醒說,酒能和很多藥物相互作用,影響治療。例如酒精能增加中樞抑制藥的作用,在服用抗生素***如頭孢菌素和甲硝唑***後少量飲酒會出現醉酒狀態,甚至休克死亡。

  “飲酒對高血壓患者的影響尤其明顯。”飲酒對高血壓的影響分為急性效應和慢性效應。

  急性效應指酒後數小時內的影響,酒後人體血管會擴張,精神放鬆,可起到暫時降低血壓的作用。有些人說自己酒後血壓還降了,就是這個原因。

  但是,有些人在酒後,由於交感神經興奮,會出現心跳加快,使心臟負擔加重。尤其是有隱性心衰的患者,容易引起顯性心衰。慢性效應在飲酒數日後發生,會引起血壓上升,飲酒越多血壓越高。

  飲酒之所以使血壓升高,一般認為是酒宴上進食量較大,攝取的鹽較多,飲酒促進機體多種增高血壓的內分泌激素分泌增加而造成的,如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兒茶酚胺增多。

  所以,人們通常見到嗜酒者面色紅潤,其實是腎上腺皮質激素增加的緣故。

  胡主任表示,如果每日飲白酒超過半斤的話,患高血壓病的可能性較不飲酒者增加40%-50%,雖然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紅葡萄酒對血壓影響較小,但是一天的酒量也必須控制在三兩以內。

  白酒:不超過50ML

  白酒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小小的一杯白酒,其含熱量卻不低,2兩50度左右的白酒幾乎就相當於一碗米飯了。另外,其酒精含量較高,喝多了最容易加重肝臟的負擔。

  注意:特殊人群需要禁酒,比如患有肝炎或其他肝病的人、患有痛風的人都應當絕對禁酒,即使酒精含量很低的啤酒也不能喝,以免加重病情。泌尿系統有結石的人,也不能飲酒。另外,患有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也要儘量少飲酒。

  春節養生二:年夜飯,點菜謹記“有度”

  春節的降臨,意味著一年最大的美食盛宴拉開帷幕。除夕之夜,全家人圍聚在一起吃年夜飯被視為一年中最重要最隆重的一頓飯。不過,要讓歡聚一堂的人都吃得滿意、吃得健康,可是有一定的講究的。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營養科主任閆鳳表示,傳統的春節聚餐往往豐盛有餘,營養搭配不均衡,大魚大肉的搭配油脂多、蛋白質多,搞不好容易導致腹脹、腹瀉,年夜飯就有可能變成“年夜煩”。因此,團年飯最好品種多樣、比例適宜、結構均衡,才有益於健康。

  健康提點1:

  不要點油量大的素菜

  點菜講究葷素搭配,一般是1/3素菜,1/3葷菜,1/3半葷半素菜,但素菜並不意味著就是健康。人們去飯店吃飯很多時候都愛點“重口味”菜,其中也包括素菜。重口味不外乎重油、重鹽或者重糖,比如說一份“生炒水東芥菜”,用油量可能就達到30克,而且有的還是用“豬油渣”來炒,味道是香,可這樣過油後的素菜,油脂並不比肉少。因此,素菜最好是清淡的做法,例如白灼、鹽水等較為健康。

  健康提點2:

  主食不可少

  年夜飯菜餚豐富,不少人吃菜都吃飽了。但尤華智認為,從中國居民膳食寶塔來看,最底層也就是佔進食數量最多的是主食,也就是米麵、薯類,一個成年人一餐至少要吃2兩主食。所以,年夜飯的時候,別隻吃肉、吃菜而忘記吃主食。提倡“食物多樣、穀類為主,粗細搭配”的平衡膳食原則,在享受美食的同時,吸收充足而合理的營養。

  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餐館酒樓推出了各種花色主食,如炒粉、點心、炒飯、煲仔飯等,這種含油量過多的主食並不利於健康。最好的主食應該是粗糧,選擇蒸煮等方式,如蒸窩頭、粗糧包子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健康提點3:

  不點“人頭菜”

  菜餚豐富在團年飯的特色,包括了肉類、海鮮、蔬菜、菌菇類、豆製品等等,選擇如此之多,大部分人點菜的基準是“人頭菜”,10個人就是10個菜。儘管每個人的攝入標準不一,但“人頭菜”從營養的搭配角度來看往往會造成浪費,或者導致個人攝入過多。

  一般來說,菜餚分量較大的可以適當減少一個菜,老人、孩子、女性較多的也可以減少一個菜。如果一定要講究“碟數”,可適當多點一些小菜。

  年夜飯,老人和兒童最容易“被寵愛”而破例吃太多。在過節期間,家人對兒童和老人都特別照顧,在餐桌上頻頻給他們夾菜,結果就會讓他們吃得過飽。而老年人和兒童,身體素質不像年輕人那麼強,吃撐了往往會導致腹脹、腹痛。

  健康提點4:

  多點魚類、白肉

  燒鵝、白切雞、燒肉、清蒸魚……這幾道是廣東人年夜飯餐桌上的經典菜式。有時候為顯隆重,更是所有這些“經典”都是一個不落。閆鳳認為,營養學研究證明,吃畜肉不如吃禽肉,吃禽肉不如吃魚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四條腿不如兩條腿的,兩條腿不如沒有腿的”。所謂“四條腿”的,主要是指豬、牛、羊肉,也被稱作紅肉。這些肉類中蛋白質含量較高,但其脂肪以飽和脂肪酸為主,容易使膽固醇在冠狀動脈血管壁上沉積,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因此紅肉一天攝入量最好不超過80克。

  而“兩條腿”的,主要是指雞、鴨、鵝、鴿子等禽肉,其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大,又易於消化和吸收,被稱作白肉,相比較起紅肉要更健康一些。而“沒有腿”的主要是指魚類和其他水產品。魚肉是蛋白質的重要來源,魚類的蛋白質含量約15%~24%,100克魚肉能保證人體每天所需的蛋白質的一半,而且這些蛋白質吸收率很高。所以,年夜飯還是多點魚類、白肉為宜。

  健康提點5:

  多植物蛋白,少動物蛋白

  團年菜往往離不開大魚大肉的模式,從頭盤的燒肉或者拼盤,到第二道的燒鵝,接下來的雞、鴨、魚……蛋白質攝入不少,實際上,過多的蛋白質會增加中胃腸、肝臟和腎臟的負擔。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治醫師尤華智表示,人每天攝入的蛋白質是有限制的,一個健康人每天需要70克的蛋白質,如果一次宴席中,雞鴨魚肉都吃,也就超標了。

  蛋白質的來源分為動物性與植物性,肉類的蛋白質就是動物性蛋白質,但很多肉類只要一炸一煎就氧化掉了,蛋白質也就隨之變性,成了劣質的蛋白質。因此,在同樣的框架下,減少點肉菜,適當增加豆類食品,可以讓植物蛋白適當取代動物蛋白的攝入。“豆類食品富含優質植物蛋白質,不含膽固醇,有利於減少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量。”

  春節養生三:零食,會吃有益、亂吃有害

  春節聚會,孩子們高興,大人也有空閒,五花八門的零食就成為最受歡迎的物品。瓜子、花生、開心果、巧克力、曲奇……不知不覺就吃多了。那麼,零食應該怎麼吃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營養科主任閆鳳認為,零食必須有選擇地吃,有的零食適當攝入有益於健康,而有的則僅僅是滿足口腹之慾,多吃無益。

  巧克力:高脂肪、高糖分

  巧克力是吸引人的甜食之一,但巧克力屬於高脂肪、高糖分、高熱能的食品,蛋白質含量低。因此,要嚴格控制攝入量,每天50克左右就足矣。需要警惕一些劣質巧克力用“代可可脂”摻入其中,其含有的反式脂肪酸對心血管極為有害,害處甚至超過飽和脂肪酸。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患者不宜多吃。

  油炸食品:容易引起上火

  薯片、油角等油炸食品是孩子們的最愛,因為它們吃下去最“香口”,突出的是味覺而不是營養。油炸食物經過高溫煎炸,不僅帶走了其中大部分的維生素,油炸過程中還產生丙烯醯胺等有害成分。

  曲奇:小心反式脂肪酸

  曲奇是以麵粉、糖、油為主料,可想而知,熱量怎麼會不高?閆鳳介紹,每100克曲奇餅乾的熱量高達500多千卡。另外,曲奇往往還含有反式脂肪酸,對人體有害,應儘量少吃。

  果脯蜜餞:糖分高、新增劑多

  果脯和蜜餞含糖量可能高達60%以上,而且由於加工過程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熬製,本來水果中所含有的維生素所剩無幾了。果脯和蜜餞屬於高糖分、高熱量、低維生素的食品。不僅如此,果脯和蜜餞可能還混入了其他新增劑,如為了讓色、香更濃些,會新增香精和合成色素,吃多了會對肝臟造成損害。而部分蜜餞更加入了不少鹽,高鹽分會加重腎臟負擔,讓本來營養價值就不高的食物成為健康的隱患。

  堅果:有益但要控制量

  堅果可以說是在眾多零食中營養含量比較豐富的。除了豐富的蛋白質、多不飽和脂肪酸,還含有維生素E、多種B族維生素以及鐵、鋅、鈣、鎂等各種礦物質。

  需要注意的是,營養價值再高,堅果的攝入也是需要控制的。堅果的油脂含量高,從40%到80%不等,而且堅果好吃,一不小心就容易過量了。此外,經烘焙、加鹽或加上一層糖醬的果仁,破壞了果仁原有的營養,建議食用原味堅果。選購堅果時要留意是否有黴變,黴變的堅果對人體非常有害。

  同時,油炸食品含有大量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對人體有害。小孩、容易上火人士、咽喉炎患者,均不宜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