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腹帶的正確使用方法_怎樣正確使用收腹帶

  使用收腹帶能幫助子宮收縮,幫助媽媽恢復體形,那麼要學會正確的使用收腹帶,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收腹帶的正確使用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收腹帶的正確使用方法***一***

  1:媽咪平躺於床上,將束腹帶開啟並放於身下,接著從兩端拉起。

  2:將魔鬼毯固定於黏貼度。最後確認鬆緊度即可。

  3.束腹帶過鬆,可能就會失去它的功能,太緊則會使媽咪感覺不舒服,至於該如何調整,主要取決於媽咪主觀感受。一般來說,束好後,差不多一個手掌可以放進去的鬆緊度剛剛好,媽咪可以此為基準為調整。

  4.使用束腹帶的目的,是希望剖腹產之傷口順利癒合,因此使用時必須將整個傷口完全覆蓋住,此包覆範圍差不多為肚臍以下至恥骨聯合的上方。

  5.部分民眾會將束腹帶束在腰間贅肉較多的地方,結果傷口反倒沒有受到保護。

  6.束腹帶尺寸不合,加上綁著束腹帶睡覺,以致睡覺時束腰帶順著動作滑動。

  7.每位媽咪肚臍至恥骨這段距離不同,有些媽咪誤用過大尺寸的束腰帶,還會發生束腹帶卡在肋骨位置,或者束腰帶出現好幾層皺摺,而皺摺處又頂到傷口的情形,這些可能都會影響傷口的癒合。

  收腹帶的正確使用方法***二***

  1.收腹帶應在每天飯後半小時,排尿之後戴上,就寢前取下。同時,收腹帶的使用,也要因人而異。正常分娩的產後,應加強鍛鍊,經常做抬腿、仰臥起坐運動及一些產後操,而不宜長期依賴收腹帶。剖腹產的產後,在腹部拆線後,也不宜長期用收腹帶。身體過瘦或內臟器官有下垂症狀者,待臟器舉託復位後應取下收腹帶。

  2.收腹帶種類很多,有鬆緊帶式、內褲式、腰帶式,但基本原理都是一樣的,都是由高彈橡筋製成,通過將腹部贅肉壓迫在小的範圍內,以保持身體的曲線。腰帶式收腹帶的主要功能就是收腹,而內褲式的還有提臀的作用。

  剖腹產後使用收腹帶注意事項

  1.不宜平臥:手術後麻醉藥作用消失,產婦傷口感到疼痛,而平臥位對子宮收縮疼痛最敏感,故應採取側臥位,使身體和床成20-30度角,將被子或毛毯墊在背後,以減輕身體移動時對切口的震動和牽拉痛。

  2.不宜過飽:剖腹手術後多食,會導致腹脹,腹壓增高,不得於康復。所以,術後6小時內應禁食,以後逐步增加食量。感冒咳嗽可影響傷口癒合並,劇咳甚至可造成切口撕裂。已患感冒的產婦應及時服用藥物治療。

  3.不宜過緊:產婦束腰太緊,還會造成腹壓增高。所以在使用的時候,一定要特別注意。

  4.自然產vs剖腹產大不同:束腹帶適用於接受手術的產婦,藉以達到固定傷口、減緩疼痛的效果。站在婦產科醫師的角度,自然生產者傷口位於會陰部,沒有上述困擾,當然沒有必要刻意使用束腹帶。雖說如此,自然產者使用束腹帶的比例依舊非常高。懷孕生產的過程,難免會使骨盆及骨盆肌肉群、韌帶受到壓迫、拉扯,在骨盆差節、筋膜、韌帶回復彈性張力前,產婦容易有下墜感。這時產婦使用束腹帶,雖可讓讓下墜感不那麼明顯,活動上比較方便,但小腹並不會因此而消失。

  5.至於標榜遵從古法,可防止內臟移位、恢復骨盆腔大小的纏繞式束腹帶,由於懷孕、生產對骨盆的傷害在所難免,產後的生理狀況畢竟無法和未生育之前相比,束腹帶的作用本就為固定傷口,能否藉由束腹帶回復產前的樣子有待商權。

  6.特殊情況:剖腹產的媽咪從刀房出來後,大多處於平躺的休息狀態中,如果產婦沒有特殊活動需要,醫護人員不會請媽咪此時一定要使用束腹帶。不過當媽咪要開始翻身,或第二天要下床活動,尤其是在第一次下床之前,為免活動牽扯到傷口,醫護人員一定會協助媽咪使用束腹帶。

  束縛帶的正確使用方式

  產後媽媽由於身體虛弱,體內各韌帶彈性未能立即恢復,容易導致內臟下垂、肌肉鬆弛。對於產後媽媽而言,佩戴適合自己的束縛帶能夠補充肌力不足、腹部鬆弛,產後及時使用還能起到止血、促進傷口癒合的功效。

  正確的使用方法是:束腹帶在每天飯後半小時,排尿之後戴上,就寢前取下。同時,束腹帶的使用,也要因人而異。正常分娩的產後,應加強鍛鍊,經常做抬腿、仰臥起坐運動及一些產後操,而不宜長期依賴束腹帶。剖腹產的產後,在腹部拆線後,也不宜長期用束腹帶。身體過瘦或內臟器官有下垂症狀者,待臟器舉託復位後應取下束腹帶。

  用束腹帶幫助收腹,關鍵是佩戴的時間,低強度加上長時間,最好晚間睡覺的時候也用,才能收到最理想的效果哦。

  產後塑身同時也可以穿一雙前高後低的形體訓練鞋,形體訓練鞋由於鞋底是前高後低的,同樣是把人體重心強制後移 至腳跟,體態立刻變得挺拔。這樣,新媽媽在日常生活中的站立、行走全都具有了形體訓練的意義,把美體訓練變成了生活的一部分。產後恢復效果會更加好。

  不過,使用束腹帶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要束的過緊,束的位置也不要過高,因為過緊和位置過高都會影響呼吸,對新媽媽產後恢復反而是不利的。

  紗布束腹帶正確使用方法,如圖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