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圖書館新館讀者服務工作創新的幾點建議

  [論文關鍵詞] 讀者服務 創新 以人為本 館員素質

  [論文摘要] “以人為本,共建和諧”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新圖書館的建立,服務應圍繞“以人為本”建立“人文”服務理念和建立“人文”環境,開展多種讀者服務模式,為各階層的讀者服務。本文闡述了建立“人文”服務理念,培養提高圖書館員的個人素質,對圖書館創新服務提出建議。 
  
  圖書館,是蒐集、整理、收藏圖書資料供人閱覽、參考的機構。它注重對人的管理,注重寬鬆和諧的氣氛,注重靈活的領導方式。就是把“人”作為管理活動的核心和現代圖書館最重要的資源。就圖書館管理而言,以人為本包括有“以讀者為本”和“以館員為本”兩個同等重要的方面。因此,新圖書館落成開館不僅要有新的館舍、現代化的裝置,更要有一流的管理措施,來為人們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服務,下面就創新服務工作談幾點建議。
  
  一、建立“人文”服務理念
  “以人為本,共建和諧”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其內涵和核心內容是依靠人、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以激發人的熱情,挖掘人的潛力,滿足人的合理要求,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把這一理念貫徹到圖書館建設中,特別是應用到新建圖書館的管理中,將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圖書館應該是社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存在是公民享有最基本的文化資訊權利與教育權利的重要條件,它的服務物件是人民大眾,因此就給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新館的管理理念和服務理念應向“人性”迴歸
  在管理層面上,要樹立“館員為本”的理念,實行人性化管理,充分調動全體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其全心全意地做好服務工作;在服務層面上,要樹立“讀者為本”的理念,提供一 種以讀者為中心的全方位、深層次的主體服務和人性化的閱覽環境,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的需求。圖書館是讀者學習、研究的重要場所,其外部環境要與大自然和諧統一,要高雅時尚,有吸引力和親和力,內部環境要與人文協調統一,設施裝潢要做到的綠色環保,書架擺放要有特色,桌椅佈置需切合實際,讓讀者即能在書海中自由徜徉,又能找到安靜的港灣汲取營養,整體佈局要體現人文關懷。
  2.建立良好的人文環境
  首先,館領導要變剛性領導為柔性領導。要以自己的品格和領導藝術以及自身內在的素質與外在素質的提高來感召下屬,以寬容別人的胸懷激勵下屬;其次,要營造信任人、理解人的氛圍,在全館形成上下級之間、同事之間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援、團結協作的和諧寬鬆氛圍,使大家在輕鬆、和睦、愉快的環境中發揮各自的才能;第三,要營造團隊精神。現代社會強化了人與人之間的互相依賴與合作,很多工作需要團隊的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在圖書館的組織系統內要有一種積極向上的團隊合作精神。
  二、“以人為本”開展創新服務
  1.做好基礎服務工作
  滿足讀者的需求,提供優質的服務是圖書館的根本宗旨。在圖書館工作中,服務是中心工作,也是圖書館的基本職能和賴以生存的基礎。“讀者至上,服務第一”是圖書館服務讀者的最高準則。這就要求全體員工樹立“一切為了讀者,為了讀者的一切,滿足讀者對圖書館的一切需要”的觀念,變“以我為主、坐等上門”為“以讀者為中心、服務到家”;變“重藏輕用”為“服務第一”;變“靜態僵化”為“搞活創新”的服務理念。隨著全社會現代化技術的不斷提高,圖書館的服務形式也向這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一是傳統意義上的服務必須繼續完善,進一步做細做好;二是充分利用館內文獻資源做好資訊服務;三是深入機關、科研單位和高校等部門開展圖書館延伸服務;四是加強資訊技能培訓服務,根據不同層次的讀者開展各項專業知識和資訊技能的培訓,使讀者能夠熟練掌握和了解圖書館所提供的各項服務。
  2.擴大面向弱勢群體的服務
  任何一個國家,無論其經濟發展程度如何,都存在著弱勢群體。作為公共圖書館,為廣大讀者特別是為弱勢群體讀者提供服務,是其義不容辭的責任。弱勢群體是指一些擁有很少量或基本沒有三種資源的產業工人階層、農業勞動者階層和城鄉無業、失業、半失業者階層。就目前我國弱勢群體情況來看,主要包括下崗失業人員、靠打零活擺地攤養家餬口以及殘疾人和孤寡老人、進城農民和退休較早的低收入“體制內”人員。這些人員的規模達到了1.4億人-1.8億人,約佔全國總人口的11%-14%左右,並且這個群體的發展趨勢將進一步擴大,其弱勢程度將進一步加深。而目前我國的公共圖書館的發展與弱勢群體對文化資訊資源的需求存在著極大的不適應。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制定的《公共圖書館宣言》裡明確規定:“每一個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權利,而不受年齡、種族、性別、宗教信仰、語言或社會地位的限制”,所以搞好對弱勢群體的服務是我們公共圖書館義不容辭的責任。新建圖書館應該建立盲道、設定視障閱覽室,提供盲文圖書、有聲讀物、磁帶以及盲人專用電腦等;在下崗工人和農民工相對集中的地區,開辦社群書屋,為附近地區的群眾獲取文化資訊提供方便;對老人和智障兒童要格外關注和愛護,可與當地的殘聯、智障學校和敬老院聯絡,共同協辦智障閱覽室或定期為敬老院送書,使這些孩子、老人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和生活。
  3.嘗試性的建立圖書銀行
  建立圖書銀行是一個新的嘗試,首先建立一個有館內專家參加的“存書稽核小組”,對“儲戶”遞交的存書根據其價值和流通頻率決定是否收存,通過存書稽核小組驗收的文獻,根據新舊程度和使用價值,經雙方協商同意,確定折扣價,為每位“儲戶”辦理“存摺”,每次存取的詳細記錄都會反映在“存摺”上。“存摺”餘額每滿50或100元,個人所持借閱證即可在原有借書最大冊數基礎上增加一冊借閱許可權,以此類推,最多可增加五到十冊借閱許可權。圖書銀行作為自助式的“精神快餐”,讓那些閒散圖書走出了個人天地的小圈子,進入了讀者互助互利的大網路,極大的調動了讀者的積極參與意識,同時,也可以豐富我館的藏書量。
  4.定期組織“讀者個人圖書交換交友會”
  目前,我們每個家庭和個人手中都存有一些相對“過時”的圖書期刊,有些甚至是長期滯留家中,暫時沒有用武之地,丟棄又感到可惜,使這些文獻資源真正成了“死”書。而圖書館是讀者相對比較集中的地方,特別是公共圖書館,每天的讀者流通量很大,所以,定期組織舉辦“讀者個人圖書交換交友會”,即可以讓那些“死”書活起來,發揮它的作用,又能增加我館讀者們之間的友誼,為建立和諧社會起到了積極作用,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共建和諧”的辦館理念,必定會創造出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5.在新館外圍開闢閱報欄和資訊園地
  圖書館作為一所沒有圍牆的大學,隨時隨地起到對社會的教育職能。可以在圖書館的外圍最醒目的地方開設閱報欄,派專人負責每天更換報紙,讓來館讀者和路過的市民隨時都可以看到最新的全國各大媒體的報紙。開闢資訊園地,為各個階層的讀者提供一個釋出個人資訊的場所,這也是新圖書館的“人文”環境的具體體現。
  三、注重培養提高圖書館員的個人素質和調動工作積極性是搞好圖書館事業的關鍵所在
  圖書館員是文化的傳播者和教育者,是當代圖書館最重要的資訊資源和財富,是實現圖書館生存和全面發展的決定因素,一個圖書館是否能搞好,關鍵是館員的素質問題。因此要求我們的館員除了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外,還必須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要有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樹立“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意識,具體辦法:
  1.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職業道德規範和健全合理的激勵制度
  新館開館前,率先要制定出各種規章制度、崗位職責和館員守則等,適時對館員進行開館前的培訓。還要建立一套科學的激勵機制,強化人們的競爭意識、效率意識、資訊意識和獨立自主意識,對於提高人的素質,具有非常顯著的作用。並通過這一有效激勵機制,調動全體館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圖書館目標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館員在日常工作中不斷處於工作實績的競爭之中,不斷處於外界和自我的激勵之中。同時也使館員清楚認識到,只要努力工作就可獲得良好的待遇。
  2.推行全員崗位聘用制和崗位輪換制
  圖書館要想充分發揮其功能和作用,提高其服務效率,就必須實行全員聘用制。打破年齡、資歷、職稱等限制,使現有人員開展公平競爭、擇優上崗,真正做到業務崗位雙向選擇,並簽訂各級責任狀,規定工作目標,無論以前什麼職稱,一律以現任工作崗位支付工資。另外,崗位輪換制度也是調動和提高館員工作的積極性和工作效率的切實可行好方法,每一年到兩年,根據實際情況對人員作適當調整。這樣既可以加強崗位間的交流和聯絡,又可以促進館員為適應新崗位、新工作而不斷努力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
  3.開展館內崗位培訓和組織館外參觀學習
  館內崗位培訓是針對實際工作中存在的疑難問題和薄弱環節,對在職人員進行的某一業務或某一專題的培訓;還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舉辦各種專題講座和學術交流會,邀請有關專家學者到館進行指導。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量多組織館員們走出去,參觀其他兄弟省市圖書館,或開展館際間的業務骨幹交流等,這樣既可以使館員開闊視野和拓寬今後的工作思路,又可以學到別的館的先進經驗,找出自身工作中存在的差距。
  總之,圖書館新館啟用後應圍繞“以人為本”建立“人文”服務理念和建立“人文”環境,開展多種讀者服務模式,為各階層的讀者服務。
  
  參考文獻
  [1]龔藝.圖書館服務創新與和諧社會.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7(4)
  [2]趙文廣.論和諧社會視野下的圖書館服務創新.國家圖書館學刊,2007(2)
  [3]李煦.論圖書館為社會弱勢群體提供公益性質是服務.圖書館,2008(1)
  [4]徐丹黎.建立高校圖書銀行的構想.貴州學刊,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