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格林沁和英法聯軍的關係
鐵帽子王僧格林沁是蒙古族的晚清名將,在道光年間曾襲科爾沁郡王爵。那麼僧格林沁和英法聯軍什麼關係?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希望對你有幫助!
僧格林沁英法聯軍首次碰面是在咸豐九年,僧格林沁吸取第一次大沽口失敗的教訓,積極籌建防禦工事,做好了反侵略的各項準備工作,英法聯軍行至天津時不顧清軍警告悍然闖入大沽口,僧格林沁督軍奮起反抗,英法聯軍大敗軍艦撤走。
僧格林沁英法聯軍第二次交戰是在咸豐十年,這一年英法聯軍進犯天津,僧格林沁提前做好迎戰準備嚴陣以待,但英法聯軍用火箭進攻導致清軍馬匹驚嚇陣勢混亂,英法聯軍佔據了張家灣,僧格林沁退居八里橋後,與其他將領商議分三路同時反攻敵軍,清軍火槍裝備有限,遭到英法聯軍密集火力的轟擊大量傷亡,尤其是因為決策失誤南路防守的勝保部遭到沉重打擊損傷極其慘重。
僧格林沁英法聯軍交戰的最後階段在9月19日的上午,英法聯軍兵分兩路進攻清軍,企圖從後方包抄清軍,清軍腹背受敵面對敵人密集炮火表現的異常勇敢,不斷奔向敵軍的陣營進行殊死搏鬥,僧格林沁指揮蒙古騎兵穿插於敵軍之間試圖拆散敵軍陣勢,但因為勝保部的潰敗而沒能實現。這場戰役雖然以清軍慘敗告終,但清軍表現出的反抗外國侵略者、不畏犧牲、寧死不屈的愛國精神是可歌可泣的,蒙古騎兵的奮不顧身死而後已的英雄事蹟是不可磨滅的。此戰後不久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火燒圓明園,1865年僧格林沁被捻軍設計所殺,一代將星隕落。
僧格林沁和太平軍的關係
咸豐三年被任命為參贊大臣,這一年也是僧格林沁太平軍交戰的第一年,太平天國定天京為國都,並派兵北伐,八月攻入京畿重地,咸豐帝命僧格林沁帶兵圍剿,十月在天津迎頭痛擊北伐軍,北伐軍潰敗。咸豐四年僧格林沁太平軍交戰進入第二階段,由李開芳、林鳳祥率領的天平天國北伐軍為佔領高唐,與清軍相互僵持了9個多月,最終僧格林沁率領的八旗騎兵在連鎮大敗北伐軍,僧格林沁因此被咸豐帝賜予“湍多巴圖魯”的稱號。
僧格林沁太平軍交戰的最後階段在咸豐五年,太平軍佔領了馮官屯並以此為據守,與清軍做最後的抵抗,清軍利用馮官屯地勢高將圍牆加高,水勢抬起,加上連日大雨,太平軍潛伏之地水深二三尺,雖然餘糧充足,但大部分被水浸溼,不能食用,清軍還時常向太平軍發射炸炮,太平軍死傷多人。
在條件極端不利之下,太平軍依然不肯投降並且多次設法突圍,但都以失敗告終,5月29和30兩日,僧格林沁接連率兵對太平軍發起猛烈攻勢,在加緊圍攻同時又假意表示只要肯投降就不殺,李開芳在權衡利弊後決意假投降趁機逃脫,但僧格林沁並沒有履行自己的承諾,反而使用極為殘忍的方式報復太平軍,李開芳等被押解進京後在6月11日全部遇難。
僧格林沁怎麼死的
1865年5月18日,滿清世襲郡王爵僧格林沁被捻軍設計,在高樓寨陷入重圍,五月十八日夜,曾格林沁冒死突圍,在吳家店被捻軍誅殺,終年55歲,令朝野上下一片震驚,此次事件便是著名的曾格林沁之死事件。
在滿清順治期間曾有八旗和綠營軍事制度,八旗主力是滿清的優勢也是最後的鐵拳,但在嘉慶之後,雖然國家軍事體系沒有太大變化但呈現非常明顯的衰落。僧格林沁之死前期天平天國興起,隨之而來的捻軍也異軍突起,咸豐皇帝大力號召民間組織團練,這也是促使後來湘軍興起併成為滿清武裝主力的主要原因,1953年太平天國定都後進行了北伐,捻軍隨即在北方傳播開,在這期間僧格林沁掌握了對付捻軍的武裝主力八旗,隨後全殲太平天國北伐軍,大敗捻軍,但捻軍是流竄方式作戰,僧格林沁漸漸在消耗戰中輕敵,終於在率領不多兵力的情況下被捻軍設計而被誅殺,一代名將戰死馬下。
僧格林沁之死令八旗失去了主帥,戰鬥力也大不如前,湘軍成為了滿清武裝力量的主力,滿清勢力大減,漢人控制滿清軍事的結局已經註定,也為滿清最終垮臺埋下伏筆。由這可見150年前這場規模不大的戰鬥,導致的歷史結果十分嚴重,太平天國被打敗之際,捻軍的覆滅已經是定局,但如果僧格林沁活著,八旗仍是滿清的武裝主力,而後的歷史便沒人能猜測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