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之死預習導學案

  課文楊修之死主要學習什麼內容?同學們要掌握哪些重點知識?想更好地跟上教師的講課進度,同學們不妨提前預習。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同學們做好預習咯。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理解“沉吟、稟清、班師、譖害、惑亂、對答如流、適、數、忌、如、但、即”等詞的詞義。

  2.瞭解羅貫中與《三國演義》,瞭解楊修的有關史實。

  能力目標

  1.引導學生自讀本文,培養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2.分析理解楊修的死因,深入領會作者的創作意圖。

  3.學習本文通過典型事例來展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德育目標

  做人要謙遜自持,保持心理健康,完善健全人格。

  【重點、難點】

  1.分析曹操、楊修的性格特徵,明確二人之間的矛盾。

  2.學習本文刻畫人物形象的獨特寫法。

  3.探討楊修之死的原因。

  【語言積累】

  1. 解釋加點的詞語。

  ***1***適庖官進雞湯:恰巧、正趕上 ***2***數犯曹操之忌:屢次

  ***3***人皆不曉其意:明白 ***4***但操有問,植即依條答之:只要

  2.字形字音

  分食訖 ***qì*** 譖 ***zèn***害 綽 ***chāo***刀

  【文體感悟】

  羅貫中***約1330~約1400***,名本,號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說錢塘或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小說家。相傳是施耐庵的得意門生,才華出眾,但時局***、政治腐敗,才人志士流落荒野。羅貫中鬱郁不得志,轉而編著《三國演義》,以古鑑今,抨擊時弊。他是繼施耐庵之後,又一個以小說創作流芳百世的小說家。他廣泛蒐集了有關平話、戲劇和傳說,參考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的註釋,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對三國故事進行了再創造;以史實為基礎,融合大膽而合理的想象和虛構,創作了“七實三虛”的歷史小說鉅著《三國演義》。羅貫中在這部鉅著裡,借敘述魏蜀吳三國征戰的歷史故事,對暴政作了憤怒的抨擊,提出了自己的鮮明政治理想——仁政。這個觀點形成全書鮮明的擁劉反曹傾向,使曹操和劉備兩個藝術形象形成鮮明對比,互相襯托,以強烈譴責暴政,熱烈頌揚仁政的思想。

  【語篇研讀】

  1.總結楊修、曹操的性格特徵。

  明確:楊修:恃才放曠、狂妄輕率;曹操:虛偽狡詐、老謀深算

  2.楊修為什麼被殺?

  明確:

  ***1***是由於楊修能夠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慮到留他在身邊終不免造成禍患,總想找一個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殺掉。這大概是許多人的共同看法。

  ***2***是楊修恃才放曠,為顯示自己的聰明才智,置軍紀於不顧,一聞“雞肋”就自動收拾行裝,並煽動其他人也作歸計,因此,他的被殺是咎由自取。明代李贄點評《三國演義》時對這件事曾寫道:“凡有聰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殺其身也。”即有此意。

  ***3***是由於楊修已深深捲入曹丕和曹植爭奪接班的鬥爭之中,在曹丕已經得勢的情況下,他必將成為這場鬥爭的犧牲品。曹操為身後接班人的安危考慮必定會殺掉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