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備考策略及心理輔導

  高考前的緊張氣氛幾乎對每個考生都是一種無形的壓力,因此良好的心態是高考取勝的重要法寶。怎樣調整考前心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關於高考前的備考策略以及心理調節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考前的備考策略

  1.考前的最後階段應注意在教師指導下,在“教材重點”、“高考熱點”上著重加強;在“知識盲點” 、“解題弱點”上及時查缺補漏。

  2.考前的最後階段仍需要一定數量的動筆練習。但既不能搞低水平重複,也切忌死鑽偏、刁、怪題。要講究練習的目的性、針對性、有效性。通過練習:鞏固基本知識、把握基本方法、嫻熟基本技能、訓練解題速度、提高解題準確率,這應是最後階段的複習目的。

  3.要注意一點,每張試卷對各個考生的要求不一樣,多數考生***除了想考北大、清華者***沒有必要完成整張試卷***可能也沒有能力完成***。所以在答題的時候,一定要認清這張試卷哪些是自己不必要完成的,把它們撇開,這樣自己的複習任務量就削減了,心理焦慮也就會少發生一些。在自己完成了該完成的題之後,再去對付那些本不該自己完成的題,有一種贏利的心理成功。 也就是說,基礎好的考生應多解綜合型題,基礎比較薄弱的考生還應以複習基礎題為主。基礎題簡單,但卻並不一定能得分,這是同學們們普遍存在的問題。不輕視易題,謹慎對待難題,保證準確率,是考前與考試中都要注意的。

  4. 臨考前一週怎麼做? 此時起不要再解難題,應把複習的強度與密度逐漸降低,休息時間逐漸增加***這與體育比賽前的放鬆是一樣的***,讓複習在輕鬆的心態中進行,使心理和生理處於一種良好的備戰狀態。 儘可能每天對所考科目都有所接觸,以保持對每一考科的良好競技狀態。 考前一天不要再解題,聽聽音樂,與同學相互間走訪走訪,下午去看看考場。

  高考前的心理輔導

  1. 對自己要有正確的定位,切忌好高騖遠 正確的定位是高考成功的關鍵之一。所謂定位,即根據你所在的學校在本市、本省的相對位置,根據你在本班級中所處的相對位置,給自己正確、客觀的估計。寧可期望值適當降低一點兒,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高考,這樣在臨場時就不會因為有不會的題而焦躁不安,就能很理智地對待它,並冷靜地去思考、解決它。

  2. 穩定情緒 克服干擾。學習的緊張,天氣的燥熱,外界***可能還有家庭內部***的干擾,都會使你情緒波動。這時,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用理智來戰勝躁動。多想一些高興事,適時做深呼吸,聽聽舒緩、輕柔的音樂,同父母或好友傾訴傾訴,用以調節自己的情緒,使自己一直保持愉悅的心情,穩定愉悅的情緒是通向勝利的橋樑

  3.注意休息與飲食,切勿吃過多油膩的食物,保持正常的飲食就可以。

  輕鬆應考之高考備考心理調節技巧

  一、強化自信

  不管你現在是成績拔尖,還是跟別人有一定差距,千萬別忘了每天都帶著信心起床。不論個人情況怎樣,每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有的同學基礎紮實根底深,不論高考如何變,都能遊刃有餘;有的同學思維靈活敏捷,有一定的創新思維,理解能力強,對考創新的活題尤為適應;有的同學閱讀面廣,視野開拓,心理素質好,抗挫能力強,善於超水平發揮。不管怎樣,在高考前夕,對於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不要過多自我責備,要多看、多想、多憶自己的長處和潛力,激發自信心。

  每一個有傑出成就的人,在其生活和事業的旅途中,無不以堅強的自信為先導。希爾頓是世界酒店大王,現在他的酒店分支機構遍佈世界各地,但他起家時僅有200美金。是什麼使他獲得成功呢?希爾頓回答說:只有兩個字,那就是“自信”。

  可見,信心孕育著成功,信心能使你創造奇蹟。拿破崙說:“在我的學典裡沒有不可能這一字眼。”正是這種自信激發了他無比的智慧與潛能,使他成為橫掃歐洲的一代名將。

  在現實中,自信不一定能讓你成功的話,那麼丟失信心就一定會導致失敗。很多成績優秀在同學在高考中失利,他們不是輸在知識能力上,而是敗在信心上。

  二、優化情緒

  心理學認為,人的學習生活中,情緒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它象染色劑,使人的學習生活染上各種各樣的色彩。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個老婆婆非常疼愛她的兩個女兒,這兩個女兒均為小販,一個賣雨傘,一個賣布鞋,這個婆婆晴天擔心大女兒的傘賣不出去,整天哭泣,雨天又擔心小女兒的布鞋賣不出去,又整天淚流。街鄰叫她哭婆婆。後來一位先生開啟她說:“我為你感到高興。晴天您的大女兒的傘賣得好,雨天小女兒的鞋賣得俏。”婆婆聽後,臉色馬上轉陰為晴,由哭到笑,街鄰又叫她笑婆婆。哭婆婆變為笑婆婆的故事說明:同一件事,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情緒就不同,結果就兩樣。變換角度看問題,情緒自然調整過來了。在迎考複習和高考中,要學會轉移情緒,將自己的情緒調整到最佳狀態。在情緒緊張的時候,聽聽輕音樂,哼哼小調,或伸伸手,彎彎腰,搖搖脖子,扭扭屁股;或漫步戶外,看看雲霞,聽聽蛙聲;或與同學聊聊天,講講趣事,幽默幽默。考場上可做做深呼吸、望望窗外。通過這些,調節了心理,優化了情緒。

  三、自我減壓

  臨考前降低心理預期目標,不要老想著一定要考上大學,考上名牌大學。要知道高考大學只是人生中的一個階段並不是全部。只要以平常心對待考試,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水平就是勝利。以怎樣的心態對待複習與考試,對進入最佳狀態關係很大。若把複習與考試看成一種挑戰,會激發自己很快進入狀態;把它看成一種鍛鍊,會以平和的心態投入;把它看成一次機會,會以積極的心態迎接。

  四、積極暗示

  積極暗示能強化自己的信心,消除煩惱。消極暗示會降低人的信心,徒增憂心。考生在考前就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積極暗示,自我打氣。“我行,我一定行”。“我潛力大”。“我進步大”。“我喜歡挑戰”。如遇到自己實在解不出的題難題也不要憂心忡忡。從狐狸吃葡萄的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到啟迪,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是酸的,這並不是“自欺欺人”,而是“聰明過人”之處。面對一顆自己確實吃不到的葡萄,與其在架下上竄下跳白費力,還不如說這顆葡萄是酸的,另找甜的——自己熟悉的、力所能及的,以長補短,同樣可以成功。通過良好的自我暗示,可以驅散憂鬱,克服怯懦,恢復自信,激發興奮點,把自己的心態、情緒,調整到最佳狀態。

  五、正常作息

  考前保證充足睡眠,蓄精養銳去迎接高考是非常必要的。挑燈夜戰,以犧牲睡眠時間去進行題海戰術是得不償失時。殊不知題目浩如煙海,你再做一年、兩年也做不完。頭天睡眠不足,第二天大腦就處於半休眠狀態,思維就處於抑制狀態,結果複習無效率,考試就發呆。但也不能走另一極端,認為考前要鬆手大休一週,停止複習,專調心態,這也會適得其反。心理學家認為,人們如長期處於緊張的工作學習中,大腦中樞會相應建立起緊張思維運作模式,使人能適應緊張的工作學習。如果突然停下無事可幹,原來的生物鐘就會打亂,心理模式就無從所適,考生會產生失落、不安和心慌等不適的心理現象,所以考生在考前還是按原來正常的作息時間作息。

  六、保持平常心

  無論最終考試結果如何,都請同學們保持一顆平常心,古訓道:“勿以物喜、勿以己卑”,如果考試成績理想,那麼就要為即將展開的大學生活做準備,提前學習大學課程或者背誦大學英語詞彙等,爭取在大學校園裡做個佼佼者;而對於沒有拿到理想分數的同學們,也不要灰心喪氣,一蹶不振,應該儘快從悲傷失望的情緒中走出來,分析整個高考複習各個環節出現的問題,以備來年再戰。總之,保持一顆平常心,坦然面對一切可能發生的事情,那麼無論你將來遇到什麼樣的順境或逆境,都能夠泰然處之,並且最終一定能夠收穫人生最美好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