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閱讀理解題目型別總結

  高考語文閱讀理解是考試中最重要的考察專案,所佔分值比較高,所以相關知識點一定要理解透徹。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的相關資料,希望對您的學習有所幫助。

  

  題型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

  1.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重點是理解這些概念在文中的具體含義。論述類文章中的重要概念,體現在以下詞語中:

  ***1*** 體現作者意圖,立場觀點,表現文章主題思想的詞語;

  ***2*** 對文章結構起總領,照應或過渡作用的詞語;

  ***3*** 表現作者感情傾向的詞語;

  ***4*** 反應深層含義的含蓄的詞語;

  ***5*** 作者反覆強調的詞語;

  ***6*** 有修辭作用的詞語;

  ***7***有特殊指代義的詞語。

  2.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區域“五步驟”:

  步驟一:標註對概念解釋的區域

  步驟二:關注陳述物件

  對概念***詞語***含義的考察,命題人往往通過轉換表述角度、改變陳述物件等方式偷換概念,這應抓住概念的本質特點進行判斷。

  步驟三:思考概念的外延

  對概念***詞語***的理解該要抓住概念***詞語***的外延,不能過於廣泛,也不能縮小。

  步驟四:界定概念的內涵

  聯絡語境理解要看其所在的句子,看與其相關的、搭配的詞語組成的是什麼結構,從而判定概念***詞語***的內涵。

  步驟五:綜合考慮,選項與原文比對,然後確定答案。

  題型二:理解文中句子重要的含義

  1.“重要句子”指對理解文章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具體指對文章思想觀點、情感、結構起重要作用的句子。主要包括:點明主旨的句子***即“文眼”句***;顯示層次的句子***即起領句、過渡句、收束句***;內涵豐富,對領悟主旨有提示性或引導性的句子;結構複雜,對理解文意有直接影響的句子;在文中反覆強調出現的句子。

  其中,那些意涵豐富、表達比較獨特、結構比較複雜的句子是考察的重點。

  2.“三入手”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義。

  ***1***從句子中的關鍵詞語入手去理解。

  看選項中哪項是對裡面是對關鍵詞語的解釋。如“沒有什麼願望,沒有什麼價值,沒有什麼願望,沒有什麼價值,沒有善,沒有惡”裡面蘊含的意思就是“不表達什麼感情”。

  ***2***要從位置入手去理解。

  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確定上下文對語句解釋的區域往往因為句子所在的位置不同,理解其含義需要搜尋的資訊點的位置也不同。所以答題時首先要觀察句子的位置,然後鎖定搜尋資訊的區間,確定基本的含義。

  句子的位置

  資訊搜尋區間

  起始句

  答題區間在其領起的內容

  收束句

  相關資訊宜從上下文考慮

  過渡句

  相關資訊要審視上下文

  關鍵句

  要關注其相鄰的上下句

  ***3***要從修辭手法去理解

  對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應從修辭本身特點出發,如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關性、比擬的形象性、反語的諷刺性等。分析這幾年的高考試題,含有比喻修辭的句子往往是考察的重點。

  題型三: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

  1.篩選資訊,就是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經過辨別把相關的資訊提取出來;所謂整合資訊,就是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將文中相關的而又分散的資訊集中起來,並加以處理。

  “篩選並整合資訊”是按照考題要求從文中尋找出符合要求的資訊,即把符合考題要求的字、詞、句等語言材料篩選出來並加以整理合成,一般是指能夠對照材料辨別題中資訊的正誤。

  2.篩選整合資訊“兩步走”

  第一步:從審讀題幹入手,通盤把握。

  綜觀近幾年高考試卷中的篩選整合資訊類題目,大多呈現如下幾個特點:從設問的形式上看,主要有“符合”“不符合”“正確”“不正確”等提問方式;從篩選範圍上看,有的立足於全文,有的立足於對原理、過程、特點等具體闡釋的文段。不管題目要求篩選什麼樣的資訊,都必須通讀文字,摸清文字的基本內容,把握行文脈絡。

  第二步:從甄別選項與原文語句入手,細究差異。

  既然考查的是資訊的篩選與整合,命題者一般就不會直接摘抄原文語句,而是選擇一些關鍵詞句,並對其進行不同程度的“組裝”“焊接”。因此,考生在具體解答時要注意對各種相關資訊的比較分析,審其有無,辨其真偽,定其主次。對於壓縮概括式語句,考生要看資訊有無遺漏;對於語序變化式語句,考生要看語句之間的關係是否改變;對於句式變換式語句,考生要看其表意是否準確等。

  題型四:分析把握結構思路

  1.思路,就是按照一定的條理由此及彼表達思想徑脈絡。結構是指文章材料的組織和安排的方法,它是思路外在的表現形式。文章的結構反映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靠文章的結構體現出來。分析文章段落之間的互相聯絡,以及分析文段內部的層次關係,就能分析文章的結構思路了。從高考設題的實際來著,本考點在設定考題時,常常將“分析結構,把握思路”結合起來考察。

  2.分析把握結構思路“四關注”

  ***1***抓住文體特點,明確論點,分析觀點與材料的內在邏輯關係

  論述類文章中論點是靈魂,起統帥率作用。要理清其行文思路,可分析其論點與材料的內在邏輯關係、材料性質、論證方法,進一步按常見的論證結構***並列、對照、總分、層近***做切分

  ***2***辨明重要文句

  文中有些句子,如領起句、總起句、過渡句、前後呼應***包括文中反覆出現的文句***,往往能體現文章思路,為分析文章思路提供了重要參考。如安徽卷第六段中的結構句“倫理公理的建立和考驗同科學的公理並無很大區別”就標明瞭行文思路,也從這句能考證選項D的問題所在。

  ***3***抓標誌性詞語

  有些文章,為了表達的清晰,往往用一些標誌性的詞語來表明前後、上下內容間的關係。找出這詞語並仔細區別其代表的意思,有助於我們分析結構,把握思路。可以作為標誌性詞語的有順序詞、關聯詞、代指詞、範圍詞、類別詞、過渡詞等,如“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輕重的順序或問題的幾個方面,是並列關係: “總之” “由此可見”表示結論,一般是總分關係: “所謂”表示有所解釋,是解說關係;此外,對應的詞語、相似的句式、語意的分合,方位的順序等也是明顯的標誌。

  ***4***分析內容疏密

  有些文段,既無關聯詞語,又無外在的形式標誌,分析結構時,就要認真研究各句段的內容,揣摩它與前後相鄰句子或語段的語意疏密度。彼此語義關係最近,間隙最小,結合最親的便屬於同一個層次;彼此語意關係最遠,間隙最大,結合相對鬆散的,便不屬於同一個層次。

  題型五:歸納內容要點,分析概括觀點態度

  1.歸納概括文章要點是要求考生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對文章進一步分析與整理的能力。歸納內容要點一般是對一段或者幾段文字進行分析概括,而概括中心則是就整篇文章來分析概括。

  所謂觀點,就是作者對事物所持的看法;所謂態度,就是指作者在文中所表現的思想傾向和感情傾向,包括肯定與否定、愛與憎、褒於貶,以及某種程度的保留等。作者的觀點態度在論述類文章中的表現形態是明確的。

  “歸納內容要點,分析概括觀點態度”這一題型在客觀選擇題中呈現的方式是選項對論述類文章內容要點或觀點態度歸納概括後選擇正誤,並且一個選項中既有內容要點,也有觀點態度,題幹要求往往是選擇“符合文意”或“不符合文意”的一項。

  2.抓住關鍵語段,尋找要點與中心

  對內容要點及中心的尋找,要在結合命題意圖基礎上,抓住關鍵的語段,推敲領會句段的含義,對內容進行提煉加工,有時需要概括的內容包含了多層意思,要根據試題的要求進行取捨,注意概括的周全。對於文章的內容要點歸納需要:

  ***1***注意抓住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點。

  ***2***注意承上啟下的過渡句。

  ***3***對於沒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語句間的關係,分析把握內容的重點。

  ***4***由結果追溯原因,尋找內容要點。所謂“由果溯因”,就是根據文中的相關的結論或者觀點,找出導致其結論出現的原因或者支撐該觀點的論據。首先要找到結論在文章中的位置,然後根據文中的一些重要詞語及對文章內容的分析,確定作者在行文過程中是把結論或者觀點放到前面,原因的詮釋或者論據放在後,還是在陳述了原因得出結論或者在陳述理由之後得出的觀點。如果結論或者觀點在前,其原因或者論據就要在陳述觀點的句子前面去尋找,反之則要在這一句話的後面去尋找。

  題型六:分析概括觀點態度

  1.需要注意兩點:

  ***1***要整體把握全文文意的傾向。

  ***2***要準確理解語句。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總是要通過一定的語句來表現,對語句理解不準確,尋找就會出錯。

  2.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方法

  ***1***抓關鍵詞

  通過全文,篩選出直接表現作者思想感情和觀點態度的語句。主要抓“文眼”,找關鍵詞和中心句。抓住這些句子,就能把握作者的觀點和態度。

  ***2***分析中心

  作者寫文章往往圍繞一箇中心來展開文章內容,因而閱讀時,把握文章的中心內容是理解作者觀點和態度的關鍵

  ***3***比較辨析

  通過對文中不同的觀點、不同的態度,辨明作者的觀點和態度。

兩種

方法

  正反

  對比

  通過上下文來對比兩者或幾者的觀點,分析作者觀點。

相似

辨析

  對於相容、相交、發展、遞進的觀點,要在相似中辨析出不同,進而提煉出作者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