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有效教學學習心得總結

  有效教學一直以來都是我們每個從教者努力追求的目標。以下小編為你帶來有效教學學習心得總結,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有效教學學習心得總結篇1

  通過對《有效教學》第二講的學習,我對有效教學有了新的認識:

  一、吃透教材,精心設計預案

  新課程要求教師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師要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待課堂教學,教科書不再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老師和學生可以根據教與學中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補充、延伸、拓寬、重組,或添或刪,靈活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具開放性。現行教材採用的是模組教學法,教材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徵,知識涵蓋廣,外延大,需要教師去挖掘、去領悟、並創造性地使用,教師應該從多方面入手進行預設,有備而來,有備無患,儘可能多的將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出現的新情況預設到,以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及時調控,適當刪減或調整,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生成。

  二、促成生成,精彩新課堂

  大家知道,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生成的教學過程是一個漸進的、多層次和多角度的非線性序列,它不可能百分之百按預定的軌道運作,常會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新資訊、新情境、新思維和新方法等。

  三、課後教學反思 ,提升教學智慧

  由於課堂教學的許多臨時生成性因素,致使事先設計好的教學同實施之間有一定的落差,所以每一堂課後要及時反思,及時寫下心得體會,總結“成功亮點”,考慮“失誤不足”,思考“創意閃光點”,不僅要善待“生成的問題”,還要會鼓勵、期待甚至幫助學生去“生成”問題,不要害怕自己解決不好這些問題,只要培養自己有足夠的教學機智,就可能將這些問題變成新的教學資源,把原先可能成為難點的問題轉化成教學的亮點。

  我一直從事語文教學工作,語文是一種語言交際工具,也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和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一個重要載體。學好語文,既是學生完成基礎教育階段的主要學習課程,更是開闊學生視野、接觸優秀文化,培養學生素養的重要渠道。只有教師按照新課程理念要求,從關注學生終身發展的高度,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積極地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學效果。

  有效教學學習心得總結篇2

  如何正確理解有效教學的“三有***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

  什麼是有效教學呢?我個人以為,有效教學是指師生在互動教學過程中,遵循一定教學活動規律,以儘可能少的時間、精力或物力投入,實現了儘可能多的預期教學目標,從而促進教學主體的主動發展。它包含有三個含義:

  有效果:是有效教學的直接體現,是教學活動結果是否達到預期制訂的教學目標的程度體現。因而在課前,我們應當充分鑽研教材,對照課程標準,瞭解我們的學生,從而依標靠本,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入手,確定要教什麼內容,讓學生掌握什麼知識,訓練什麼技能,教給什麼學習方式,滲透什麼思想教育,用什麼方法來教……都要心中有數,這樣,我們才能做到節節有所教,學生也能堂堂有所得。有一把可以衡量的尺子,可以避免學生學得苦,老師教得累。當然課堂中的生成性環節,也不能忽視,我們只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篩選,挖掘,有時,可以在課堂上煥發出亮麗的光彩,會有意外的收穫。

  有效用:是有效教學的終極目的。“學以致用”,但它不只是讓學生學好知識後會靈活運用而以,更主要的是要引導他們會“舉一反三”, 要引導學生保持對學習的興趣、熱情,激發他們探求新知識的強烈慾望。它是趨向於教給方法、點燃熱情,引導自主學習,為學生今後學習、甚至是終身學習打基礎,具有延續性。

  有效率:是有效教學的衡量指標。它是指如何在最短時間內達到預期的最佳教學目標。但它不只是“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這樣的普遍理解,它還蘊含了在單位時間內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學習狀態等的綜合衡量,它也是一種教學機智的體現。在教學中,如果我們的學生在理解某個問題時卡殼了,我們應當怎樣來引導他們自己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答案。

  有效教學並非是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出類拔萃,而是讓我們的學生能在自身現有的水平基礎上有所發展,發揮出他們的潛能,做到了他們能做到的。換句話說,我們教師幫助學生最大限度引導學生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的同時,讓他們對學習過程感到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為他們今後的學習,乃致將來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當然在這基礎上,我們如果也能經過反思,探索,提高我們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真正做到教學相長,那麼這種有效教學更具有意義。

  如何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

  現代的教育教學思想是“教學要從學生的已知出發”“教學要從學生的需求出發”。這種思想的提出和改變,使教育教學從教師的權威說教向學生的主動能動性轉變,認同學生肯定有著不同的需求:情感上的需求,認知上的需求。情感上的需求包括:興趣、愛好、意志等;認知上的需求有:知識、能力、方法等;

  在教學中,我們就要從學生的情感上、認知上來備課、授課,達到既可以讓學生學到要求的知識,也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學習的快樂,使學生對學習保持一種發自內心的“我要學習”的強烈慾望。要收到這種效果,就要在備課的時候,要深入瞭解學生的實際需求,對要求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創造性進行處理:研究課標,在學生已有經驗、知識、技能、情感、態度、思維的基礎上確定他們的“最近發展區”,明確年段標準要求的基礎上,教學目標可以有所升降,細化;在吃透教材,清楚知識系統內在關聯的前提下,可以對教材進行靈活處理,可以有所增減,有選擇地利用部分課外教材內容。讓不同的學生在同一節課中有各自的不同的收穫,讓學生在進步中體驗成就感,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的內在的求知慾。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我覺得可以採取以下的做法:

  1、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人學習的內部動因。它與學習效果有著密切的聯絡。一般來說,學習動機正確、強烈,指向學習活動本身,則學習效果好、成績佳。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使學生們明確學習數學目的意義,旨在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社會意義和個人意義,增強學生的學習責任感。同時,多些鼓勵,少些批評。對於學生的比較新穎、簡捷的回答,加一兩句評語;對於有一定進步的中下學生,進行表揚;對發言較好的學生一個會心的微笑等等,都可能成為學生學習進步的動力。

  2.設計新穎的教學內容、靈活的教法激發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創設恰當的“情境”,激發豐富的想像,欣賞語言文字的美感,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要遵循“低起點、小步走、中容量、勤反饋、及時補”的原則,設定有梯度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在由易到難的過關體驗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實施分層次教學,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在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已經出現參差不齊的情況下,仍然採用傳統的“大統一”要求的教學方法,會保全一部分學生而犧牲另一部分學生。因此,要採用分層教學的方法,因材施教,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教育,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才能和專長,促進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

  有效教學學習心得總結篇3

  世界教育改革與發展核心的理念之一是“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然而現今,很多時候,我們的教育使得很多學生討厭學習,不善學習。一談起學習就焦慮不安。特別是應考這根指揮棒在牽著教師與學生的鼻子走。使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吃力,以致教師與學生在精神層面都得不到那種學習快樂的享受。但現實總歸是現實,這種現實目前還不是我們教師個人所能改變的,那唯有的,我們只有改變我們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策略,使我們的教學變得更輕鬆,令人最滿意,工作更有效.

  通過對《有效教學》的學習,我知道了什麼是一個有效教師?“有效教師”總是那些學生感到“值得信賴”的教師。“可信任感”有助於創造一種輕鬆的、安全的心理環境,使學生相信教師能夠幫助他們獲得成功。“教師們通過坦率、誠實的師生交往建立可信任感,而不是通過教師的地位或學歷證明,這些只有在學生認識到時才有用。”

  有效教師不只是教知識,而是傳播人生的信念。有效教師是受學生喜歡的教師,而且因喜歡而信任。而教師能否成為這樣的人,取決於教師是否具備三個品質:熱情;期望;可信任感。有效老師是一個熱情的教師;一個對學生滿懷期望的教師;一個值得信任的教師。對於奮鬥在一線的教師來說,無論是舊的,還是新的教育理念與模式,都是通過教師自身的教育理念而表現出來。所以通過《有效教學》的學習,我的心得一是認清我們真正的教育理念。我們的教育理念非常重要。可能在講話中,我們會流利地運用著“素質教育”“以學生為本”,但在實際教學中繼續著早已習慣的應試教育,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行為。通過學習,教師的這種積極性與創造性被激活了,新的教學理念與模式具體化為教師可以理解並付諸於實施的行為。

  通過對《有效教學》的學習,我知道了書中有很多直接關注教師如何有效地備課、講授、提問、激勵等日常教學行為。書中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地提問、如何有效地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的主動學習,尤其努力敘說。這些策略使教師不再需要用物質刺激和獎懲的辦法迫使學生去學習,教室變為所有人積極向上的學習場所,完全符合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達到輕而易舉讓他們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知識之中,這是無價之寶,並且不斷地形成他們的人生觀,並且培養出最美好的人生,這些策略使我們的教學並沒有脫離學校的日常安排,反而使課堂呈現出全新的活躍氣氛。 我是惟一的,我的學生也是惟一的。學校、老師是孩子成長的橋樑,培養自尊,有自信,朝氣蓬勃,助人為樂,敏於合作,勇於進取,不怕失敗,迎接挑戰的新一代人材,願我們把一切有效的革命學習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