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學反思學習心得總結
教學反思是教學論和教師教育研究等教育學領域重點研究的課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反思學習心得總結,供你參考!
教學反思學習心得總結篇1
《中彩那天》是一篇精讀課文,講述了發生在二戰前一個窮苦的汽車修理工家裡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中彩得了一輛自己夢寐以求的汽車,但是他並不高興,原來中彩的彩票是他的朋友的,但是朋友並不知道,因此他面臨著留下汽車還是把汽車還給朋友這一道德難題。最後他毅然把汽車還給了朋友。這個動人的故事反映了一個普通工人的崇高的精神世界,告訴我們,誠信是人的精神財富,它比物質財富更為重要。雖然他失去了夢寐以求的汽車,而得到的是人情和道義,是更多的真正的朋友,是心靈的寧靜和快樂。這同樣是一筆很大的財富,是金錢所買不來的。
在教這篇課文的時候,我緊緊抓住母親經常用以安慰大家的“一個人只要活得誠實,有信用,就等於有了一大筆財富。”這句話為切***,以及當中彩領取汽車時, “我”與父親迥然不同的神情去引導學生思考,為領悟下文父親正面臨一個道德難題做鋪墊。這一處是課文的教學難點,我首先讓學生思考什麼事道德難題? “道德難題”具體指的是什麼?學生很快聯絡上下文讀書回答問題很不錯,接著,我又圍繞父親是怎樣解決這個道德難題的展開討論,假如你就是這位生活貧窮,靠一個人的工養活一家六口人的父親,你的心裡會怎樣想?這一環節,旨在拓展想象,聯絡說話,深入體會父親的內心世界。我覺得這一環節設計的不錯。最後我設計了一個拓展閱讀,當講完課文後,我給學生講述了一則真實的故事,並設計了兩個問題:1.想一想,中國留學生缺的是什麼?2.請你送給這位留學生一句話。這一環節的目的是通過課外的一則資料,結合課文中學到的知識,幫助學生實力正確的價值觀。
一節課下來,不足之處還是很多的:在講課的過程中,由於自己總給學生提問,就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學生只能根據老師的提問來回答問題。也使學生在學習這節課顯得很被動。因此,學生的積極性沒有調動起來。在練習說話的時候,我對學生的評價語激勵性不高。板書不及時,這與平時自己的課堂隨便有很關係。
每節課下來,總是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很是遺憾。但我會在今後的教學中,取長補短,使自己的教學趨於完善。
教學反思學習心得總結篇2
一.教學反思的意義
教學反思不僅是個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種高尚的精神活動,是精神產品的再生產。反思是一種手段。反思後則奮進。存在問題就整改,發現問題則深思,找到經驗就昇華。如此說來,教學反思的真諦就在於教師要敢於懷疑自己,敢於和善於突破、超越自我,不斷地向高層次邁進。教學反思是教師自身自覺地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認識物件進行反觀自照,屬於“個人奮鬥”。你可能在燈光下靜夜思,回顧和展望。你可能倚著視窗,遙望星空,夜不能寐。正因為教學反思具有別人不可替代的個性化特徵,你就有可能形成個性化的教學模式。
二.教學反思的方法
第一,行動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一個認識物件放在歷史過程中進行思考和梳理。同時開闢資訊綠色通道,不斷地獲取學生的反饋意見,並把它作為另一個認識物件進行分析,最後把兩個具體的認識物件揉在一塊兒整合思考。教學反思貫穿於你的教學生涯,而不是某一階段的特殊任務。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第二,比較法。教學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謂跳出自我就是經常地開展聽課交流,研究別人的教學長處,尤其是要研究優秀教師、特級教師的教學思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學習比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異,從而提升自己。當然,無論是運用行動研究法還是比較法,我們都需要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境界。
教學反思的型別
1.“課後思”:一節課下來就總結思考,寫好課後記一得或教學日記,這對新教師非常重要;
2.“周後思”或“單元思”:也就是說,一週課下來或一個單元講完後反思,摸著石頭過河,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3“月後思”:對於自己一個月的教學活動進行梳理。如:月考後質量分析。
4.“期末思”:即通行的期末質量分析,這是比較完整的階段性分析。通過期末考核,召開學生座談會,聽取家長意見,從而進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個學期、一個學年或一屆教學的巨集觀反思。
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原本是我教學中的一種隨筆,自己堅持寫了多年。那時並沒有誰來要求我,是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一種即時靈感。
在那些靈感中,我曾經記錄了孩子們課堂上閃光的身影,留下了我心中許多的不自禁的感動;那裡有我教學經驗的精彩描繪,也有我工作不慎時捅下的漏洞;在那裡,我曾經不斷地重新整理一個真實的自我,也曾經輕輕地汲取營養為自身內需做補充;那裡有我的憂慮和困惑,那裡也有我的歡歌和笑語;更值得一提的是,那裡記載著我嚐盡了酸甜苦辣後的欣然: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向前走,換來了一個又一個的小小成功。我曾經在內心一遍又一遍地對自己說:真心地感謝吧——教學反思。它給了我一個工作反省的機會,給了我一方滋養孩子成長的沃土,給了我一片展示自己才華的天地,幫助我一天天變得成熟、變得聰明。我永遠會對它有一份鍾情。 後來,教學反思不再為我所有,卻衍生成教學備課中的一種規定。它要求我們寫出東和西,寫出南和北。有些方面俱細之極很不容易被接受。尤其是教學中沒有什麼觸動而無病呻吟時的反思,簡直叫人覺得是一種難受。
我常想,教學反思畢竟是一種促進教學提高的手段或方式。它需要執筆者的用心,也需要執教中的細心,更需要過程中的真心。它不是靠規定就能生髮出來的靈性。
教學反思學習心得總結篇3
新課改已經進入全面的實驗階段,通過一階段的教學我感覺到,新的理念、新的標準、新的教材,帶來了面貌一新的課堂教學。新的教材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人教版教材的編寫無論是從內容的呈現方式,還是頁面的設定上都重視兒童已有的經驗和興趣特點,提供豐富的與兒童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這些正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基礎。下面談一談近兩年來我在教學實驗中的幾點體會和教學反思。
一、以新的理念為指導,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進行教學。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創設與生活實際有關的情境,讓學生髮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數學並不難,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0的認識”的時候,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 我先在黑板上貼了一隻可愛的小猴子,並對學生說:“猴子媽媽因為小猴子愛學習,所以獎勵給它兩個桃子。”說的同時,在小猴子面前貼上一個大盤子和兩個新鮮的大桃子。“小朋友你們看,小猴子是不是很開心呀?”接著小猴子就開始“吃”桃子了。我先從盤子裡取下一個桃子,這時讓學生觀察:發現了什麼?***發現盤子裡只剩下一個桃子了。***我接著問:“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呢?”學生答:“可以用1來表示。”然後我又取下一個桃子,並說:“小猴子又吃了一個桃子,這回該用數字幾來表示呢?小猴子不知道了,小朋友們讓我們來幫助小猴子解決這個問題好嗎?” 很自然的讓小朋友說出了“0”。這樣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讓學生自己在生活中尋找數學、發現數學、探究數學,體驗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二、以新的理念為指導,自主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
只有用新的理念分析新教材,理解新教材,才能真正體會編者的意圖。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創造地運用教材資源,給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以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之積極參與學習活動。
例如,我在教學一年級上冊數學第29頁上“0”的認識時,我充分挖掘教材,當小朋友認識了“0”後,我提問:你們還在什麼地方見過“0”?小朋友說得熱火朝天,有的說:我家電話機上、手機上有“0”;有的說:足球比賽的比分是0:0;溫度計上有“0”;尺子上有“0”;門牌號碼有“0”;還有的學生說今年是2005年,裡面也有兩個“0”……最後,我讓學生想辦法表示0,學生表情興奮,紛紛動腦、動手操作起來,有的把文具盒裡的東西全倒出來,說裡面有“0”枝筆;有的學生說:我們上體育課時,教室裡的人數是“0”……“讓學生想辦法表示0”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動機會和想象空間,培養的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通過表演,自己去發現、研究,揭示了學生對0的含義的理解,也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思維。
三、以新的理念為指導,組織有效的合作學習。
在課堂上,我們都可以看到小組討論式的合作學習。但是,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多數討論僅僅停留在形式上。
我們應該組織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在討論前要考慮各小組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在組內討論交流,這樣,每個學生都有思考的機會和時間。小組討論的時候,教師要深入到小組當中,瞭解合作的效果,討論的情況等等,從而靈活地調整下一個教學環節。
例如,在教學小學一年級數學“連加、連減”時,我大膽地把教材中的兩個例題作了變動,把它們設計成學生熟悉的富有生活情趣的情境,使學生更容易地掌握。在教學例題後,我安排了這樣一個環節:讓全班學生分四大組討論,每組創設一個情境,再讓學生根據內容列出連加***或連減***。
表演形式:一人敘述,幾人表演。
第一組:有10只小鳥,先飛走了3只,又飛走了2只,現在有幾隻?
第二組:草地上有4只小兔,跑來了1只,有跑來了3只,現在一共有多少隻?
第三組:河邊有8只螃蟹,爬走了2只,又爬走了4只,還有幾隻?
第四組:草地上有7只小雞,走掉2只,又走掉1只,草地上還有多少隻?
小朋友們表演得十分精彩,大家學得非常有勁。這樣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鞏固了知識,又嚐到了成功的喜悅。
四、以新的理念為指導,在有趣的遊戲活動中進行教學。
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最喜歡遊戲活動了,讓學生在有趣的遊戲活動中產生例題進行學習,學生會感到輕鬆愉快,大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加、減混合”時,我把書上的例題改成了遊戲形式,我先對學生說:“小朋友你們喜歡做遊戲嗎?”接著,講遊戲的規則***先有7人在車上,接著下車2人,再上車3人***。然後,邊放音樂邊講述:汽車從德政園站***,***學生做動作、嘴裡發開車的聲音***家潤多站到了,停車***下車2人,又上車3人***,汽車又開了。遊戲結束後,讓學生討論後說說,現在車上有幾人?有的學生說,現在車上有8人;有的學生說,原來德政園站車上有7人,到了家潤多站下車2人,又上車3人,現在車上有8人……學生在遊戲活動中知道:從7人裡面去掉2人***要用減法算***,又多3人***要用加法算***。這樣學習“加、減混合”的例題,學生感到有趣、熟悉、自然,對數學的親切感、興趣感也自然產生了。
課程改革為我們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為學生髮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我認為,凡是學生能夠探索出來的,教師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能夠獨立發現的絕不暗示,讓學生從生活、活動、思索、合作交流中學習,儘可能多給一點思考的時間,多給一點活動的空間,多給學生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多一點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