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塵的簡介

 拂塵,又稱塵拂、拂子、塵尾,是一種於手柄前端附上獸毛***如馬尾、麈尾***或絲狀麻布的工具或器物,一般用作掃除塵跡或驅趕蚊蠅之用。在道教文化中,拂塵是道士常用的器物,一些武術流派更視拂塵為一種武器。拂塵也是漢傳佛教法器,象徵掃去煩惱。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拂塵,道家器物。用於清理道觀器物上的灰塵,後被演化為具有武術攻擊性質的套路。

  無極拂塵為武當派典型的道家奇門兵器,流傳久遠特點鮮明。講究剛柔並濟,陰陽變化,翻轉騰挪,大開大合,注重內勁的運用,力透拂塵梢節,並配以劍指點穴擒拿、分筋錯骨。經常練習拂塵,有利於調節人體靈活敏捷度,對人體心、意、氣、血、神和四肢百骸及防身自衛等都有好處。

  “拂塵”點滴

  拂塵,又稱拂子、麈尾,是將獸毛、麻等紮成一束,再加一長柄。這個物件,在佛家及道家的圖片或文字中均可以看到。如戒律中允許比丘執持拂塵,以拂除蚊蟲的侵擾,經典中亦屢有菩薩或長者手執白拂的記載,如佛陀上忉利天為母說法歸來時,梵天嘗執白拂,侍佛之右,但好像普通比丘是禁止使用“白拂”的。禪宗則以拂子作為莊嚴具,主持或代理者手執拂子上堂為大眾說法,即所謂“秉佛”,因此,拂塵是說法的表徵。

  在道門中,拂塵也是道場中的一種法器,有拂去塵緣超凡脫俗之意,道門中人外出雲遊時,其師擔心弟子經受不住種種誘惑而一去不復返,為此,在他臨行前會贈送他幾件物品以示警戒,其中,就有這個拂塵,其意是,參訪途中,要廣結善緣,一旦被俗事所戀,當拂手離塵而去,不受所累,於是拂塵就成了道人的隨身攜帶之物。

 

 
 

  把拂塵作為兵器,唯道家所獨有。其風格屬軟兵器之類,拂塵的動作以劈、纏、拉、抖、掃為主,有刀、劍、鞭、鏢等器械的動作特點,練習拂塵時要求形與意合,運用時要求自然流暢,綿綿不斷,一氣而成。人們熟知的太上老君、太乙真人和呂洞賓,皆以拂塵壯其神威,有此道教傳說之底蘊,再觀今日之拂塵習練者,仙風道骨油然而生。

  人們熟知的太上老君,太乙真人,八仙中的呂洞賓,皆以拂塵壯其神威,仙風道骨油然而生。為中國的道教歷史文獻增添了無窮的文化魅力。拂塵的演練風格獨特,技法鮮明、軟硬兼施,開合緊湊;舞動起來如天馬行空,灑脫飄逸,閃展跳躍,靈活多變。拂塵的動作以劈、纏、拉、抖、掃為主,有刀、劍、鞭、鏢等器械的動作特點,練習拂塵時要求形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神合,運用時要求自然流暢,綿綿不斷,一氣呵成。具有良好的防身之效,倍受人們喜愛。

  禪宗則以拂子作為莊嚴具,住持或代理者手執拂子上堂為大眾說法,即所謂"秉拂",因此,拂塵是說法的表徵。戒律中允許比丘執持拂塵,以拂除蚊蟲的侵擾,然禁止使用如"白拂"等,以較為華美貴重之物所成的拂子。

  經典中屢有菩薩或長者手執白拂的記載,如佛陀上忉利天為母說法歸來時,梵天嘗執白拂,侍佛之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