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倫是怎麼造紙的

  蔡倫,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的發明者,被後世尊為造紙鼻祖、紙神,而造紙術的發明為人類文化的傳播與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公元102年,漢和帝劉肇立鄧綏為皇后,鄧皇后一時風頭正盛,蔡倫立即投靠了鄧皇后。由於鄧皇后喜歡舞文弄墨,於是蔡倫就潛心鑽研西漢的造紙技術,準備造出一種真正的紙,來討鄧皇后開心。

  最早在古書上記載出現可用於書寫的紙是赫蹏或方絮。具體時間已無從考證,只知道與絲絮有些關係。但是這種紙製作工序麻煩,製作時間也十分的長,而且離傳統意義上的紙還有些差距。

  蔡倫細細研究前人的造紙技術,並加以改進。蔡倫為東漢漢明帝年間出生的人,離他最近的造紙技術當屬於西漢年間。根據史學家考證,西漢年間所出產的紙應屬於麻質纖維紙,質地粗糙,產量不高,而且也不利於書寫,大多用於包裝禮品之用。

  蔡倫沿用樹皮、破布等材料,再加上漁網、麻頭等便宜易找的原材料,用漚浸或蒸煮的方法讓原料在鹼液中脫膠,並分散成纖維狀,然後用切割和捶搗的方法切斷纖維,並使纖維帚化,而成為紙漿。接著把紙漿滲水製成漿液,然後用撈紙器***篾席***撈漿,使紙漿在撈紙器上交織成薄片狀的溼紙,最後把溼的紙放在太陽底下晒,晒乾後就形成了紙。

  蔡倫改進的造紙技術被認為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先是在經濟發達地區中傳開,然後從漢中地區傳至四川,然後傳遍全國。而在國外的話,最早傳入的是與我們相鄰的朝鮮和日本。歐洲地區則是由阿拉伯人代為傳入。

  蔡倫改進造紙術的故事

  紙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經驗的結晶。造紙過程複雜,環節眾多,並不是以一人之力就可以成功造出紙的。傳說有一日,天上下暴雨,致使河水上漲。來自於山林中的一些含有大量纖維的樹木和麻類被雨水帶入河中,在河水和自然原始鹼的作用下,逐漸形成了原始的紙漿。

  這些紙漿隨河流一路沖刷,途中有些被廢樹枝聚集起來,經過太陽暴晒後竟然形成了可用於書寫的紙。古人們從中受到啟發,開始人工造紙。根據考古發現,1986年在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紙質地圖殘片,經調查研究應該屬於西漢文帝時期,大約是在公元前179到公元前141年期間,表明了在西漢漢文帝時期我國就已經出現了可用於繪寫用的紙。這是目前考證過後最早出現的紙。

  但是西漢時期所生產的紙質地粗糙、製作成本高,因此普及率比較低。但在東漢漢和帝在位年間,尚方令蔡倫改進了西漢造紙工藝,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流暢的造紙流程。不同於初期民間造紙的傳統:用飄絮法造紙,過程極其麻煩而且複雜。

  蔡倫就用樹皮、麻頭、敝布、魚網等廉價材料來造紙,這些材料在當時十分容易被找到,降低了造紙的成本,使得紙的普及率大大提高。而蔡倫之所以能建成一套完整的造紙工藝流程,主要是倚仗於前人的智慧與經驗,當然也離不開蔡倫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

  蔡倫的故事

  蔡倫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響噹噹的人物。因為他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的發明者。被美國權威著作列為影響人類歷史程序的一百名人中的第七位,排名僅次於中國的孔子。

  公元75年,是蔡倫進入漢宮的第一年。傳聞當年漢章帝不僅喜歡美貌的女子,還喜歡才貌雙全的孌童,便舉全國之力從天下徵召這樣的子弟入宮為自己服務。因此蔡倫入宮做宦官並不是因為家裡窮,而是長的太過好看,人也過於聰明瞭。

  入宮時間不久,蔡倫就從小黃門升到了黃門侍郎。黃門侍郎這個官,雖然官階不高,但是卻能和高官及後宮嬪妃們直接接觸,於是,蔡倫在這些日子中遇到了他生命中的第一個貴人竇皇后。

  竇皇后不但家世背景雄厚、姿容秀麗,而且頗有心計,深得漢章帝的寵愛。但就是偏偏生不出兒子。後宮中的女人,不管地位如何顯赫,帝王的寵愛如何之深,但是若沒有子嗣,在年老色衰時,就會成為昨日黃花。萬一哪天漢章帝駕崩,那麼一旦太子即位。竇皇后的位置可能就保不住了。

  在與蔡倫接觸的日子裡,竇皇后深知其辦事能力。於是為了使太子劉慶倒臺,竇皇后指使蔡倫誣陷太子生母宋貴人行巫蠱之術。蔡倫是個聰明人,這點事情對他來說根本不是什麼難事。於是很快宋貴人被打入死牢,***自盡,太子也被廢為清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