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鍋魁的製作方法是什麼

  成鍋盔,又名鍋魁、鍋盔饃、幹饃,是城鄉居民喜食的漢族傳統風味麵食小吃。那麼,呢?

  鍋魁,說白了就是北方的燒餅嘛!只不過四川人發明了夾肉、夾菜法。也有以糖作餡兒的,就是糖餅。四川人給它起了個特別的名字,所以顯得不同。四川鍋魁品種繁多,有甜、鹹、白味、五香等;從用料上看,則有芝麻、椒鹽、蔥油、紅糖、鮮肉等等;從製作方法看,又有包酥、抓酥***抹酥、炒酥***、空心、油旋、混糖等等。單是

  博望鍋盔

  鍋盔並非陝西獨有的食品,河南的博望鍋盔及油酥鍋盔也相當有名。博望鍋盔是南陽地區的古老食品,是用酵麵糰與冷麵團經揉合、揪劑、蓋花紋烙制而成,吃起來酥香甘甜,美味可口。據傳,它的來歷還是出自諸葛亮的妙計。東漢建安年間,劉備三顧茅廬請來諸葛亮,諸葛亮首次用計,便在博望坡大敗曹操軍馬。獲勝之後,班師回新野,派關羽帶兵駐守博望。當時逢天旱缺水,飲水、做飯不便,士兵紛紛抱怨。關羽派人請示諸葛亮,諸葛亮回覆說:“多用乾麵,摻水少許,和成硬塊,大鍋炕之,得食為盔。”關羽命令士兵如法制作,果然烙出的餅香甜可口,士兵們吃了非常高興,一個個都安心守城。從此博望鍋盔得名,並流傳開來。博望鍋盔表面焦黃,刻以各種圖案,樣子相當美觀。

  油酥鍋盔

  是河南的另一名小吃,據傳,是為洛陽上清宮道士食用。唐代時,上清宮的香火極盛,許多名流顯貴都來此進香祈福,宮中道士常常用清油、白麵做的餅招待客人。有位知府吃過之後深為讚賞,專門派廚師上山學藝。上清宮的道士也經常到民間傳授製作技藝,漸漸在民間流傳開來,經後人的不斷改進,成為今日的油酥鍋盔。油酥鍋盔的製作比較講究,是將燙麵與冷麵團揉合,擀皮,包酥面和椒鹽、大料面製成餅坯,經烙烤而成。吃的時候切成小塊,外酥裡嫩,鹹香可口。

  空心鍋盔

  湖北潛江人喜吃鍋盔,而且吃得非常花哨,主流的鍋盔有 芝麻鍋奎、蔥鍋奎、腰子鍋奎、五香鍋奎、、豆沙鍋奎、豬油鍋奎、蓋無火鍋奎、子面鍋奎、油炸登子鍋奎,走線鹽鍋奎、天爐鍋奎… 最具本土特色的鍋盔便是空心盔,空心鍋盔不是真正的空心的,乃是裡面的空心非常的大,早點師傅做好之後便會的在鍋盔上用刀劃開一個口子,然後在遞給你,空心鍋盔最美好的優點就是,空隙太大了,而且密封特別好,感覺就是連著的2塊餅,甚至湯倒進去也不會漏出來 當地人習慣放滷肉和油條在空隙裡面,地方風味,別有意思。

  四川有一種小吃叫鍋魁,與鍋盔同音,卻不是一個品類,多為小吃和點心之用,並不做主食,而且自成體系,根據用料和做法,可以分出三十多個品種。中國地大物博,小吃名目繁多,雖一字之差,卻去之千里。要想沿途尋訪,一一品嚐,所行之路,又何止千里。

  鍋魁相傳為三國時諸葛孔明所創,蜀漢丞相諸葛亮屯兵成都,準備北伐為了不誤戰機,孔明命人將麵粉製成燒餅一樣的乾糧以備邊行軍邊吃飯,後來做鍋魁屯兵的地方就被後人叫做了軍屯鎮,那燒餅一樣的乾糧就成了鍋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