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關於養豬模式問題的調研報告

  一、養豬模式回顧
  1、自然養殖階段
  豬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家畜之一,從馴化到20世紀初,豬的養殖一直是採用自然養殖模式,以吃各種青粗飼料為主,豬飼養週期長,料肉比高,由於自然養殖青粗飼料品種多,各種營養成分和微量元素複雜,養殖以一家一戶的散養為特徵,中大豬的免疫力強,不易生病,結果是:肉質細膩、微量成分含量豐富、營養全面。但生產效率低下,不能滿足人們對肉食日益增長的需要。
  2、集約化規模養殖階段
  進入20世紀,隨著化學和生物學的發展,動物營養學成為獨立學科,現代養殖業逐步發展併成熟起來。其特徵為:以動物營養學為理論基礎,以追求較高的經濟效益為目的。採取了改良品種,在飼料中新增各種飼料新增劑等措施來提高畜產品的產量,結果造成肉品品質下降,衛生安全係數降低甚至危害到人類身體健康。現在人們所吃到的豬肉幾乎都是從養殖場出來的飼料豬肉,飼料豬所吃的飼料是專業人士科學配製出來的,以提高生長速度、縮短飼養週期為目的的。這種飼料是用玉米、豆粕、麩皮、幾種氨基酸、幾種礦物元素、幾種維生素以及一些促生長用的促長劑和防病用的抗菌素等藥物組成。所謂的全價飼料,其營養成分其實卻十分簡單,用簡單成分的飼料在短時間內堆砌出來的豬肉蛋白質內油質較少、組成成分相對簡單,這樣的豬肉能會好吃嗎?白水煮肉,味同嚼蠟並不誇張。飼料中新增的一些化學促長劑及一些抗菌素類藥物在畜禽體內的殘留,還直接威脅到人們的身體健康安全。抗菌素及“瘦肉精”的危害,人們已經領教過了。另外現代人經常患的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偏癱、癌症等,雖沒有證據說明與現代肉食有直接的因果關係,但也不能說明一點關係沒有。近年來國內外研究逐漸發現一些過去用於飼料的新增劑如:某些抗菌素、鎮靜類的藥物等在畜禽體內的殘留對人體存在著相當的危害。許多發達國家紛紛出臺飼料管理措施,以法律的形式禁用已確定的對人類有危害的飼料新增劑。我國由於以前飼料行業管理相對較鬆,飼料新增劑濫用嚴重以致造成我國肉食產品出口受阻。

  二、21世紀養殖業面臨的挑戰
  1、在現代動物營養學理論指導下養殖模式使畜牧生產水平的提高几乎已達到極限。
  2、既要提高畜牧生產水平,又要提高肉食品質這一矛盾日益突出。
  3、食品安全與環境汙染。
  4、養殖成本日益提高。
  三、如何實現新的突破
  1、理論基礎的突破
  要想實現根本性突破,必須在理論上得到突破。傳統動物營養學主要是依據化學和傳統生物學的基礎,把動物看成小型肉製品加工廠,忽視了動物的生理特性。現代動物營養學應以現代生理學和現代分子生物學為基礎,同時借鑑中醫理論的整體觀,重視各種營養因子的調控和基因表達,把豬在不同生長階段的生理條件調節到最佳狀態。
  2、養殖模式的突破
  根據現代動物營養學的理論,探索新的養殖模式,把動物看成活的個體,除營養外,還要考慮動物是否處於最佳生理狀態、最佳心理狀態,等等。
  3、育種的突破
  主要是培育遺傳穩定性好的新品種,降低品種退化的機率。
  4、飼料生產的突破
  要解決既要提高畜牧生產水平,又要提高肉食品質這一矛盾,首先要解決食品安全性,儘量減少飼料中人工合成類藥物新增劑的使用量,減少藥物及化工類飼料新增劑在肉品中的汙染,造成對人們身體健康的潛在威脅;其次,儘量使用天然植物成分作為飼料新增劑來改善畜禽的生產效能,增加畜禽的免疫抗病力。不少科研工作者都在致力於這方面的研究並找到了很多解決辦法,其中天然中草藥以其無毒副作用、無有害殘留等優勢被廣大畜牧工作者認為是最具有開發價值的資源。另外,鑑於目前養殖模式,飼料中普遍新增大量抗菌素,破壞了豬腸道的有益菌群,易受致病菌感染而致病的現象,建議結合中草藥新增劑使用微生態製劑,一方面提高豬的免疫力,一方面增加腸道有益菌群,對抗致病菌的感染。同時降低對環境的汙染。
  我國植物資源豐富,根據中醫理論:任何一種植物都具有某種醫理作用,其中可用於飼料新增劑的具有抗病促長及補充營養功能的就有數百種之多。如黃芪含有微量元素多達14種,山楂含有70多種成分,白朮具有健脾益氣功效,陳皮、神曲具有健胃功能,黨蔘、黃芪、白朮還具有促進合成代謝的作用,何首烏具有類雌激素樣作用,黃芪、決明子還能促進血紅蛋白、血清蛋白的合成等。博凱國際·鄭州博凱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研製開發的中草藥飼料新增劑—博凱助長靈,試驗證明:能有效提高瘦率,減少胴體脂肪含量;提高生長速度,提高飼料轉化率;提高免疫抗病力,緩解應激反應;提高豬肉系水力,改善體型、改善肉質與風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