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中華傳統美德小故事
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經過五千年的文明發展流傳下來的優秀傳統,它包含了中華民族優秀的民族品質、優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氣節、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禮儀。那你知道中華傳統美德小故事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中華傳統美德小故事:許衡心主
【許衡心主】
許衡暑日。止於道旁。梨非我有。忍渴不嘗。
【原文】
元許衡、嘗於暑日過河南。渴甚。道旁有梨。眾取啖之。衡獨危坐不顧。或問之。衡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或曰。世亂。此無主。衡曰。梨無主。吾心亦無主乎。卒不取。後其鄉有果熟爛墮地。童子過之。亦不睨視而去。
許止淨謂導之以禮義。則物各有主。恣之以邪侈。則物皆無主。任意肆奪。見金不見人矣。君子小人之分。義利之間而已。許衡自正其心。遂使化行一鄉。士君子欲正己化人者。可不知所本乎。
【白話解釋】
元朝時代。有一個姓許名叫衡的人。有一年在大暑的時候。路過河南地方。天氣很熱。口裡渴得很。路旁邊有一株梨子樹。一班人見了。就大家搶著去採下來吃。只有許衡獨自一個人很端正地坐著。也不去看他們。有個人問他。為什麼不去把梨子來解解渴呢。許衡說。不是我所有的東西。把他拿了來。這是不可以的。那個人又說。世界上已經大亂了。這個是沒有主人的呀。許衡道。梨子沒有主。難道我的心也沒有主的嗎。終於不去拿梨子來吃。後來許衡居住的鄉村裡。有株果子樹。果子爛熟了。跌在地上。小孩子走過。也一眼不去看的走了。
中華傳統美德小故事:包拯貢硯
【包拯貢硯】
宋有包拯。出知端州。制貢足數。一硯不留。
【原文】
宋包拯、知端州。端土產硯。前守緣貢。率取數十倍。以遺權貴。拯命制者方足貢數。歲滿。不持一硯歸。平生無私蓄。嘗遺戒子孫曰。吾後人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不得入大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也。
按公性峭重剛毅。為政務敦厚。雖嫉惡如仇。而未嘗不推以忠恕。服用喜儉樸。雖貴如布衣。貴戚宦官。為之斂手。童稚婦女。亦知其名。京師為之語曰。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以其笑比黃河清雲。
【白話解釋】
宋朝時候。有一個著名的清官。姓包。單名一個拯字。在端州地方做知州官。端州地方。向來出產一種做硯子用的石頭。從前在那地方做官的人。都藉著進貢皇上的名目。總要多取幾十倍。拿去送給朝廷裡有勢力的人。包拯卻叫做硯子的人。只要做到貢獻的硯子足數了、就停止工作。等到自己任期滿了。去任的時候。不拿一塊硯石回去。他平生沒有私下的積蓄。曾經警誡子孫們說。我的後代做官的。有犯了貪贓的人。這個人就不準回到自己家裡來。死的時候。也不準葬在大墳裡。倘若不照著我的志向做。就不是我的子孫了。
中華傳統美德小故事:彥謙官貧
【彥謙官貧】
彥謙為令。慈父愛民。人因祿富。我獨官貧。
【原文】
隋房彥謙、字孝衝。直道守常。介然孤立。居官有惠政。百姓號為慈父。立碑頌德。所得俸祿。皆以周恤親友。家無餘資。雖至屢空。怡然自得。嘗顧謂其子玄齡曰。人皆因祿富。我獨以官貧。所遺子孫者。在於清白耳。
稱官為慈母。或視為嚴父者有之。未聞有號為慈父者也。詩云。豈弟君子。民之父母。慈父之稱。適足以概之。然非至德。其孰能致此。為民父母者。當知名必符實。斯可矣。
【白話解釋】
隋朝時候。有一個姓房名叫彥謙的。表字就叫孝衝。他的為人很直道。操守有常。介然獨立。不和人家附同。在長安地方做官。很有恩惠的政治。百姓們都稱呼他叫做慈父。並且立了碑。去表揚他的德行。房彥謙把所有得到的俸祿。統統賙濟那親戚朋友們。家裡沒有餘剩的資財。雖然屢次感覺著貧乏。可是他很怡然自得的。房彥謙曾經對他的兒子名叫房元齡的說道。別人家都是因為做了官、可以得到許多俸祿。家裡從此富有了。可是我獨獨因為做了官、家裡從此貧窮了。我所遺留下來給子孫們的只在清白兩個字呵。
中華傳統美德小故事:趙軌杯水
【趙軌杯水】
趙軌酬值。駐馬待明。父老揮涕。杯水餞行。
【原文】
隋趙軌、為齊州別駕。東鄰有桑椹落其家。悉拾還主。為原州司馬。夜行。馬逸入田。傷禾。駐馬待明。訪禾主。酬直而去。徵入朝。父老相送者齊揮涕曰。公清若水。故不敢以壺酒相送。請酌一杯水奉餞。軌笑而飲之。
桑椹、微物耳。況自落乎。而必拾還其主。田禾、馬傷耳。況夜行乎。而必待酬其直。是較之查道因獻棗而掛錢於樹。仲山因飲馬而投錢於渭。更甚焉。杯水餞行。非特喻清如水。其德澤長流。亦如此水矣。
【白話解釋】
隋朝時候。有一個姓趙名軌的人。在齊州的時候。做著刺史下面的佐吏官。東邊的鄰舍。有株桑樹結了子。那桑子熟了。落在他的家裡。趙軌就把桑子盡數拾起來。送到鄰家去還他。後來在原州地方。做了掌管軍隊的官。夜裡騎了一匹馬行走。那匹馬走入田裡。把田裡的稻子踏壞了。趙軌就停著馬。等到天亮了。訪著那稻子的主人翁。算給他價值才去。後來趙軌被皇帝召了朝廷裡去。送他的父老們。一齊流著眼淚說。我公和水一般的清潔。所以我們不敢拿壺酒來相送。請用一杯清水餞別你。可好嗎。趙軌笑著把那杯水喝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