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

藥材名稱:榆葉

名稱出處:《本草經集註》

概況

基源:為榆科榆屬植物榆樹的葉。

原植物:榆樹Ulmus pumila L.,又名,扮(《詩經》),白榆(《毛詩傳》),白枌(《爾雅》),零榆(《本經》),扮榆(《爾雅》郭璞注),榆錢樹(《救荒本草》),鑽天榆、錢榆、家榆(《新華本草綱要》)

歷史:榆樹首見於《別錄》,謂:“一名零榆,生山谷。”《綱目》載:“按王安石《字說》雲,榆

俞柔,故謂之榆;其粉則有分之之道,故謂之扮;其莢飄零,故曰零榆。”所指均為本種。

形態:落葉喬木,高達25m,樹皮粗糙。葉橢圓狀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2~8cm,寬1.5~2.5cm,兩面均無毛,間或脈腋有簇生毛,側脈9~16對,邊緣多具單鋸齒;葉柄長2~10mm。早春,花先葉開放;花多數,成簇狀聚傘花序,生於去年枝的枝腋;花被鐘形,4~5裂;雄蕊4~5。翅果近圓形或寬倒卵形,長1.2~1.5cm,無毛,頂端凹缺。種子位於翅果的中部或近上部,柄長約2mm。花期3月上旬,果期4月上旬。(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1冊.463頁.圖926)

生境與分佈:適宜於肥沃的沙壤土,常見於村落房屋前後。野生於中國東北、內蒙古、河北、山東、山西、河南、陝西、甘肅、寧夏、新疆等省區;江蘇、浙江、江西、四川、西藏等省區有栽培。

化學性質

含蛋白質6%、脂肪0.6%、碳水化合物9%、粗纖維1.5%、灰分3.4%。

參考文獻

中國經濟植物誌.科學出版社,1961: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