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白繁縷

藥材名稱:蘭香草

名稱出處:《植物名實圖考》

概況

異名:石將軍、紫羅毯(《綱目拾遺》),婆絨花《植物名實圖考》)。

基源:為馬鞭草科蕕屬植物蘭香草的全草及根。蕕屬全世界約15種;中國有13種、2變種、1變型。

原植物:蘭香草Caryopteris incana(Thunb.)Miq.(Nepeta incana Thunb.ex Houtt.;Caryopteris sinensis(Lour.)Dippel),又名蕕(《中國樹木分類學》),卵葉蕕(《江蘇植物名錄》),九層塔(福建)、蘭花草(江西),巖薄荷(江西),小六月寒(甘肅),山薄荷(甘肅、湖南、廣西)。

歷史:本種以石將軍及紫羅毯之名始載於《綱目拾遺》,雲:“秋時開花,有紫色圓暈,生高山石上,立夏後生苗,葉類龍芽略小,對節,高不過尺,根本勁細,似六月寒。”《植物名實圖考》稱為蘭香草,並載有:“叢生,高四五尺,細莖對葉,葉長寸餘,本寬末尖,深齒濃紋,稍葉小圓,逐節開花,似丹蔘,紫菀而作小

子,尖瓣外出吐細須,淡紫,嬌媚,深秋始開,莖葉俱有香氣,……。”按上記載及附圖,應為本種。

形態:小灌木,高25~60cm。嫩枝圓柱形,略帶紫色,被有灰白色柔毛,老枝毛漸脫落。葉片披針形,厚紙質,卵形或長圓形,具柄,有柔毛,長0.3~1.7cm,基部楔形或近圓形至截平,邊緣有粗齒,偶近全緣,頂端鈍或尖,被短柔毛,兩面均有黃色腺點,背脈明顯。聚傘花序腋生或頂生,排列緊密;花萼杯狀,開花時長約2mm,結果時長4~5mm,外面密被短柔毛;花冠淡紫色至淡藍色,花冠管長約3.5mm,花冠2裂,下脣中裂片較大,邊緣流蘇狀,喉部有毛環;雄蕊4枚,開花時與花柱均伸出花冠管外,子房頂端被短毛,柱頭2裂。蒴果倒卵狀球形,被粗毛,直徑約2.5mm,果瓣有寬翅,包藏於萼內。花果期6~10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3冊.605頁.圖5164)

生境與分佈:生於較乾旱的山坡、路旁或林邊。分佈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日本、朝鮮也有分佈。

生藥

採集:夏、秋季採收,切斷,晒乾。藥材產於廣東、廣西、浙江、湖南。

鑑別:根圓柱形,多分枝,直徑3~7mm,表面黃棕色,粗糙,有縱裂及縱皺紋。莖略呈鈍方形,灰褐色或棕紫色。葉對生,多皺縮,展平呈卵形或長橢圓卵形,長2~9cm,寬1~4cm,灰褐色或黑褐色,有腺點,邊緣有粗鋸鑿。有花椒樣特異香氣,味苦。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

化學性質

全草含黃酮甙、生物鹼、酚類、甾體、氨基酸、有機酸、鞣質。其中有一種抗菌活性成分,暫稱蘭香草素鈉,在根、莖、葉、花、全草中的含量分別為1.5,15,10.4,5.5,4.7g%。

參考文獻

中藥大辭典.上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