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果西番蓮
藥材名稱:薄葉陰地蕨
名稱出處:《新華本草綱要》
概況
異名:西南小陰地蕨(《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基源:為陰地蕨科陰地蕨屬植物薄葉陰地蕨的全草。
原植物:薄葉陰地蕨Sceptridium daucifolium(Wall.ex Hook.et Grev.)Lyon(Botrychium daucifolium Wall.ex Hook.et Grev.),又名一朵雲(四川、貴州)。
形態:植株高約40cm。根狀莖短,肉質,不分枝,直立或斜生。總梗長10~12cm。葉二型;不育葉柄長達8cm;葉片草質,近五角形,長15~20cm,寬16~24cm,三回羽狀分裂,羽片6~7對,互生,有柄;第1對羽片4~5對,狹卵形至寬披針形,基部下側一片最大,長約8cm,寬約3cm,羽狀分裂,裂片卵形或寬卵形,邊緣具狹長尖齒;第2對以上羽片漸縮小,寬卵形;葉脈較明顯,葉軸及羽軸疏生白色長毛;能育葉由總梗上抽出,柄長14~16cm,能育穗長10~12cm,二至三回羽狀鬆散分枝,呈圓錐形,穗軸疏生白色長毛。孢子囊球形,黃色。(圖見《四川植物誌》.第6卷.圖版28∶1-3)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高達2500m的溪邊林中。分佈於中國四川、貴州、雲南、廣東、廣西。印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也有分佈。
藥性
性味:甘、辛,溫。
功效:補虛潤肺,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平肝散結。
主治:肺熱咳嗽,氣虛血虛,病後聲啞,毒蛇及狂犬咬傷,腮腺炎,乳腺炎及跌打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