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指甲草

藥材名稱:瓜蒂

名稱出處:《本經》

概況

異名:甜瓜蒂(《本草經集註》),瓜丁(《千金翼方》),苦丁香(《本草衍義補遺》),甜瓜杷(《山東中藥》),瓜葶(《和漢藥考》)。

基源:為葫蘆科黃瓜屬植物甜瓜的果蒂及果柄。本種栽培歷史悠久,品種繁多,果實形狀、色澤、大小、味道等也因品種而異,園藝上分為數十個品系,例如普通香瓜、哈蜜瓜、白蘭瓜等都屬不同品系。

原植物:甜瓜Cucumis melo L.,又名香瓜(《江蘇植物誌》)。

歷史:瓜蒂為少常用中藥。《本經》列為上品。甜瓜是中國最早利用為果品的瓜類之一,《詩經》等古籍早已述及,公元168年左右西漢馬王堆出土女屍,胃中尚見有香瓜子。賈思勰《齊民要術》稱小瓜,以別於冬瓜(大瓜)。《雷公炮炙論》:“凡使勿用白瓜蒂,要採取青綠色瓜……”蘇頌也指出甜瓜“有青白二種,子皆黃,入藥當用早青瓜蒂為良。”李時珍“按唐瑤雲:甜瓜蒂以團而短瓜,團瓜者良,若香甜瓜及長如瓠子者,皆供菜之瓜,其蒂不可用也。”現入藥按傳統,用青皮圓形瓜蒂。《中國藥典1977年版》一部,將本品以甜瓜蒂名收載。

形態:一年生匍匐或攀援草本。莖枝有稜,並有糙硬毛和疣狀突起。卷鬚纖細,單一。單葉互生,葉片圓形或腎形,長、寬約8~15cm,不分裂或3~7淺裂,邊緣具不整齊鋸齒。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常數朵簇生葉腋;花萼管狀,5裂,裂片頂端尖,密被白柔毛,花冠黃色,直徑約2cm,5裂,裂片頂端銳尖,有小尖頭,雄蕊5,聯生成3枚,其中2枚較寬,花絲極短,緊貼於花冠筒內;雌花單生,花梗較雄花梗短,子房下位,長橢圓形,被密長柔毛和長糙毛,花柱長1~2mm,柱頭靠合,長約2mm。果皮平滑,無瘤狀凸起,通常黃白色或綠色,有時具花紋,果肉-般黃綠色,芳香;果梗圓柱形,具縱槽。種子多數,黃色或灰白色,扁長卵形。花果期6~8月。(圖見《中國植物誌》.第73卷.第1分冊.204頁.圖版52∶1-9)

生境與分佈:中國各地均有栽培。世界溫帶至熱帶地區也廣泛栽培。

生藥

採集:6~7月間,採摘尚未老熟的果實,切取果蒂,陰乾。藥材產於全國大部分地區。

鑑別:本品形狀不規則。果柄細圓柱形,略彎曲,長3~5cm,直徑2~4mm,淡灰棕色,有縱皺紋。一端帶有果皮,直徑約1cm,淡黃色至棕色,極皺縮,邊緣向內捲曲,內面黃白色至棕色。質脆,易斷。氣微,味苦,成熟者苦味較淡。以身幹、帶果柄、味苦者為佳。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

化學性質

含甾醇、皁甙及氨基酸外,主要有四環三萜類苦味質,葫蘆素B,ED,異B和葫蘆素B-2-0-β-D-吡喃葡萄糖甙(Cucarbitacin B-2-0-β-D-glcopyranoside)。在各種葫蘆素中,以B為主,其含量約為1.4%,其次就是苦味甙類,其中葫蘆素B葡萄糖甙,含量為0.2%~0.3%[1,2]。

參考文獻

[1] 中草藥 1979;10(3):1。


[2] 中草藥 1982;13(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