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地紫菀

藥材名稱:石莽草

名稱出處:《廣西中藥志》

概況

異名:石辣蓼(《廣西中藥志》),太陽草(《雲南中草藥》),滿地紅(《文山中草藥》)。

基源:為蓼科蓼屬植物頭花蓼的全草。

原植物:頭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 Buch.-Ham.ex D.Don,又名小紅藤(《廣西植物名錄》)。

形態:多年生草本,高15~40cm。根莖粗壯,肉質,具多數較細的鬚根。莖直立,細弱,綠色,節間長。基生葉多,葉柄扁平,長1~2.5cm;葉片線狀披針形,長2.5~6cm,寬2~5mm,先端尖;葉緣具明顯的白色細紋,成螺旋狀捲曲,表面綠色光滑,背面疏生白色柔毛;葉鞘褐色膜質。穗狀花序,頂生呈頭狀,長1~2.5cm,徑0.5~2cm;苞片褐色,膜質,內含1小花;花小,粉紅色或白色;花梗細,長約4mm;花托膨大,圓形;花被長約2mm,5裂,裂片闊圓形,雄蕊8,花絲扁平,長短不等,花葯暗紫色,卵形;雄蕊1;花柱3,離生,線形,長約2mm,伸出花被外,柱頭頭狀。小堅果,三稜形,先端尖,有光澤。花期7~8月。果期9~10月。(圖見《中藥大辭典》.上冊.611頁.1250條圖)

生境與分佈:常生於海拔3500m以上的高山草甸或灌叢中。分佈於中國西南、西北區。印度北部、尼泊爾、錫金、不丹、越南也有分佈。

生藥

全年可採,晒乾或鮮用。

化學性質

含苯甲醛、乙酸,24-羥基二十四烷酮-3、29-羥基二十九烷酮-3、β-谷甾醇、沒食子酸。其中沒食子酸為主要成分。

參考文獻

中草藥 1985;1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