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的滲透性
[拼音]:jichu
[英文]:foundation
建築物底部與地基接觸並把上部荷載傳遞給地基的構件。由室外地面到基礎底面的距離,稱為基礎埋置深度。這一深度的選擇,是以滿足地基穩定和變形要求為前提,力求淺埋,以降低造價和簡化施工。因接近地表的土層多為腐植層,常有生物擾動,並受氣候影響,一般不宜作為地基的持力層,所以埋置深度通常不宜淺於0.5米。如果地表層經過加強,各種因素能夠滿足基礎的安全和功能要求,也可考慮不埋基礎。基礎埋置深度超過5米的為深基礎,不足的為淺基礎。
淺基礎
有下列型別:
條形基礎
在牆承重建築中應用最廣,呈連續條帶形(圖a)。通常用磚、石塊、混凝土或灰土等材料砌築。一般情況下,由基礎傳遞的荷載大於地基的承載力,故條形基礎的基底寬度應按受力要求放寬,通常呈臺階狀。基礎放大的底腳臺階寬度同高度的比值所形成的夾角稱為剛性角,受剛性角限制的基礎稱為剛性條形基礎,常用作中小型民用建築和輕型廠房的一般地基。如果基礎荷載較大或地基承載能力較弱,採用剛性條形基礎勢必過多地加大底寬,增加埋深,造成用料過多,這就要採用鋼筋混凝土基礎。鋼筋混凝土基礎具有良好的抗拉、抗壓和抗彎效能,不受剛性角限制,適用於寬基淺埋。這種基礎也稱為柔性基礎。
獨立基礎
常用於框架承重建築結構的柱下(圖b),剛性獨立基礎的構造和剛性條形基礎相似。處於鋼筋混凝土柱或鋼柱下的獨立基礎,多采用混凝土基礎;處於磚柱或木柱下的獨立基礎,則多采用磚基礎或石基礎。現場澆注的柱下鋼筋混凝土基礎同預製柱下鋼筋混凝土基礎不同,後者呈杯口形,供預製柱插入,稱為杯形基礎。
聯合基礎
同一排柱下的獨立基礎延伸聯成條形,稱為聯合基礎。其構造同倒置的鋼筋混凝土 T形截面樑相似,因而又稱柱下樑式基礎(圖c)。根據工程需要,還可在縱橫兩個方向延伸成為井字式柱下條形基礎。聯合基礎有較大的抗彎剛度,有利於柱子均勻下沉。如果框架結構荷載較大或地基承載能力較弱,可用此種基礎。
片筏基礎
在基礎荷載很大或地基承載能力很弱條件下,柱下井字式條形基礎擴大成片,就成為鋼筋混凝土片筏基礎(圖d),形如倒置的現澆鋼筋混凝土樓蓋。這種基礎整體剛度大,易於保證柱網均勻沉降,多用於多層或高層建築。
箱形基礎
由鋼筋混凝土的底板、頂板和縱橫牆體構成的整體基礎,形如空心箱體(圖e)。箱形基礎的中空部分可用作地下室。箱形基礎整體剛度大,適用於在軟弱地基上建造的重型建築物和對不均勻沉降有嚴格要求的建築物以及高層建築。根據工程需要,還可作成多層的箱形深基礎。
殼體基礎
應用鋼筋混凝土薄殼結構的一種基礎。這種基礎充分利用拱、殼的軸向壓力,適應剛性材料特性,經濟效果良好。殼體基礎適於作柱下基礎和煙囪、水塔、貯倉等筒形構築物基礎(圖f)。
深基礎
有下列型別:
樁基礎
適用於地基土質不良,基礎荷載大而集中的建築(圖g)。按照傳力特點,基礎荷載由樁尖部阻力來承受的,稱為端承樁;基礎荷載由樁側摩擦力和樁尖部阻力共同來承受的,稱為摩擦樁。樁基礎由設置於土層中的樁身和承接上部結構的承臺構成,根據基礎荷載大小,可用單樁,也可用群樁。樁基礎按照施工方法分為預製樁基礎和灌注樁基礎。
(1)預製樁基礎:常用鋼筋混凝土或預應力鋼筋混凝土預製成方、圓、十字、三角形等截面的實心或空心樁身。既可整體預製,也可分段預製,現場邊沉樁邊接樁。樁身長度一般為25~30米,分段預製樁連線後可達60米以上。沉樁用錘擊、振動打入、靜壓或旋入等方法。鋼樁的承載能力大,起吊、運送、沉樁、接樁都比較方便,但耗鋼量大,成本高。鋼樁常用圓形鋼管樁和寬翼工字型鋼樁。木樁常用杉木、松木製成。木樁在淡水中能耐久,但在乾溼交替環境中易腐爛,因此不適用於永久性工程。
(2)灌注樁基礎:直接在樁位處開孔成型,架放鋼筋籠,澆灌混凝土而成。樁截面一般呈圓形,也可做成擴底樁。因開孔成型方法不同,有沉管灌注樁基礎、鑽孔灌注樁基礎、鑽擴灌注樁基礎、爆擴灌注樁基礎等。
樁基礎應用較廣。沿海地區的建築廣泛採用預製樁基礎。高層或超高層建築常將預製樁基礎同片筏基礎或箱形基礎結合起來,成為組合式基礎。
沉井基礎
用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製成井筒狀結構物沉入地下為沉井基礎;把井筒頂端封閉起來則成為沉箱基礎。沉箱基礎多應用於橋樑工程。
地下連續牆
將多根預製板樁依次成排打入土中,便構成地下板樁牆;在土中開槽,安放鋼筋網,澆灌混凝土,就成為地下鋼筋混凝土連續牆。現澆地下連續牆厚度一般為450~600毫米,牆深可達幾十米。此外還有後張預應力、預製裝配以及現澆與預製相結合等多種形式。地下連續牆廣泛應用於高層或超高層建築的多層地下室、船塢工程和各種地下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