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長安城遺址
[拼音]:Ke'erkezizu yinyue
[英文]:music of Kirgiz nationality
柯爾克孜族主要聚居在中國新疆帕米爾高原與天山南麓,少部分居住在新疆的特克斯、昭蘇、察布查爾,以及黑龍江省的富裕縣。人口113999人(1982年統計)。語言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東匈語支,使用阿拉伯字母體系的文字。
柯爾克孜族喜愛音樂,在節慶假日或勞動之餘,常舉行考姆茲彈唱。民間歌手“考姆茲奇”、“伊爾奇”、“阿肯”和“瑪納斯奇”活躍在柯爾克孜草原上。柯爾克孜族民間音樂可分為民歌和器樂曲兩類。
民歌
主要有“恰爾威奇額爾”、“木卡巴特額爾”、“達斯坦”、習俗歌等4種。
恰爾威奇額爾
牧歌,內容主要反映牧民對草原、家鄉的熱愛,或舊社會貧苦牧民的悲慘生活。多為散板,並具吟誦性。
木卡巴特額爾
情歌,在柯爾克孜族民歌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有的揭露了買賣婚姻給少女帶來的痛苦,如《姑娘的憂傷》、《姑娘的哀怨》、《古娜泰》、《噢,古麗哈英姆》等。情歌和敘事歌常由歌手持考姆茲自彈自唱,並具有幽默和詼諧的性質。如下例:
柯爾克孜民歌素材簡練,上例前 3個樂句幾乎只改變了樂句結尾的一兩個音,卻使整首民歌顯得異常完美、清新。
達斯坦
敘事歌,多以表現英雄史詩、傳說、故事為內容。如反映1913年柯爾克孜族人民奮起反抗沙俄而遭到殘酷鎮壓,被迫四處飄流的《悲傷的歲月》;還有馳名中外的長篇英雄史詩《瑪納斯》等。敘事歌的歌詞較長,一般採用同一首曲調反覆演唱。
習俗歌
有以下3種:
(1)“拖衣額爾”,即結婚歌,其中有女伴們給新娘梳妝打扮時唱的勸嫁歌,由嫂嫂主唱,內容多讚揚姑娘的美貌;姑娘則哼唱一種哭泣性的長音,表示依依不捨的心情。又有婚禮歌,是在婚禮的晚會上,新郎與新娘坐在氈房一角的帷幕內,青年男女則在帷幕外唱婚禮歌,內容多是對新婚夫婦的讚美與祝願。
(2)“吉額拉西額爾”即喪歌,是親人逝世時邊哭邊唱的一種歌曲。內容表達對死者的懷念、誇獎和悲痛的感情,自由編唱。
(3)“阿依勒利西額爾”,即離別歌。當人們向親人、好友告別時,唱離別歌以表達對親友的祝願和留戀不捨的感情。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柯爾克孜族群眾中產生了不少優美動聽的新民歌,如《光輝的北京》、《火車來了》等。這些歌曲在原民歌的基礎上已有所發展與創新。
柯爾克孜族民歌的音樂特點是:
(1)多數是上下句結構形式,和帶疊歌的單二部曲式結構形式。
(2)以七聲音階為主,以do、re、mi、sol、la為主音的多種調式,也有用五聲、六聲音階的,極少數民歌含有增二度音程。
(3)常見的節拍有娺、婰、庒等。在一首歌曲中只採用一種節拍的情況較少見,常用混合拍,或在某種節拍中加進其他節拍,增加了音樂的情趣。
(4)旋律中固定句首、固定句尾和變格終止頗具特色,民歌的終止式常由上方四度、三度跳進至主音。
器樂
柯爾克孜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間樂器是考姆茲(見彩圖),流傳的歷史較久,深受群眾的喜愛。能演奏雙音、三音的和絃。除用於伴奏外,主要用它來演奏標題性的樂曲,著名的獨奏曲有《康巴爾汗》、狘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3/302717.html' target='_blank' >鍛壓返取Ⅻ/p>
吹奏樂器卻奧爾是音色優美的豎笛,弓弦樂器有二絃的“克雅克”以及為婦女、兒童所喜愛的“奧孜考姆茲”(口弦)。此外,還有“多不勒巴”、“索羅拉依”等古老樂器,現已失傳。
柯爾克孜族著名的考姆茲演奏家買買提·土魯木西曾多次到國外訪問演出。他創作的考姆茲獨奏曲《我的千里駒》、《灰色的走馬》等廣為流傳。柯爾克孜族女歌手莎莉·波爾布西的演唱獲各界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