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會督導制度(瑞典)

[拼音]:Zhu Zhixin

中國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家、思想家。名大符。1885年10月12日生於廣東番禺(今廣州市)的一個幕僚家庭。1904年,他官費東渡日本留學,在東京結識了孫中山和一些革命黨人,成為同盟會早期的成員和評議部議員兼書記。在革命派同保皇派的大論戰中,他寫了許多批駁保皇謬論、闡發三民主義的政論文章。1906年回國後,積極滁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3/304897.html' target='_blank' >郵路辭潼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69735.html' target='_blank' >武裝鬥爭。在“辛亥三月二十九日”起義中,他充當“先鋒”並負了傷。武昌起義後,他在廣東軍政府中擔任要職。稍後,他又參與了孫中山倡導的二次革命和中華革命黨的反袁鬥爭。在1917年的護法運動中,他成為孫中山的主要助手。由於盤踞廣東的桂系軍閥跋扈,孫中山包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1/244487.html' target='_blank' >黃壤朐糧盎Γ只鎦猩講呋鶼稻В⒓絛郵賂錈礪坌ぷ鰲?920年9月21日,他在廣東虎門被桂系軍閥殺害。朱執信的主要著作輯為《朱執信集》。

作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家,朱執信對闡發民主主義革命綱領作出了重大貢獻。在辛亥革命前,他主張經由“政治革命”的途徑推翻以滿洲貴族為代表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國。他指出保皇派的活動是為虎作倀,對清朝政府的新政抱有幻想則無異於與虎謀皮。他特別強調“細民”、“平民”的作用,確認他們才是當代革命的主力,指出:“社會革命之主體為細民”,而“絕不以豪右為中心點”。他以大量的論著表述了“社會革命”的思想,指出“資本跋扈”、“富豪跋扈”和“社會經濟組織之不完全”乃是病因,中國應當“防患於未然”,實行“土地國有”、“鐵道國有”,以避免壟斷,給全社會以福祉。他這種塗飾著主觀社會主義色彩的主張,實際上並未逾越民主主義的範疇。這一階段他的理論的主要特點具有激進的傾向,並側重於“社會革命”的論述。

在反對袁世凱和各派軍閥的鬥爭中,朱執信揭露和抨擊了帝國主義卵翼下的軍閥、 官僚、 政客反對共和制度的倒行逆施。同時,批判了為復辟君主專制制造輿論的開明專制論。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和中國的五四運動給他以啟示和希望,使他的政治思想注入了新的內容。他更清楚地意識到帝國主義把殖民掠奪作為“根本政策”, 而這種侵略與擴張又適為 “獨立運動之原動力”,使得帝國主義“如燕巢幕上,決無長久理也”。他把直接民權作為民主建政的重要途徑和手段,認為這是彌補“代議制度”的缺陷和實現“主權在民”的根本方法。他關於“社會革命”的理論,強調國家經營大企業對工業化的意義。

朱執信是最早介紹K.馬克思、F.恩格斯及其著作到中國來的人物之一。1906年他在《民報》上按照自己的理解片斷地譯述了《共產黨宣言》和《資本論》。蘇維埃國家誕生後,他十分尊敬В.И.列寧,譯出了列寧頒佈的《勞動軍法規》,並讚頌“布林什維克精神”即“為社會犧牲的精神”。這是他在後期活動中成為國民黨左翼代表人物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