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版畫
[拼音]:Wei
戰國七雄之一。姬姓。祖先畢萬,為周初重臣畢公高之後。公元前661年,晉獻公以魏(今山西芮城北)封畢萬為大夫。畢萬之後遂以魏為氏。魏氏世世輔佐晉室有功。公元前514年,魏獻子代韓宣子執政。公元前453年,魏桓子與趙襄子、韓康子三分晉國。公元前403年,魏文侯與趙烈侯、韓景侯被周天子正式策命為諸侯。
魏的疆域最初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河東”)、陝西境內黃河與洛河之間(“河西”)及山西芮城西南風陵渡一帶(“河曲”)。魏悼子徙居霍(今山西霍縣西南),魏昭子又徙居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其中心地區原在今山西西南,後逐漸向東南發展,通過今山西東南部(“上黨”),擴大到今河南北部(“河內”)和中部。公元前361年,魏惠王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重心遂轉移到中原地區。
戰國初年,魏國曾是最強大的諸侯國。魏文侯先後任用其弟魏成子和翟璜、李悝為輔佐,師事子夏、田子方、段幹木等儒者,並任用樂羊為將攻取中山。當時,吳起為西河郡守,西門豹為鄴縣令,屈侯鮒為傅。李悝在魏國變法,提出“盡地力之教”和“平糴法”,使經濟得以鞏固。其所撰《法經》是中國古代影響甚大的第一部系統的成文法典。公元前413年至前409年,魏連年攻秦,奪取秦的河西之地,迫使秦退守洛水以西。公元前408年魏攻中山。公元前405年至前404年,魏聯合趙、韓攻齊,入齊長城。公元前400年及前391年,三晉聯軍又先後敗楚於乘丘和大梁、榆關。魏曾強盛一時。
戰國中期,魏國仍較強大,但齊、秦等國崛起,對其形成威脅。秦自獻公時起,國力有所恢復,不斷向魏進攻,魏遂沿洛水築長城以御秦。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秦更為強大,不斷攻取魏的河西之地。同時,齊自威王時任用鄒忌等進行變法,也逐漸強大起來。公元前353年,齊敗魏於桂陵。公元前344年,魏惠王首先稱王,召集逢澤之會,率諸侯朝見周天子,仍保持著一定的聲威。但公元前341年,齊又大敗魏軍於馬陵(見馬陵之戰),從此魏的勢力逐漸衰落。秦惠文王時,秦奪取魏的河西和上郡,並佔領魏在河東的部分土地和河南的陝,控制了黃河天險和崤函要塞。公元前318年,魏任用公孫衍為相,聯合趙、韓、燕、楚攻秦,不勝而歸,魏已不能阻擋秦的東進。
戰國晚期,魏已降居弱國之列。公元前298年至前296年,齊、韓、魏攻秦,入函谷關,迫使秦歸還部分韓、魏失地求和。但公元前293年,秦又大敗韓、魏聯軍於伊闕。公元前290年,魏被迫獻河東之地四百里於秦。次年,秦攻取魏六十一城。公元前287年,蘇秦、李兌合趙、齊、楚、魏、韓五國攻秦,罷於成皋,秦歸還部分趙、魏失地求和。不久,秦又攻取魏河內,魏獻安邑於秦。公元前283年和前275年,秦兩次攻魏到大梁,魏獻溫於秦求和。公元前273年,秦敗趙、魏於華陽,斬首十五萬,圍魏大梁,魏獻南陽於秦求和。公元前257年,魏信陵君與楚春申君救趙敗秦,解除邯鄲之圍。公元前254年,魏安釐王攻取秦的陶郡並滅亡衛國。公元前225年,秦將王賁引黃河、大溝水灌大梁,大梁城壞,虜魏王假,魏國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