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海文化
[拼音]:Pulangxiong
[英文]:Roger Planchon (1931~)
法國導演。出身貧寒,幼隨父母往裡昂謀生。15歲到銀行當小職員,自幼喜愛戲劇。1950年導演的第一部戲《一本正經》獲觀眾獎,從此在里昂開始戲劇生涯。1952年建立了只有80個座位的里昂喜劇院,演出了比利時劇作家M.de蓋爾德羅德(1898~1962)的《大馬卡伯之歌》。1953年導演並演出荒誕派戲劇家A.阿達莫夫的《塔拉納教授》和《行軍的意義》。
1952~1957年間,普朗雄導演了一批英國伊麗莎白女王時期和西班牙黃金世紀的劇作,對歷史劇重新進行探索。他和劇團成員的藝術活動是集體創作,具有一定程度的即興表演成分。1954年普朗雄導演了B.布萊希特的《四川一好人》。這年巴黎戲劇節邀請布萊希特率柏林劇團參加,普朗雄專程赴巴黎和布萊希特長談,深受其戲劇理論影響,被公認為法國體現布萊希特戲劇觀的最出色的導演。曾導演布萊希特的《第三帝國的恐懼與貧困》和《好兵帥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這期間,普朗雄導演的其他劇作有E.尤內斯庫的《阿美戴,或如何擺脫它》、愛爾蘭劇作家J.M.辛格的《狹谷的陰影》、法國劇作家維德拉克的《維克托或孩子們掌權》以及阿達莫夫的《帕奧羅—帕奧利》。這些演出都引起了相當強烈的社會反響。
1957年,有1200個座位的里昂維納巴尼市劇院建成,普朗雄和他的劇團遷入。1959年,這家劇院成為受政府津貼的省人民劇院,他被任命為院長。1957年,普朗雄帶著他改編、導演並飾主角的大仲馬《三個火槍手》參加英國愛丁堡國際戲劇節,演出成功,從而馳名國際劇壇。此後,他導演和上演了W.莎士比亞、莫里哀、P.C.de馬裡沃、A.de繆塞等人許多名劇。
普朗雄還是一位多產的劇作家。從60年代開始創作,並且導演自己汛作的劇目《移交》、《白爪》、《藍、白、紅或自由人》、《在風中……》、《免除債務》、《無恥之徒》等劇本。
1972年,法國政府把里昂維約巴尼市劇院改名為里昂維約巴尼市國家人民劇院,任命普朗雄擔任劇院領導3 人小組成員。他成為集導演、演員、劇作家、劇院負責人數職於一身的戲劇家。他導演了近80部戲,風格多樣,屬於不同戲劇流派,但都成功地表現出他批判的思考和美學觀念上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