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的文化記憶的情感散文
海南的文化記憶的情感散文
海南這個地方,小時候幾乎完全沒有什麼印象。稍長,從書中知道,那不過一蠻荒之地,孤懸大海,一荒島耳。再長,古時刑囚流放之所,九死一生的極苦之地。後,瓊崖縱隊,紅色娘子軍,五指山,萬泉河,海南戰役,粗略瞭解。再後,置特區,活經濟,興旅遊,世人蜂擁而至,名人豪富在此鬥富玩樂,乃是當今最為奢靡之處。至於其他文學藝術、文化流派、文明脈絡、歷史印記,甚為混沌,模糊不清。
其實之前,對於海南的歷史文化,也並非一無所知。“壽比南山,東山再起”之典故,略知一二。當然最為熟知的,乃是漢代兩位大名鼎鼎的伏波將軍,以及後來唐宋的五公屈謫,那可不是一般的有名,自然腦海長記,倒也有了觀瞻之期待。忽一日,數朋相邀,突兀而至,閒暇之際環島而遊四日,海南文化風光始得領略,甚為感慨。
來海南,五公祠是必去之所,因為這大概是海南歷史文化最為深厚的地方。說是“五公”,其實紀念祭奉的人有八位,有唐宋兩代被朝廷貶謫來海南的五位歷史名臣,即唐朝宰相李德裕、宋朝宰相李綱、趙鼎及宋代大學士李光、胡全,同時也祭奉著大名鼎鼎的漢代兩位伏波將軍路博德、馬援,和大文豪蘇東坡。說起來,其中“五公”的精神的確可嘉,他們萬里投荒,雖被貶謫,卻不頹喪消沉,處蠻荒之苦地卻不易其志,教化島民,啟蒙心智,教授文化,發展教育,培育人才,開創文明,為南疆荒島的發展進步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現在海南人民建祠祭祀他們,也是他們當初開啟文化的延續。但是在我看來,漢武帝和光武帝的兩位伏波將軍,開疆拓土,應屬首功。想當年,馳騁疆場,殺賊斬將,刀山血海,一路南下,揚我國威,拓我疆域,將一孤懸大海的島嶼首納版圖,何其威哉壯哉!此功不銘,不足論海南歷史。
走進“五公祠”的園子,其實和大多數古代園林庭院相差無幾,不過是其中樹木多為南方品種,古木參天,花香襲人,濃蔭幽雅,在欣賞的感覺上與北方稍有差異,倒也別有一番景色。其餘樓閣亭廊,如“海南第一樓”等建築,在造型上略有海南少數民族風格,其餘大多雷同。遊覽當中,“五公祠”、“蘇公祠”、“兩伏波祠”自是重點,但是觀覽之後,大為失望。進去彷彿入得佛家廟堂,諸多歷史名人豐功偉績等歷史資料,彰之甚少,古蹟文物,存之不多,毫無歷史文化之濃郁氛圍,反倒被神化之後,神秘的環境令人心神不愉。可憐偌大一個海島,最為燦爛的歷史文化,竟被捨棄如斯,“瓊臺勝景”不過爾爾,甚為遺憾。遂抄了幾副文采不錯的對聯後,悶悶不樂出了園子。
之後,恐所遊之地難合心意,多次嚮導遊詢問,聽得有南山寺、東山嶺等景區,心方稍安。
有“海南第一山”之美名的東山嶺,位於海南東南的萬寧海邊。未到之時,對此山名,思之甚久,不解其意。既為山,又何嶺?究竟孰山孰嶺?莫非仿我秦人之“秦嶺”乎?到得之後,觀此山於坦坦海濱平原突兀聳立三峰,雖不足二百米,然臨海踞廓,不高峻卻也頗顯氣勢,但名“山”郝然,叫“嶺”羞然,於是山嶺疊稱,倒也別緻,令人啞然。
海南要說名山,從古至今,論名氣之大,推崇者之多,無山可與福山寶地的東山嶺相媲美。山上留有晉朝文人騷客的讚頌筆墨,有明代萬州牧曾光祖題寫了“海南第一山”幾個大字,如今鐫刻散佈在東山嶺的奇石險壁上。東山嶺美景雄奇俊致,有八景馳名島陸。幾處奇石遍佈,怪石擎天,“飛來石”、“風動石”等形態特異,引人入勝;幾處又峰巒屏立,峰迴路轉,山花爛漫,步移景換,猶如幻境;幾處又幽洞清泉,老樹盤錯,清涼無限,讓人忘返。山上多古蹟廟宇,著名的潮音寺,即為紀念南宋抗金名將李綱而修建,寺內各種禪院佛殿建築,大多依山就勢,佈局取巧,錯落有致。東山嶺還有“三寶”,東山羊、鷓鴣茶、第一泉。羊肉鮮嫩無比,茶是好茶,泉是佳泉,居此山中,悠然愜意。有知客僧在卜卦解惑中,示我此山有“東山再起”之寓意,竟一掃胸中鬱積的失意寡歡之情,心頭爽然明快起來。
海南另一處頗有文化影響的地方,就是南山寺了。其所在,即是我們口中常說的“壽比南山”之南山。資料所述,乃菩薩長居之“補怛洛迦”,有“大光明山”之稱,是中國最南端的山。據佛教經典記載,觀音菩薩為救度芸芸眾生,發十二大願,其中第二願即是“常居南海願”,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常稱觀音菩薩為“南海觀音”的原因。不過南山寺的興建,卻是因為唐代最為著名的高僧之一鑑真和尚。據說鑑真在第五次東渡日本的途中,遭遇風浪洋流而漂流至南山,在此修行近兩載,並建造佛寺傳法佈道,此即南山寺。鑑真因此大功德,隨後第六次東渡日本終獲成功。日本第一位遣唐僧空海和尚,據說也是在此登陸中國,駐足傳法。不過唐時寺院,滄海桑田之變中早已無存,後時據《華嚴經》、《崖州志》記載之意,於九十年代在清代香火之處建造,此為今日之南山寺也。只因傳說典故廣為流傳,因此南山寺在我華域佛教中,後起地位超然,名氣日高,名望漸盛。
進入景區,遊客所到之處,其實大多為後來擴建之新區域,地形開闊,氣勢宏大,尤其是才進景區就能看到的南海觀音大像。原不知其宏大,不過行程半多小時,尚不能及下,已知其所高甚偉。經導遊介紹,南山海上觀音像高一百零八米,凌波佇立在直徑一百二十米的海上金剛洲,腳踏一百零八瓣蓮花寶座的圓通寶殿,法體為觀音慈面莊潔的一身三相。有普濟橋與陸岸相連,有以觀音廣場為主的主題公園組成的“觀音淨苑”景區,恢弘的氣勢,襯托出了佛法無邊的經義來。其實真正的南山寺,坐落於觀音大像右側的山上。山高五百餘米,形似巨鰲,古稱鰲山,傳為觀音菩薩慈航普渡之坐騎。山勢面朝南海碧波,或浪潮千疊萬重激盪石崖,或水映天色晴光澄淨,海天山林渾然一體,於梵音嫋嫋中,竟是透出秀麗景色來。其時海上所生之水汽,山間騰起之霧嵐,縹緲於疊翠,繚繞於迤邐,美景似祥雲變幻而生萬千氣象。佛寺居於其上,實有海天佛國之莊嚴寶相。整個寺院,上下抱山而建,風格若唐,法境空靈,深入其中,也是佛家修行的一處佳境,不失莊嚴肅穆、清淨靜幽之意。
南山最為著名的文化影響,其實在於它的福壽文化。山之東麓,有泉水長年流瀉,滋養著南山周圍土地居民。其山、其水、其空氣、其氣候、其光照、其礦物質,讓飲服南山之水的人,俱都長壽福綿。時日所長,口口皆傳為吉祥福澤之地,便有“長壽谷”之謂,此為“壽比南山”之淵源由來。南山賞遊之後,心靈倒也安靜了許多。
不過來海南,有一處也是必不可失的去處,那就是“天涯海角”。我去天涯海角景區,從入口向南,接近海邊有一廣場,兩側有威武無比的古代將軍雕像,揮刀跨馬,橫槍騰躍,浩蕩的英雄氣概激盪行人心頭,烈烈殺戮之氣躍然逼人而來,一時間彷彿千軍萬馬呼嘯而至。起初我並不在意,走在路上猜想,兩個雕像不會是平白無故的`,總是有個緣由,腦海裡翻江倒海的搜尋相關人物,終於猜測大概,但並不敢是非肯定,返回時問導遊,果然是我所想,兩個雕塑,自然是兩位伏波將軍。立即有了返回去重新敬仰膜拜的想法,想到他們兩位大將軍,日夜守衛著祖國海疆大門,歷史的豪邁之氣頓生。無奈時間匆匆,不得不收回心馳神往的崇拜之情,隨著團隊依依不捨別離。
至於別的景區,如鹿回頭、五指山等等,也有歷史文化的遺存,但也單薄不豐,不顯大氣,線路沒有安排,我也無遊賞之心了。想到海南文化,除上面領略之餘,解放戰爭中創造的紅色文化,尚風骨依然,激勵綿延,可在海南歷史程序中濃墨重彩,其餘諸如民俗文化、飲食文化、流放文化、移民文化、海洋文化等等,不過塗粉自飾,彌補精神文明之短板,難登歷史文化璀璨文明的大雅之堂。
海南雖不過一個小島,但是歷史上也有幾個名氣不小的人物,如丘俊、海潤,那是大大有名;清代著名書畫家張嶽崧,海南四大才子之一,在古代文化藝術界那也是可圈可點的。民國時期的宋氏家族,國內外影響巨大;現代革命中張雲逸、周士第、馮白駒,都是為了新中國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的。但是後來,海南作為改革開放的最前沿,經濟發展的熱鬧之所,物質享受和金錢財富的衝擊之大,在人們意識形態的認知中,已是鳩佔鵲巢,真正的歷史文化已經屈居次流。因此,來海南的人們,在遊玩一番回到家中,在腦海裡仔細思索一番,最後發現,真正的海南文化,留在記憶裡的東西,卻沒有多少。
不過,時至今日,海南旅遊業的發展興盛,倒也讓幾多所謂的文化雜陳期間,不斷創新豐富起來,頗有吸引之力。對於遊客來說,不失為釋放壓力、開心遊樂、放鬆休閒的娛樂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