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人蔘

藥材名稱:大麥

名稱出處:《神農本草經集註》

概況

異名:

(《廣雅》),倮麥、

麥(《別錄》).牟麥(《綱目》),飯麥、赤膊麥(《醫林纂要》)。

基源:為禾本科大麥屬植物大麥的果實。大麥屬全世界約30種,中國約15種。

原植物:大麥Hordeum vulgare L.

歷史:始載於樑陶弘景《神農本草經集註》,曰:“今稞麥一名牟麥,似穬麥,惟皮薄爾。”《別錄》中列為中品。唐蘇恭《新修本草》,《食療本草》,《綱目》《本草從新》等亦均有收載。

形態:越年生栽培作物。稈直立,粗壯,光滑無毛。葉鞘鬆弛抱莖,常無毛,兩側有披針形葉耳;葉片長9~20cm,寬6~20mm。穗狀花序每節著生3枚發育小穗;小穗長1~1.5cm(芒除外);穎線狀披形形,外被短柔毛,先端常延伸為長8~14mm的芒;外稃具5脈,先端常延伸成8~15cm的芒;內稃與外稃幾等長。穎果成熟時粘著於稃內,不脫出;其易於脫出稃體者名“青裸”。花果期5~6月。(圖見《江蘇植物誌》.上冊.189頁.圖314)

生境與分佈:中國南北各地普遍栽培。分佈於全世界的溫帶或亞熱帶山地或高原地區。

採集:果實成熟時採摘,除去雜質,晒乾。

鑑別

性狀:果實略呈梭形,兩端細狹,長8~15mm。直徑2.5~4mm。內外穎狹窄,披針狀線形,膜質,具短芒,芒多數已掉落;外稃背面渾圓,具5脈,先端長芒全部斷落;內稃較外稃稍短小,有2脈。除去內外稃後,果皮黃色,膜質,與種皮難分離,胚乳肥厚。質堅硬,斷面白色,富粉性。氣微,味微甘。

顯微 粉末米黃色,氣微香,味淡。 ①澱粉粒極多,單粒圓形、橢圓形或廣卵形,略扁,直徑8~33μm,邊緣常有小突起或波狀彎曲,側面觀呈蠶繭形、長條形、梨形或圓三角形,直徑8~17μm,臍點長裂縫狀,層紋少數可見。 ②稃片外表皮 表面觀長細胞與兩個短細胞(栓質細胞、矽質細胞)相間排列,長細胞細長條形,長38~200μm,直徑8~20μm,壁厚,緊密深波狀彎曲,紋孔細小;栓質細胞新月形,內含棕色物;矽質細胞較全質細胞為小,扁圓形,有微細顆粒;另有單細胞短毛,先端銳尖;氣孔禾草式,保衛細胞啞鈴狀,副衛細胞2個。 ③稃片內表皮細胞呈長圓形或類圓形,直徑13~60μm,壁薄,有的微波狀彎曲;可見單細胞毛。 ④橫細胞1~2列,長條形,排列整齊,直徑13~33μm,長42~158μm,垂周壁菲薄,有的呈細小連珠狀增厚。 ⑤稃片外表皮的單細胞短刺毛直徑約20μm,長28~108μm,包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65549.html' target='_blank' >諫院瘢榷思猓慷墼玻刀ザ說姆竅倜本?~18μm,長約至357μm,鱗被的非腺毛直徑約10~25μm,完整者長約至2033μm;稃片內表皮的非腺毛長約至1568μm。

另可見種皮細胞及果皮中層細胞。(圖見《中藥材粉末顯微鑑定》.圖213)

貯藏:置乾燥處,防蛀。

化學性質

含蛋白質(賴氨酸含量較高)和澱粉等。

參考文獻

新華本草綱要.第3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