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納,F.J.

[拼音]:Lufugong Bowuguan

[英文]:Musée du Louvre

世界著名藝術博物館。在法國巴黎塞納河畔的盧浮宮。1190~1204年間,法王腓力普二世曾在此存放王室檔案和珍寶。16世紀初,法蘭西斯一世開始在這裡收藏藝術珍品。路易十四之後,宮內經常舉辦繪畫和雕塑展覽。1793年,法國國民議會決定將盧浮宮改為法國國立藝術博物館向公眾開放。當時收藏 162幅17世紀和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許多藝術家的作品。其後,藏品不斷增加,特別是拿破崙時期,一些國家的名貴藝術品,包括土耳其、埃及的許多珍貴文物以及羅馬教皇的極為名貴的繪畫、雕塑都成為其戰利品收入宮內(見圖)。

現收藏有極其豐富的繪畫、雕刻、陶瓷、珠寶、傢俱等。陳列面積達5.5萬平方米,展品約2.5萬件。其中有被譽為世界三寶的《維納斯》、《蒙娜·麗莎》、《勝利女神》。現設200多個陳列室,分繪畫、素描、版畫藝術部;希臘·羅馬藝術部;埃及和聖像藝術部;中世紀、文藝復興、現代雕刻藝術部;東方藝術部;傢俱和裝飾藝術部;基督教藝術部;伊斯蘭藝術部等展出。

繪畫中有聞名世界的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和《巖間聖母》、A.丟勒的《自畫像》、D.委拉斯開茲的《拿扇子的婦女》、A.凡·戴克的 《查理一世肖像》、E.德拉克洛瓦的《基洛斯島大屠殺》、J.F.米勒的《晚鐘》等。希臘、羅馬藝術(包括伊特拉斯坎藝術)以建築、雕刻、鑲嵌工藝、青銅器、珠寶和陶瓷器為其特色。埃及藝術有法老鵰像、書記像、紙草文書、工藝品和壁畫等。雕刻藝術有維納斯雕像、勝利女神雕像、三個希臘女神、阿耳忒彌斯雕像。東方藝術有漢穆拉比法典碑、納姆拉·辛紀功碑、戈爾狄安王立像等。裝飾藝術有路易十五用過的鑲有 136克拉鑽石的寶冠等。

為改變參觀不便,服務設施嚴重缺乏的局面,已將佔據盧浮宮北側的財政部遷出,同時由著名建築師貝聿銘設計,在拿破崙庭園建造5座玻璃金字塔(主塔高20.64米)作為入口處,3幢主要側翼樓由地下通道聯結,大大方便了觀眾。

著名的盧浮宮博物館學院設在該館內,專門培養博物館管理人才,建於18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