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恩格斯美學思想
[拼音]:Shanhua Si
[英文]:Shanhua Temple
中國遼金時期佛教寺院。在山西省大同市南門內西側。始建於唐開元年間(713~714),初名開元寺。五代後晉改稱大普恩寺。遼保大二年(1122) 毀於遼金戰亂。金天會六年至皇統三年(1128~1143)高僧圓滿大師開經壇,廣積資,重修和興造了大雄寶殿、東西朵殿、羅漢洞、文殊閣、過殿、山門及左右斜廊八十餘楹,基本恢復了大普恩寺的建築面貌。明宣德三年(1421)再次重修。正統十年(1445)一度為官吏習儀之所。明萬曆至清康乾時期先後進行過區域性修繕,但遼金之建築規制尚存,是中國現存遼金寺院中最為完整者。現由雲岡文物保管所負責保護。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善化寺的總體佈局系沿襲唐代規制,在開元寺的基礎上重建。山門、三聖殿、大雄寶殿 3座主要建築均沿中軸線南北向依次佈列,普賢、文殊二閣對峙。除大雄寶殿為遼代遺構外,其他均為金代重建或增建。
大雄寶殿位於寺後部。殿前有月臺。金天會六年和皇統三年(1128~1143)重修。面闊七間(40.7米)、進深五間 (25.5米),單簷五脊頂,舉折平緩。共用斗栱8種。殿內當心間置平棋鬥八藻井。殿內中央佛壇上置泥塑金身如來五尊,東西兩側二十四諸天為金代重塑(見圖)。
三聖殿金代重建,面闊五間 (32.5 米),進深四間(19.2米),單簷五脊頂,舉折較陡峻,補間鋪作斗栱採用繁雜的斜栱。殿內現存古碑2通,為金大定十六年(1176)《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碑記》 和金明昌元年(1190)《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釋迦如來成道碑碑銘並序》。
山門面闊五間(28.14米),進深兩間(10.04米),單簷五脊頂,當心間前後簷闢門但用中柱結構,其前後板門用法可能為後人所改。因兩次間置天王像各兩尊,又稱天王殿。外簷斗栱五鋪作單抄單昂重製造。
普賢閣位於大雄寶殿前方西側,金貞元二年(1154)建,平面三間方形,重簷九脊頂,面向東,上下兩層中置平座。前簷當心間闢門,餘皆實牆。上下簷柱連線採用叉柱造。角柱升起明顯,但在1954年重修時被鋸短與平柱同高,失去原貌。上下簷和平座均用華栱兩跳無昂。樑架用有四椽及平梁、駝峰、侏儒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