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金銅佛造像
[拼音]:Kaogutu
宋代金石學著作。中國現存年代最早而又較有系統的古器物圖錄。呂大臨撰。書成於元祐七年(1092)。書中著錄了當時宮廷及私人收藏的古代銅器和玉器,每器皆摹繪圖形、款識,記錄尺寸、容量和重量,並作一定的考證,其收藏處和出土地可考的也加以說明。
全書共分十卷(外加釋文一卷)。第一至六卷為鼎、鬲、、爵等屬商周器,今本(下同)目列 138器,實收 143器(多的主要是同銘之器)。第七卷為鍾、磬等樂器,目列10器,實收15器。第八卷為玉器,目列13器,實收9器。第九、 十卷為秦漢器,目列63器,實收67器。總共目列224器, 實收234器。 另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一百一十五卷,清內府藏錢曾手錄宋本,共收242器。
書前列舉的“所藏姓氏”,除祕閣、太常、內府外,凡37家。其中3家未列一器,又漏列4家,實有38家。私藏各家以廬江李氏(伯時)所藏最多,共62件,佔全書收器總數的四分之一;其餘藏家則最多10餘件,有的僅一、二器。書中考釋多引《李氏錄》語,據翟耆年《籀史》,《李氏錄》即李伯時編撰之書,其書名亦稱《考古圖》。
呂撰《考古圖》著錄的器物,出土地可考者計90餘器,出自陝西各地的佔半數以上。在編排上注意到共存關係,如卷三收“得於河南河清”的“單癸彝”(卣),即附載同出之鼎、觚、、盉、甗五器;又能注意根據器物的形制、文字和出土地推斷年代,如卷一“乙鼎”,即據其“形制文字及所從得(鄴郡河亶甲城)”,推定為“商器”,都是難能可貴的。所定器名和所作考證,雖不無可商之處,但有開創之功,且亦不乏正確之說。
《考古圖》傳世較重要的版本有三。北京圖書館黑字本雖謂元本,但圖識欠精;明程士莊泊如齋刻本變易行款,錯誤亦多;萬曆二十九年(1601)吳萬化寶石古堂翻刻泊如齋本,據歐陽修《集古錄》和薛尚功《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修正,雖失舊觀,但最為通行。另有《考古圖釋文》一卷,清人以為趙九成撰,據近人考證亦為呂大臨所作。
參考書目
永瑢、紀昀:《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十五,中華書局,1965。
容庚:宋代吉金書籍述評,《學術研究》1963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