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說書

[拼音]:Qiaketu

清代中俄邊境重鎮。南通庫倫(今蒙古人民共和國烏蘭巴托),北達上烏丁斯克(今蘇聯烏蘭烏德)。1727年10月,中俄《恰克圖條約》在此草簽,次年正式換文。根據條約規定,兩國以恰克圖為界,舊市街劃歸俄國,清朝於舊市街南別建恰克圖新市街。條約還規定,准許俄國商人貿易,其人數不得過二百人,每三年可進北京一次。1729年清朝立市集於恰克圖,並派理藩院司員駐其地,監理中俄互市。漢人稱互市地為買賣城。1737年,停京師貿易,對俄貿易統歸恰克圖辦理。1762年,置庫倫辦事大臣,專理俄羅斯貿易。其後,因俄國守邊官員屢次違約恣行,以致失和絕市。1792年中俄訂立《恰克圖市約》,重新通市。在俄國境內之恰克圖,今蘇聯仍名恰克圖;在當時中國境內之恰克圖,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阿爾丹布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