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諾斯文明

[拼音]:Meisituoweiqi

[英文]:Ivan Me┎trovi婞 (1883~1962)

南斯拉夫雕塑家、畫家。1883年8月15 日生於弗爾波列的一個石匠家庭,1962年1月16日卒於美國印第安納州南本德。他從小跟父親學習手藝,也當過牧童。1899年,他來到斯普利特,開始正式學藝。1901~1904年間,在維也納美術學院學習。當時,在維也納有不少南斯拉夫進步青年,他們常聚在一起討論祖國獨立統一的大事。因此他一度成為維也納分離派的成員。1907年,他去巴黎,結識了A.羅丹,深受其影響。

1908年他創作的大理石雕《母親》,顯露出獨特的藝術才能。這位平民的母親,身著民族服裝,面部嚴峻端莊,好像是整個民族的化身。在1907年去巴黎之前,他開始準備為科索沃紀念堂作大型紀念碑雕塑,力圖通過這件作品來表達南斯拉夫各族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為這一紀念碑,他曾製作了一系列雕塑作品;他在塑造傳說中的英雄人物形象時竭力表現其平民本色,使這件作品成為紀念堂中整個組雕的中心。20世紀初,他還創作了一系列出色雕塑肖像,如石膏《母親肖像》(1912)、青銅雕《羅丹像》(1910)等。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在一些作品中表現了人類的苦難與不幸,如青銅雕《基督頭像》(1914)。這些作品顯然帶有表現主義的特點。石膏浮雕《弓箭手》(1917),青銅浮雕《貞女》(1917)、《藝術家之妻肖像》(1915)也都是這個時期的作品。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他在薩格勒布藝術學院任教,後擔任該院的院長。20~30年代,他又完成了一系列重要作品,這時的作品不同於戰爭時期的作品;很顯然,悲劇色彩已經大大減少了。1934~1938年間,他全力以赴地製作建在阿瓦拉山頂上的《無名英雄紀念碑》,這裡的女像柱非常優美,人物端莊、典雅、健美。在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他創作的大理石雕《看海的婦女》(1926)、《母親抱著犧牲的孩子》(1927)也都是一些感情真摯、富有藝術魅力的作品。1941年,梅斯脫維奇曾被法西斯逮捕。出獄後,到瑞士居住,1947年移居美國。綜觀他的一生,他不僅是一位有個性的偉大藝術家,同時也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