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士制度

[拼音]:wuzhuang liliang dongyuan

[英文]:mobilization of armed forces

國家將軍隊和其他武裝組織由平時體制轉為戰時體制。通常包括現役軍人和預備役人員以及相應的武器裝備和物資的動員。主要做法包括:國家釋出動員令後,現役軍人一律停止退出現役,休假、探親的現役軍人立即歸隊;徵召預備役人員,按戰時編制補充現役部隊,組建新的部隊;改編和擴充其他武裝組織。隨著戰爭的發展,進行持續動員,以保證軍隊不斷補充和擴大,直至戰爭結束。

戰爭初期的武裝力量動員,對保障軍事力量迅速擴編和戰略展開,掩護國家轉入戰時體制,取得戰略主動,有特別重大的意義,已成為世界各國戰略家潛心研究的重大課題。

現代戰爭對武裝力量動員提出更高的要求。許多國家都採取現役和預備役相結合、平時和戰時相結合的辦法,在平時做好武裝力量動員的準備工作。主要措施包括:

(1)保持一支精幹的、具有快速反應能力的常備軍,作為戰爭初期作戰和動員擴編的骨幹。如蘇聯陸軍的現役部隊分為滿員師、簡編師、架子師,戰時在數天內即可完成兵員補充,遂行作戰任務。

(2)完善預備役制度,儲備大量訓練有素的後備兵員。通常以退伍軍人為主組成第一類預備役,作為後備力量建設的重點,以保證戰爭初期動員的需要;同時,儲備大量的第二類預備役人員,以保持持續動員的能力。在後備兵員上,許多國家還特別注意解決技術兵和軍官的儲備問題。他們對學校、機關、企業的各種技術人員進行登記,並結合其專業實施必要的訓練。同時開展各項國防體育活動,使廣大青少年掌握軍事技術。美國還在許多高等院校設立後備軍官訓練團,為軍隊培養和儲備初級軍官。

(3)組建後備役部隊。如蘇聯的動員師、美國的國民警衛隊和聯邦後備隊、法國的預備役師、南斯拉夫的國土防禦部隊、聯邦德國的本土防禦部隊等。這些後備役部隊平時配有武裝裝備,定期進行訓練,戰時能迅速投入作戰。

(4)劃分兵員補充區。通常按照就地就近動員的原則,劃分若干兵員補充區,以便迅速補充、擴編或組建新的部隊。

(5)儲備相應的武器裝備和軍需物資,對軍民通用的機械、車船、馬匹等進行登記統計,做好徵用、徵購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