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和人的目的性行為

[拼音]:Hebei Sheng

[英文]:Hebei Sheng

位於中國北部,黃河下游以北。簡稱冀。介於北緯36°03′~42°40′,東經113°27~119°50′。東臨渤海,西接山西省,北連遼寧省與內蒙古自治區,南鄰山東、河南兩省,中部與北京、天津2市毗連。既是首都與全國各地聯絡的通道,又是華北、西北各省區通向北方海上門戶──天津港的必經之路。此外,全省487公里海岸線,不僅是漁鹽業基地,且具海運及國防意義。省境面積18.77萬平方公里。1990年人口6108.2439萬。轄8地區、10地級市、13縣級市、120縣、6自治縣。 省會石家莊市。

自然條件

地質與地貌

省境西北部高原、山地海拔多高於千米,某些山峰在2000米以上;東南部平原海拔大部分不足50米,沿海在5米以下。全省最高點(小五臺山)與最低點(渤海邊)相差2800多米。大地貌單元分為平原、山地(包括丘陵和山間盆地)和高原3大類,在全省總面積中的比例分別為43.4%、48.1%,8.5%。 高原位居省境西北隅,山地與平原呈弧形環繞渤海灣,自海向陸逐級升高。這種地勢有利於暖溼氣團的深入。平原廣袤,適於種植業發展,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重要的麥棉產地之一。壩上高原和冀北冀西山地宜草宜林,為多種經營提供有利條件。渤海海域又是中國北方海洋漁鹽及養殖基地的一部分。在地質構造上,省境全屬中國最古老的地臺──中朝準地臺,其上覆蓋深厚的蓋層沉積。中生代燕山運動使準地臺發生分異,中東部平原地帶自白堊紀斷陷發育為陸相沉積盆地,西部受山西高原隆升的影響,形成東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地,北部則形成燕山褶皺帶,與內蒙古高原連成一片。震旦紀前後的地殼運動,有鐵、錳等礦物聚積。古生代石炭紀、二疊紀是重要成煤期,形成了燕山南麓、太行山東麓內陸盆地的煤層。侏羅紀、白堊紀也有煤層形成,但分佈零星,煤層厚度亦小。燕山運動伴隨岩漿活動,形成燕山一帶的銅、鉛、鋅、鉬、金等金屬礦。其中黃金資源及生產量已列入中國五大黃金生產基地之一。新生代喜馬拉雅運動,平原相對下降,山地相對抬升,平原地區沉積了生油地層。壩上火山活動頻繁,形成巨厚玄武岩。

河北省多地震。地震多發生在新生代地殼運動形成的斷裂帶及其附近。截止1979年曆史記載,里氏震級5級以上地震有112次。 其中磁縣(1830)、寧晉縣與隆堯縣(1966)、唐山市(1976)的地震都曾造成嚴重災害。

氣候

河北省屬中溫帶、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主要特徵是四季分明,冬季寒冷乾燥;夏季炎熱多雨;春季乾旱、多風沙;秋季晴朗,寒暖適中。年均溫大部分地區為0~13℃。1月均溫-21~-3℃,且寒冷季節較長,極端最低溫御道口-42.9℃,7月均溫18~27℃,極端最高溫保定43.3℃。四季長短不均,冬季平原區5個月,山區6個月,壩上7、8個月。夏季大部地區2~3個月,北部山區多為1個月,壩上無夏季。因冬冷夏熱,氣溫年較差大。無霜期100~200天,10℃以上活動積溫2000~4400℃。年降水量300~800毫米,燕山南麓和太行山東麓是降水較多地區,達700~800毫米。河北平原寧晉、南宮一帶與張北高原是少雨區,前者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後者不足400毫米。 年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夏季佔65~75%。春季溫度上升快而多風,地面蒸發旺盛,空氣及土壤乾燥,春旱突出。降水不僅集中,且強度大,日最大降水量在太行山、燕山區,可達300~400毫米。1963年8月4日邢臺獐獏24小時最大降水量為865毫米,強度之大,全國罕見。降水變率也大,年變率為25~30%,因之,旱澇災害極易發生。

水文

河北省河流屬內、外流兩大區域。壩上閃電河以西屬內流區域,河流多注入內陸湖泊(如安固裡淖、察汗淖等)。其餘廣大地區屬外流區。主要水系為海河、灤河及冀東沿海小河──石河、 湯河、 洋河、飲馬河、陡河等。此外,還包括遼河水系老哈河的一部分。受自然地理因素影響,河流具有河床縱比降變化大、徑流年內與年際分配不均及含沙量大等特徵。全省年均徑流總量174.83億立方米,其中壩上5.07億立方米,山區132.32億立方米,平原區37.44億立方米。

土壤與植物

土壤共有12類,即棕壤、褐土、潮土、沼澤土、鹽土、灰色森林土、黑土、慄鈣土、亞高山草甸土、草甸土、水稻土、風沙土等。褐土和潮土是主要耕作土壤。前者分佈於低山丘陵、河谷階地、山麓沖積扇上部和海灤河沖積平原的崗地上;後者廣泛分佈於河北平原。棕壤是山地垂直帶中的主要土壤型別,以冀東山地分佈最廣泛。主要用以培育林木,部分種植果樹。慄鈣土分佈於壩上及壩下間山盆地中,壩上用作天然牧場,近年多墾為耕地,壩下主要是耕地。

天然植被以落葉闊葉林為主,混生溫帶針葉林。由於開發歷史悠久,山地丘陵幾乎全為次生林或次生溫帶灌草叢,平原則已開墾為農田。壩上氣候乾旱,植被為草原。 冀北山地200~1000米的地區是落葉闊葉林主要分佈區,以次生落葉櫟林為主,代表種屬有蒙古櫟、遼東櫟、柞櫟、麻櫟、栓皮櫟、槲櫟等。此外有白樺、山楊、河北楊等。2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天然植被砍伐後,被半旱生的灌草叢所代替。植物種屬以酸棗、荊條、黃背草、白羊草為主,廣大地區已闢為山坡梯田。落葉闊葉林以上為山地針葉林。代表種屬有油松、側柏、華北落葉松、青杄、白杄等。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地在森林帶以上有以禾本科為主的亞高山草甸分佈。壩上草原分乾草原和草甸草原兩種,草本植物生長繁茂,是優良畜牧業基地。

全省維管束植物共2800多種,分屬於156科807屬。除糧食、經濟作物外,可作為資源者有多種用材樹種,如油松、華北落葉松、櫟類、白樺、山楊、榆、柳等。此外,有亞熱帶經濟樹種漆樹、黃連木、泡桐等。果樹種類尤多,主要有河北梨、白梨、棗、蘋果、葡萄、核桃、板栗、 柿、杏、 山楂等。藥用植物主要為黨蔘、黃芩、遠志、柴胡等。壩上草原又是著名“口蘑”產地。

自然地理區

在中國綜合自然區劃中,河北省轄區隸屬於3個自然地理區。

內蒙古高原乾草原、荒漠草原區

省境北部張北、圍場一帶屬此區的陰山山地與丘陵亞區,習稱壩上。海拔1400~1600米,地表微波起伏,崗、樑、灘、淖交錯分佈。為牧業及一年一熟低溫作物區(見張北-圍場高原)。

冀晉山地半旱生落葉闊葉林、森林草原區

包括2個亞區:

(1)冀北山地亞區。以山地為主,中多盆地,山嶺疊嶂、溝谷縱橫。海拔800~1500米。小五臺山(東臺)2882米,為全省最高峰。本區為暖溫帶氣候。能滿足穀子、高粱、玉米、大豆等中溫作物生長需要,喜溫的水稻也可生長。

(2)冀西山地亞區。為太行山中南段。太行山受河流切割,多形成峽谷,成為晉冀交通孔道。山區石灰岩分佈面積較廣,森林破壞較嚴重。

華北平原半旱生落葉闊葉林區

省境太行山以東平原屬此區的海河平原亞區。自山麓向沿海依次為山麓沖積洪積平原、沖積平原、濱海平原3部分。 山麓沖積洪積平原為河北省農業最發達地區。沖積平原系由古黃河、海河、灤河等水系沖積形成。濱海平原則由入海各河三角洲組成。地勢低平,土壤鹽漬化嚴重。光熱條件可滿足玉米、穀子、高粱及水稻、棉花等作物生長需要。且適於冬小麥種植。為兩年三熟或一年兩熟區,也是省內重要的糧棉產地。

發展簡史

河北省是中國開拓較早地區,人類活動歷史悠久。陽原縣虎頭樑發現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太行山東麓和張家口、承德地區又發現許多屬新石器時代的磁山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遺址。北部山區有夏家店文化遺址廣泛分佈。3000年前在冀南黃河下游平原、太行山東麓各河沖積扇上已進行農墾。春秋戰國時,南部先屬晉、衛,後屬趙國;北部則為燕國。鐵器出現使農墾範圍擴大,在省境南部修建著名的引漳灌鄴工程──漳水十二渠。南部農業漸盛,人口密集。燕國畜牧業發達,又富漁鹽棗慄之利。隨農業生產的發展帶動了冶鐵、煮鹽、製陶等手工業的發展,人口增加,出現一批重要城邑,如邯鄲、顧(今定縣)、武陽(燕下都)、涿、薊(今北京)等,其中邯鄲和薊為當時著名都會。南部以邯鄲為中心、北部以薊為樞紐的交通道路網亦初步形成。

秦統一後,全國卅六郡中有六郡郡治在今河北地區,即代、上谷、 右北平、鉅鹿、 邯鄲、常山等郡。兩漢,北部和南部分屬幽州、冀州刺史部管轄,此為幽州、冀州作為實際行政區劃之始。魏、晉、南北朝時期戰亂頻繁,人口減少,耕地荒廢。隋統一全國後,農業生產復興,曾徵調河北諸郡上百萬民工修永濟渠,即引沁水南達於河,北通涿郡(治薊)。永濟渠的開通,不僅是隋煬帝用兵遼東的需要,對促進河北平原的經濟發展和加強南北經濟文化交流都有重要意義。唐朝,今河北境內主要屬河北道,是河北作為正式行政區域之始。這時農業生產進一步恢復,手工業隨之興盛,定州是當時北方絲織品中心,邢臺內丘所產白瓷質量甚高。宋、遼南北對峙,以省境中部白溝為界,北宋王朝曾於白溝南設關築寨,重兵駐防,又興修水利,開闢稻田,發展生產。當時磁州的冶鐵技術水平頗高;定州窯、磁州窯均居宋代八大名窯之列。

元、明、清三代均建都於北京,河北為京畿重地。元為中書省;明為河北承宣布政使司,後為京師;清為直隸省。1928年始更名河北省。省境古屬冀州地,故簡稱“冀”,別稱“燕趙”。元朝為控制全國加強交通建設,全國道路網中有7條幹線在今河北境內。又開通了淤塞已久的大運河,便利了與中國南方的聯絡,河北的航運一時大振。明初從山西、山東向河北大量移民,充實人口,開展屯田;又組織軍隊在長城南北、渤海沿岸進行軍屯。河北平原上村落髮展,農業生產趨向精耕細作。棉花種植迅速推廣。自明至清,河北漸形成以糧食和棉花為主的農業生產區,當時冀州、深州、定州一帶植棉戶幾佔農戶的80%以上。手工業和商業日盛。大運河航運不衰。

1860年天津闢為商埠,河北成為天津港腹地。此後京奉、京漢、正太、津浦、京張等鐵路建成,大運河航運廢棄。在鐵路沿線開辦了開灤、井陘等煤礦,為開灤煤外運建秦皇島港。位於交通要衝的石家莊、唐山、張家口、秦皇島等城市興起,成為重要物資集散中心和轉運站。1877~1936年,“中外合辦”的較大工礦企業有開灤礦務總局、唐山機車廠、山海關橋樑廠、石家莊貨車修理廠、 石家莊焦廠、 井陘煤礦公司、耀華玻璃廠、開灤秦皇島電廠等。民族資本工業以麵粉、紡織、火柴、榨油等輕工業為主。隨近代工業發展,農業商品化程度提高,棉花種植面積擴大,1936年棉田面積佔全國20%以上。日本侵華期間,在河北省擴建了龍煙鐵礦,建立唐山、宣化鋼鐵企業,但民族工商業、手工業和農業受摧殘。

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省會保定市。1952年和1955年,先後將察哈爾省南部和熱河省西南部劃歸河北省。1958年中央直轄市天津劃入河北,省會遷駐天津市,1967年復舊制。1968年始定石家莊市為省會。

人文概況

人口與民族

省境人口6108.2439萬,次於川、豫、魯、蘇、粵,居全國第6位。 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為325人。平原多於山區和高原。 平原人口密度由西向東遞減;山區和高原地區(除個別山間盆地和河谷平原外),則由南向北遞減。燕山南麓和太行山東麓沖積扇及相鄰平原地帶是河北人口最稠密地區,多在600人以上;中部低平原地區300~400人; 東部渤海沿岸地帶150~180人。人口最稀少的地區是燕山、 太行山區和北部高原地區,平均每平方公里100~200人,張北高原及偏闢山區不足50人。

河北省農業人口占人口總數的80.02%,高於全國農業人口的比重。市鎮人口占19.08%。 人口50萬以上的城市有唐山、石家莊、邯鄲、張家口、保定,20~50萬人的有秦皇島、廊坊、邢臺、滄州、承德,不足20萬人的有任丘、衡水、涿州、定州、泊頭、沙河、辛集等。

民族構成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有回、滿、蒙古、壯、 朝鮮等41個民族,共240多萬人,佔全省總人口的3.93%。少數民族分佈地區較廣。其中以回族較多,集中滄州地區的孟村和廊坊地區的大廠兩回族自治縣。

經濟概況

河北省是中國經濟較發達省區。工業佈局較合理,門類較齊全,多種工業產品居中國前列。亦為重要糧棉和乾鮮果品產區之一。水陸交通方便,是中國首都北京聯絡全國的必經之地。

農業

河北省平原廣闊,人口眾多,農業歷史悠久,土地墾殖指數高於中國平均水平。1990年全省農業總產值為357.63億元,在中國居第9位,農業總產值佔工農業總產值的24.15%。

(1)糧食作物播種面積佔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77.7%,糧食總產量居中國第9位。 糧食生產集中在冀東、冀中、冀南地區。以小麥的種植面積大、產量多,分別佔全省糧食作物的1/3以上,均居第1位。小麥總產量居中國第4位,為中國小麥重要產區。玉米是主要雜糧,種植面積和產量僅次於小麥,均居第2位。以冀東、冀中地區種植最多。水稻種植髮展較快,主要分佈在河流中下游和渤海沿岸灌溉條件較好之地,以唐海、涿州市為集中產區。“涿州稻”可與天津“小站稻”、北京“京西稻”媲美。薯類、豆類也是重要的糧食作物。

(2)經濟作物約佔作物總播種面積的17.07%,是中國經濟作物較發達地區之一。以棉花、油料為主,棉花播種面積佔1/2。植棉歷史悠久,棉田集中,是中國棉花重要產區之一,曾被譽為“中國產棉的第一省份”。棉花總產量僅次於山東、河南,居中國第3位。 太行山東麓、京廣鐵路沿線和石德鐵路以南平原地區,是主要產棉區。以石家莊、邢臺、邯鄲 3地區最為集中,素有“冀南棉海”之稱。上述產棉區水、土、光、熱條件均適宜棉花種植;勞力充裕;棉田管理技術較高;且運輸便利,故植棉業發達。油料作物有花生、胡麻、芝麻等,以花生最重要,產量居中國第4位,冀東、冀中南的沙土地帶是花生集中產區。灤縣生產的“雷莊花生”素以色白、皮薄而著稱。

(3)畜牧業發展快,其產值約佔農業總產值的1/5。全省有天然草場400多萬公頃,主要分佈在壩上高原和燕山、太行山地。壩上是主要的天然牧場。 大牲畜中牛佔1/3以上,以冀北山區和壩上地區最多;馬佔1/6左右,以張家口地區最多,“張北馬”馳名全國,供應國內20多省市。驢多飼養于山區和南部平原地區。河北是中國養豬多的省區之一,以平原地區最多。養羊業以承德和張家口地區最多。

(4)全省森林覆蓋率為15.04%。林地面積不廣,主要分佈於燕山山區。經濟林木種類較多,水果總產量居中國第3位,其中梨產量居中國之首。淺山和丘陵地區歷來為中國著名的梨、棗、柿、慄產區。京東板栗、交河鴨梨、深澤蜜桃、宣化牛奶葡萄、盧龍露仁核桃、涉縣核桃、趙縣雪花梨、滄州金絲小棗、興隆山楂等均較著名。

農業區

由於各地的農業自然條件、經濟條件、生產發展存在明顯的地域差異性,大致可分為 7個農業區:

(1)壩上高原牧農林區。為役畜、肉類、皮毛、禽蛋重要產區。位於省境北部,包括張北、沽源、康保3縣和尚義、豐寧、圍場3縣一部分。高寒,多風沙,但光照長、晝夜溫差大。土地資源多而人口少。是農牧過渡地帶。

(2)山地丘陵林牧農區。乾鮮果品產地。位於省境北部和西部,包括張、承、唐、保、石、邢、邯等地區50多縣(市)的全部或一部。地形複雜,耕地少而宜林牧地多。生物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為15%。

(3)燕山山麓平原農區。糧、油、肉類主產區。包括燕山以南的京山公路兩側,唐、廊二地區十幾個縣市全部或一部。地面開闊,氣候溫暖溼潤,光照條件好,但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土層深厚,耕性良好,人多地少,精耕細作,農業生產水平較高。

(4)太行山麓平原農區。糧、棉、油、肉、蛋商品生產區。包括太行山以東的京廣鐵路兩側,保、 石、 邢、邯四地區50多縣市全部或一部。地勢平坦開闊,土質疏鬆,土層深厚,地下水貯量豐富且水質佳,水熱條件較好,作物可二年三熟或一年二熟。勞力資源充裕,農業生產水平較高。

(5)低平原農區。是多災低產地區。包括山麓平原以東,濱海平原以西,衡、滄地區的大部分邯、邢、保、廊等地區的一部。地勢低平,排水不暢,鹽漬土分佈廣,地力脊薄。農業生產低而不穩。

(6)濱海平原農牧區。包括渤海沿岸的滄州地區和唐山市數縣的全部或一部。地勢低,排水不暢。風力較大,光照充足。土壤鹽漬化嚴重,荒地資源較多。以耐澇耐鹼作物為主,水源較好的地區以水稻為主,輕鹽鹼地種有小麥、豆類、棉花等。

(7)海洋水產區。包括省境渤海的部分海域和小島及沿海灘塗,為漁鹽產區。

工業

20世紀50年代前工業基礎薄弱。現已建成初具規模的工業基礎,輕重工業發展較協調。

(1)紡織工業是河北第1大工業部門,產值約近佔全省工業總產值的15.2%,也是中國擁有百萬紗錠的7省市之一。1953年開始,先後在石家莊、邯鄲等棉產地新建立一批棉紡織企業,成為包括紡、織、、印染等部門的棉紡織工業基地,石家莊是中國擁有棉紡錠50萬枚以上的4個棉紡中心之一。 60年代以來在保定等地建立化纖企業,保定化纖聯合廠是中國第1座現代化化纖企業。

(2)日用陶瓷是歷史悠久的工業部門。河北是中國重要的陶瓷產區之一。年產量居中國第5位,其中一半供出口。唐山市和邯鄲市為兩大日用陶瓷生產中心。並分別為中國八大陶瓷產區之一。唐山陶瓷質地細膩,釉面光亮,裝飾美觀,骨灰瓷、玉蘭瓷、白玉瓷等素負盛名。邯鄲陶瓷曾以“磁州窯”著稱於世,現除生產傳統產品外,還生產象牙瓷、翡翠瓷等高檔細瓷。

(3)煤炭工業。在國內最早使用機械採煤。現為中國主要產煤省區之一。煤炭蘊藏量豐富,煤種齊全,主產焦煤、氣煤、肥煤、瘦煤兼備,分佈普遍,以燕山南北和太行山東麓為主要產區。 1990年全省原煤產量達6242.97萬噸,僅次於山西、河南、黑龍江、四川,居中國第5位。洗精煤產量居中國第1位。 所產煤炭除滿足本地區需要外,可支援華東、東北等地區,並部分出口。以開灤、峰峰兩礦為最大,是年產1000萬噸以上的大型煤炭基地。此外,有井陘、邯鄲、興隆、下花園、邢臺等煤礦。由於煤礦分佈於鐵礦及工業中心附近,在煤鐵資源基礎上,鋼鐵工業得到發展。除擴建原有唐山、宣化兩地鋼鐵企業外,並在邯鄲、邢臺、承德、石家莊等地建立了規模不等的鋼鐵企業,唐山鋼鐵公司是中國重點鋼鐵企業,鋼產量約佔全省1/2。此外,全省利用煤炭發電的年發電量已居中國第4位。

(4)石油工業是新興部門。河北平原蘊藏有石油資源,分佈在任丘、霸縣、雁翎一帶的華北油田,於20世紀70年代中期勘探建成。1990年全省原油產量約佔中國原油總產量的4.13%,僅次於黑龍江、 山東、遼寧、 河南、新疆,居中國第6位。通過輸油管將原油運至北京、滄州等地,並部分出口。石油加工工業主要分佈在滄州、保定、石家莊等地。

(5)機械工業發展較快,在工業總產值中所佔比重提高,有工程和礦山機械、 農機、 運輸機械、通用機械、電工、儀器儀表等部門。運輸機械製造業主要分佈在唐山、石家莊、秦皇島、保定、邢臺;重型機械、工程機械、通用機械製造集中分佈在張家口、承德、唐山、石家莊、邯鄲;農機制造主要分佈在張家口、保定、石家莊、邢臺等地。

(6)化學工業擁有化肥、農藥、醫藥、有機合成、塑料等多種部門,其中抗菌素、合成氨、膠片等產品具有全國意義。石家莊華北製藥廠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醫藥聯合企業,生產多種抗菌素,產量居中國第1位。滄州、石家莊、宣化等地建有大中型化肥企業,氮肥產量居中國第3位,以滄州化肥廠規模最大。60萬噸建設規模的唐山純鹼廠是目前中國同規模的三大鹼廠之一。保定建有中國最大的感光材料企業,生產的黑白、彩色電影膠片的產量佔中國的1/2。

(7)建材工業具全國意義的產品有水泥、平板玻璃和建築陶瓷。水泥產量居中國第6位,大中型企業主要分佈在唐山和邯鄲,唐山啟新水泥廠是中國建立的第一個水泥企業,1983年建成的冀東水泥廠為中國規模最大、工藝最先進的水泥廠。平板玻璃產量居中國首位,秦皇島耀華玻璃廠,引進了浮法玻璃生產線,是中國採用機械化生產平板玻璃的第1家工廠,亦為目前中國最大平板玻璃企業,出口量大。

交通運輸

河北省為中國近代交通運輸業發展較早地區之一。已形成以鐵路為主,並與公路、水路相結合的交通運輸網。

(1)鐵路是河北交通運輸網的主體。中央鐵路在河北的營業里程為2967.3公里,居中國第5位,鐵路網密度居關內各省(區)之首。有石家莊、山海關等樞紐車站。京廣、京滬、京通等鐵路縱貫南北,京沈、京包、石德、石太等鐵路橫貫東西,還有京承、錦承、豐沙、邯長等鐵路和幹線相接,將全省各地、市緊密聯絡。至1990年底,全省鐵路幹線基本實現複線;並新增京秦、大(同)秦兩條電氣化鐵路。河北省是東北地區與關內各地聯絡的陸路通道,因此中轉過境運輸所佔比重很大。省內還有地方鐵路11條,通車裡程709公里,居中國第2位。地方鐵路與幹線相接,伸向山區、工礦區和農村。以運輸煤炭、礦石、糧食和沙石料為主,起集散物資作用。

(2)公路是河北運輸網重要組成部分,現有公路里程4.36萬公里。其中,高階、次高階路面通車裡程佔總里程的50%以上。1990年建成高速公路110公里。 公路分佈以東南部平原地區較為密集,西部和北部山區密度較小。

(3)海上運輸發展很快,是河北省對外聯絡中僅次於鐵路的重要運輸方式。位於渤海西北岸的秦皇島港是全國現代化大型海港之一(見秦皇島市)。1986年黃驊港投入營運。唐山王灘港亦已建成對外開放。

參考文章

關於在河北省施工的建築安裝企業納稅地點的問題財務稅務河北省又有兩個小麥新品種問世糧食作物河北省農機具補貼標準農業工程河北省邢臺市威縣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河北省邢臺市南宮市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河北省衡水市安平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河北省石家莊市行唐縣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河北省石家莊市藁城區石家莊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河北省石家莊市無極縣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縣微水鎮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